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

|共10篇|

筆是港媽:土耳其港媽之生活態度

蘇怡是我的中學同學。大學時,她到土耳其當交換生,認識了土耳其老公巴巴羅斯。當她決定嫁到土耳其時,我們都很佩服她的勇氣。同一時間,要離開親人、熟悉的生活圈子和土生土長的家,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地方,建立新的生活模式和朋友圈,並要融入一個與自己差異較大的文化,真的不容易。加上兒子的出生,蘇怡也要面對教兒子的方式和語言學習的抉擇。

筆是港媽:一歲早產兒子的發展里程

兒子在 7 個半月時出世。那時,長輩的說話成了無形的壓力:「他一定比足月嬰兒發展得慢,你要更有耐性地教他。」作為新手媽媽,沒有經驗而且無信心,又背負著「早產媽媽要比其他媽媽更努力」的標籤,我一度懷疑自己的能力。後來,我慢慢明白這不是父母的擔子,我們應該享受與早產子女一同成長的里程。

多元韓國:鄉鎮「被迫」國際化?

韓國出生率持續下降,國際婚姻卻愈發普及,為人口帶來不少「外援」。去年多元文化家庭的新生兒佔整體 6%,創歷史新高,最多母親來自越南及中國,分別佔 38.8% 及 17.7%,當中不少居於首爾以外的鄉鎮。為方便他們適應生活,地方政府及組織推出多種外語服務,變相推動國際化。

要學好一樣新語言,首要是學會分析

學習另一種語言不難,最難是要真正學會。要達到這項目標,學習者需要用特別方法記住詞彙及語法規則,而且做到聽說讀寫俱佳,甚至能夠流利地與母語人士交談。兒童因為吸收能力與記憶力好,要學會也許非難事。但成年人要學好一門新語言,又應該怎樣做?蘇格蘭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研究人員近日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指,利用學習日誌,更有助學生練就分析語言之能力,有效將學到的東西具體實踐。

Friends Reunion?六人如何跟全球成為老友

美國處境喜劇 Friends 在 2004 年播出最後一季,6 位主角陪伴觀眾 10 年後,終以搬出曼哈頓公寓作道別。劇迷期盼多年,最近終盼得主角在特別節目中重聚。但事實上,17 年來 Friends 從未真正消失,不僅在疫情期間成為劇迷的精神食糧,多年來更深深地影響著各地觀眾。

【Soul Monday】疫下老人想聊天,年青人想學語文,一拍即合

武肺之下,線上計劃 ShareAmi 令老人得到慰藉,又令學生得到學習語言的機會。計劃現已安排全球 107 名學生與法國高齡人士配對聊天,目的是在當地實行嚴格封鎖措施期間,消除老人的孤獨感,同時為無法出國旅行的語言學生提供練習法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