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國主義

|共6篇|

軍國主義洗腦教育:俄佔克里米亞的兒童日常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 7 年,為杜絕當地烏克蘭民族身份,政府對新一代大規模灌輸軍國主義思想,從幼稚園到中小學課程,皆增設軍事訓練和愛國洗腦教育。人權組織甚至發現,有醫院向初生男嬰簽發出世紙時,更會附帶徵兵卡作宣傳,誓要把克里米亞人鍛練成俄羅斯戰鬥民族。

反軍國主義的先鋒:日本戰前的傾向電影

文化藝術能夠感動人心,可以喚起極大的政治能量。於是,專制政權會千方百計審查作品,同時威迫利誘演藝界和文化界人士表忠。有藝術家會選擇憑良心而行,擇善固執,但有更多文化從業員會選擇委曲求全。在軍國主義的陰霾之下,二戰前的日本就曾有良心導演拍攝「傾向電影」(傾向映画),力陳社會不公。有導演捱過二戰,成為影史中的傳奇。

俄羅斯武裝力量總教堂:既愛國,也愛上帝?

在俄羅斯「武裝力量總教堂」(Cathedral of the Armed Forces)內,馬賽克壁畫上的天使,盤旋在砲兵部隊上方、自動步槍不時出現在宗教畫像中,就連畫像上聖母瑪利亞的姿態,也教人聯想起蘇聯二戰時期的海報。另類軍事大教堂融合了軍國主義、愛國主義及東正教,似乎利用「準宗教」方式主觀地記錄戰爭,做法惹來爭議。

奏國歌請起立

1999 年,日本「國旗國歌法」成立,同年文部省給予公立學校的指引中,加上「國歌奏起時,師生全體起立合唱」的義務,在公立學校甚至社會中激起千重浪,有不少教師表示反對,更曾發生人命悲劇。雖然日本政府聲稱該指示非強制性,但事實是教育委員會對拒絕執行的教師下達處分指示、甚至要將之解僱,由此便開展了一連串教師與國家對立的法律訴訟。

日本青年如何看待神風敢死隊?

自民黨大勝眾議院選舉,安倍晉三亦續任首相,其修憲大計又再邁進一步。不少人憂慮,假若修憲事成,日本得以在海外用兵,最終恐導致軍國主義復辟。但對於「神風敢死隊」這種軍國主義產物,當今日本青年又是如何看待?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大井真理子就此進行專題報道,並製作紀錄片 The Kamikaze 探討現況。

Moyashi:一個時代的終結與開始

適逢這個千載難逢的年份,日本政府當然不會錯過舉行紀念活動的機會。「明治 150 周年」的重心就是在於學習「明治精神」,在時代更替的轉捩點裡,回首過去的成功例子——「你看,明治日本面對比現今更動盪的年代,也能夠成功現代化、工業化,今天的我們也必能乘上時代的浪頭」諸如此類。回首一個半世紀前的明治,不禁令人聯想到日本軍國歷史,尤其是二戰時期種種不愉快的事情。於是有人指,學習「明治精神」,是要軍國主義復辟的意思嗎?明治工業現代化及國家中央集權的結果,是帝國主義;還是安倍在民望低迷的情況下搞的小手段?也有人認為他借「明治開化」的類比宣傳,暗示自己可以帶領日本步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