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

|共15篇|

Moyashi:崩壞的寶塚神話

今年 9 月 30 日,寶塚歌劇團宙組一名 25 歲的團員突然死亡,當時的報道只說死於自家公寓範圍內,警方認為有機會是自殺。11 月 10 日,過身團員的家屬委託代表律師召開記者會,認為女兒自殺的原因是超長時間勞動,加上團內成員間的高壓關係和欺凌,要求寶塚學校謝罪。

廖康宇:研究筆記 —— 淺談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勞動議題(二)

當我們了解低學歷低技術的農民工在富士康所遇到的困境時,我們亦應該問,為何受過高等教育、擁有專業技能的白領,同樣對於超長工時束手無策?再進一步, 為何明知員工不滿,資訊科技公司的管理層例如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華為公司行政總裁任正非等人,會如此推崇加班文化?

日本動畫背後不為人知的辛酸

京都動畫遭人縱火,造成數十人死傷,令國內外動畫迷為之悲痛。事實上,據日本動畫協會統計,自 2009 年以來,日本動畫的銷售額一直穩定上升,2017 年甚至突破 2 萬億日元。然而動畫師的工作環境並未得到改善,前年,知名動畫師水野和則過勞猝死,更是震驚業界。Vox 特與多位著名日本動畫家詳談,分析行業所面臨的困境。

Moyashi:社畜寄生獸

生病了本應該休息,何況流感嚴重起來可致命,傳染力亦高,為人為己也應該請假休息、甚至入院隔離。於是,看畢這宗新聞,我們不能不問一個問題:那名染上流感的 OL 為甚麼還要上班?合理思考下,患流感發高燒,即使回到公司也無法工作,就算工作也不可能有效率。到頭來,工作做不好,感冒還變嚴重了。

無限 OT 恩物,日本限定——可樂咖啡

日本可口可樂公司嘗試將地球上兩大最受歡迎的黑色飲品 —— 可口可樂和咖啡,合而為一,推出了名為可口可樂咖啡的飲品。它的咖啡因含量比正常的可樂高 50%,目前於日本以自動販賣機限定的形式發售。不難發現,日本的便利店和自動販賣機放滿了各式各樣咖啡和提神飲料,為何日本人對這些軟性興奮劑的需求如此龐大?從銷量數據來看,咖啡一族主要是集中在 25 至 59 歲,當中亦以男性較多,每週大約會喝 13 至 14 杯咖啡。明顯地,這個年齡層的男性,絕大部分都是上班族。如此苛索咖啡因,無疑關乎到嚴重病態的日本職場文化。至於今次推出的可口可樂咖啡「口感」如何?對那些需要咖啡因的人來說,或者不是重點。

日本即將進入「零加班」新時代?

「一生懸命」、「鞠躬盡瘁」、「顧客是神」,「即使拼盡最後一口氣也要完成所有的使命」,這些傳統日本職場的價值,在一個 24 歲女孩過勞死之後,即將成為過去式。日本消費者對於商品、服務的要求,眾所周知是世界第一嚴苛,過去日本人以此自豪,但現在開始反省:「這樣的要求,真的有必要嗎?」

又一 Start-up 剋星:過勞死

Start-up 公司除了要力敵淘寶山寨廠,還有另一殺手。初創公司「春雨醫生」的創辦人張銳,月初死於突發心肌梗塞,年僅 44 歲。雖然此病成因眾多,發言人亦強調,沒證據顯示張銳之死與過勞有關,但發展流動醫療的先驅,竟因急病猝死,既是諷刺,亦是警號 —— 用健康換名利,是否划算?

為甚麼 21 世紀人類還在工作?

1930 年,凱恩斯在 「後代經濟前景」(“Economic Possibility of Our Grandchildren”)一文中預測,21 世紀一周工時只有 15 小時,如何平衡閒暇與資源,未來將成首要社會問題。到 2016 年回顧,似乎與現實相去甚遠。譬如香港已算富裕地區,一年工時卻長達 2,606 小時,平均每周工作 50 小時,冠絕全球,其他富裕國家如英美日韓亦不見得能夠掌握平衡。人類為何不去珍惜餘暇,難道個個熱愛工作?

可憐又可恨的日本上班族

一個典型的日本上班族,不是朝氣颯爽的西裝型男,而是加班過勞,扼著吊環搖搖晃晃打瞌睡的中坑。二戰之後,一批終身僱員營營役役,締造了日本經濟奇蹟,也成就了上班族(Salaryman)的企業文化。但自 80 年代泡沫爆破,日本進入通縮,經濟衰退失去活力,唯命是從、因循守舊、集團主義的上班族突然墮落成公司負資產。不過可憐人背後,也有可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