精神

|共7篇|

茶里:在家工作的好與壞

後來看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籍,才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各自天生的生理時鐘。比如說一部分人習慣早睡早起,早上是他們心情最好、效能最高的時間,所以晚睡晚起對他們來說很痛苦;也有一部分人早上的時候醒不來,晚上的時候集中力卻特別高,因此被稱為「貓頭鷹體質」。

良好睡眠,沒有絕對標準

睡眠不足或睡眠中斷,可能會導致易怒、焦慮等情緒反應。集中力、溝通能力、創意等認知表現也會受影響;睡眠不足甚至會增加中風、心臟病發、疾病感染、癌症、肥胖、二型糖尿病及精神疾病的風險。不少人可能因此認定成人每日睡足 8 小時很重要,但這真的是金科玉律嗎?英國神經科學家 Russell Foster 指,個人睡眠其實就像鞋碼般,沒有適合所有人的大小。

為何荷蘭監獄少?

荷蘭有著一個不尋常的現象,該國即使將部分監獄租予挪威及比利時,仍沒有足夠的囚犯來填補監獄空間。因為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荷蘭會避免將罪犯關進監獄,並將他們轉向參與社區中針對精神病患者的護理計劃。然而,著眼於罪犯的人道權益,而不是懲罰,能否令犯人改過自新?

熬夜以後:如何提神才能醒神?

打機追劇也好,加班趕工也好,整夜沒睡的日子,你我都曾經歷過。年青時通宵一晚,翌日且能捱過去。到了二字尾三字頭,卻是人未老心已老,24 小時沒休息,跟尋死沒分別。偏偏天光以後,還要上班開會做 present。如何提神方能醒神,讓頹喪的自己似個活人,(勉強)維持正常運作?多名專家教你以下 6 招,讓你捱過睡意濃濃的一天。

選擇錯誤和困難,關鍵在專注力?

厭倦思考時,很容易在工作上做錯決定。在 2017 年個人分析服務平台一項超過 2.25 億小時的工作時間數據分析中,發現普遍用戶每天在工作期間,切換工作超過 300 次。想法切換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專注,而且每一次轉換都會稍微影響我們的意志力。 最終,我們會遇上所謂的「決策疲勞」,做出奇差的決定。為免出現這些問題,就要思考導致決策疲勞的因素,並用方法保護注意力和意志力。

當「凝望」成為一種交友活動

低頭族之所以低頭,除了是沉迷 Facebook 捉小精靈,也是避免與人四目交投,怕對方看穿自己、看低自己,又或是看不到自己。既是缺乏自信,卻又猜疑對方。我們唯有借用智能手機,找個藉口躲開目光,藏身虛擬社交平台,截斷現實眼神接觸。澳洲的 Igor Kreyman 則反其道而行,他創立組織「Human Connection」,定期舉辦「互相凝視」活動,希望從兩人的靈魂之窗,聯繫彼此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