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

|共13篇|

遺體捐贈,是怎樣一回事?

並非所有人選擇死後被埋葬或火化,而是將遺體「損獻給科學」。美國現時有 7 間被認可的非移植組織保存庫,負責監督遺體捐贈。多間大學和醫療機構亦接受遺體捐獻,用作解剖教學、研究柏金遜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改良或研發如面部移植手術等技術,以及訓練手術機械人等;田納西州的「屍體農場」則有助法醫人員研究屍體腐化。

李衍蒨:簡說法醫學歷史(下)

法醫學最初來自東方文化,一直到 19 世紀才在歐洲被視為科學學科,但仍然不屬於獨立專業。雖然法醫學及法證學的發展一直以西方國家為主,但宋慈的「洗冤集錄」依然證明,即使古代醫學缺乏解剖生理學,當時的學者仍能通過對刑犯的愛心及觀察,加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突破科學發展的限制。

「大體老師」不足,醫科生練刀無門

疫症大流行對醫學界的打擊,不只目前,甚至是未來。「經濟學人」報道,新冠病毒肆虐以後,死後捐贈作解剖及教學用途的遺體,在英國出現短缺,令醫科生在手術檯前難以得到充足訓練,最終危及病人福祉。為了解決問題,當局想盡辦法,其中竟包括進口「大體老師」。

日本法醫,只在劇集才獲重用?

從前年的 Unnatural 到最近的「法醫 朝顏」和「Sign — 法醫學者 柚木貴志的事件 —」,以法醫為主角的日劇大行其道。但凡死因有可疑的遺體,皆由他們進行解剖查找真相。但在現實世界,由於法醫人手及預算不足,令實施解剖的比率存在地域差異,在大都市以外地方尤為嚴重,廣島縣更低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