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

|共18篇|

太挑食?試試碗碟換隻色

食物本身色香味俱全,當然會令人食指大動,但根據一項英國研究,碗碟可能會進一步影響食物吸引力及味道感覺的強烈程度。研究作者更由此看到有助解決「食物恐新症」(food neophobia)的方法,此類患者不願意嘗試新食物,碗碟的色彩或會令他們更願意作出嘗試。

電腦與人類觀看的方式不同,代表甚麼?

當電腦工程師首次嘗試讓電腦「看見」時,還以為電腦觀看的方式與人類一樣。英國約克大學的電腦科學家 John Tsotsos 表明,1960 年代電腦視覺的概念「顯然受到人類視覺特徵所推動」。時至今日,電腦視覺在某些範疇已超越人類,例如進行圖像分類或檢測醫學圖像中的異常,而其視覺數據處理,跟人類觀看的方式更是漸行漸遠。

聲音的哲學:在文字和圖像以外理解世界

近年紙媒式微,年輕讀者也愈來愈不願看網上長文,KOL 短片等網絡影像成為重要的資訊媒介。另一方面,電台同樣沒落多時,但有趣地,音訊平台近年有復辟的勢頭,最受人關注的例子有 Podcast 播客,讓人走路和運動期間都可以增長知識。羅傑威廉士大學哲學教授 Christina Rawls 就在學術網站 Aeon 撰文,分享如何可以聲音認識世界。

【*CUPodcast】跨感官心理學:如何在生活中自製快樂?

五感健全之珍貴,在於可以在不同角度感受美好事物。然而,新書「跨感官心理學:解鎖行為背後的知覺密碼,改變他人、提升表現的生活處方箋」告訴我們,各感官並非獨立運作的部門,它們互相混雜,甚至會影響人類的情緒與決策。

林靖風:豪瑟沃斯與傑克.惠滕 —— 剃刀邊緣的藝術

香港豪瑟沃斯為在 2016 年獲頒國家榮譽藝術奬章的美國抽象藝術家傑克.惠滕(Jack Whitten),舉辦首個於亞洲的大型個人展覽,其中包括惠滕在 1960 年代到 2010 年代的繪畫、雕塑及紙本作品。他專注於探索不同物料的可能性,在結構與排列之間,釐清紛繁的視覺語言。

商業秘密:味道的幻覺

飲食是僅次於性的多元感知體驗。曾有科學研究聲稱味覺是由位於鼻腔的嗅覺感受體主宰,而味蕾的功能其實只佔一小部分,因此,感冒或呼吸道塞住的時候,味覺會大打折扣。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教授 Charles Spence 進一步認為,至少一半的飲食體驗,是由視覺、聽覺、觸覺所帶動。他的研究,更將此一理論提升到神經科學的層次。

何以總是「眼大睇過龍」?

早年「機舖」流行一種遊戲,讓人在限時內從兩幅圖中找不同,而高潮所在是揭曉答案那刻 —— 拼了命也找不到的差異,原來就在顯而易見的地方,才驚覺自己何其粗心大意。不過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眼大睇過龍」看來是天生注定,即使你再刻意集中精神,仍有可能忽略近在眼前的人事物。

眼睛何以成為靈魂之窗?

眼神可以溫柔,可以暴烈,可以調情,可以「飛出小刀子……表達出充分的鄙夷與憤怒」。美國文學家愛默生對眼睛情有獨鍾,獻盡溢美之辭:「眼睛……會說一切語言。」「當眼神說一件,舌頭說另一件,老練的人會倚賴前一種語言。」詩家之言或者並無誇大,歷來有不少研究睛指出眼神交流之於人類的重要,早自孩提時期,嬰兒便懂得觀人眉目,察其心意,眼睛被稱為靈魂之窗,所言非虛。

性格決定視覺? 思想開明者視覺異於常人

不少人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以為人世間性格有好壞之分,好性格者事事順景,能實現「美好人生」;壞性格者則惹人討厭,招致失敗。此說或因人而異,然而,根據最新研究,性格確實對人生有重大影響:思想較開明者會以異於常人的視覺感知現實——不只在哲學上,更在生理上——看到不同的世界。

視覺即錯覺

兩年前,第一世界為一條裙的顏色爭持不下,最後由科學家出面調停:若說白金裙由大腦自動補光而來,其實藍黑裙也一樣,來自腦部一連串對電波的解讀與重構,最後配對出相應的顏色。換言之,所謂現實是一種大腦重構過的現象,視覺只是一種錯覺。美國腦神經科學家 David Eagleman 說法更進一步:所謂現實,就在大腦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