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共165篇|

炸藥、童工……西非國家非法捕魚惹的禍

西非國家加納有一個傳統習慣,每逢星期二許多漁民都不會出海,他們相信這是海神休息的一天,這樣的話,海神可能會生出更多魚。當然,這只是迷信。現實中,加納海域的魚類數量近年不斷下降,尤其是中上層的小型魚類,包括沙甸魚、鯷魚及鯖魚等品種。究其原因,與工業船隊使用破壞性捕魚手法有關,但當地政府一直未有執法。

李小龍為何是黑人眼中的英雄?

今天是李小龍逝世 49 周年,這位已故香港武打巨星的影響力從來不局限於本土,名滿荷里活是眾所周知。但其實在第三世界,他亦是廣受敬重的英雄人物、反殖民及反白人壓迫的象徵。有研究分析,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黑人,曾嘗試突破電影審查制度,熱捧港產功夫片,從李小龍電影找到抗爭勇氣。

人在非洲,白化身體帶來的厄運……

據估計,非洲每 5,000 至 15,000 人,就有 1 人患有白化病,在撒哈拉以南國家最常見。由於膚色原因,白化病患者在非洲甚為顯眼,所遭受的歧視及攻擊尤其頻繁,在迷信巫術的地區更有可能遇上殺身之禍。非洲東南部國家馬拉維法院,最近就裁決 2018 年一宗謀殺白化病患者案件。

肯雅 —— 在有飢餓危機的國度中癡肥

東非國家肯雅人口約 5,600 萬,估計現有超過 310 萬人處於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態。然而,肯雅也有另一面 —— 2015 年有調查發現,當地兩成男性以及超過一半女性有超重或癡肥問題。英國「衛報」報道指,肯雅與非洲大部分地區一樣,癡肥人數正在增加,部分原因正是跟難以取得正常飲食有關。

日本:正提供一帶一路替代方案

近年,中國的「一帶一路」方略,鼓勵中資企業到非洲投資,又向多國提供鉅額貸款,以增加中國的世界影響力。不過,「一帶一路」為非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造成貪污、勞工剝削、環境污染和債務陷阱等爭議。全球民主陣營正調整在非洲的政策,希望平衡中國日益擴張的影響力。法國外交學院的日本研究專家 Céline Pajon 就在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分析,日本正加強在非洲的投資。

2022 年普立茲建築獎得主:綠色建築未來在西非?

今年 3 月揭曉了新一屆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該獎項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是業界最高殊榮,表揚「透過建築藝術,立下對人道與建築環境延續且意義重大的貢獻」。今年得主是布基納法索建築師凱雷(Francis Kéré),他不單克服資源限制,更融合傳統技術,展示了綠色建築的未來。

終結古老的疫症?瘧疾疫苗面世

瘧疾是十分古老的傳染病,在羅馬時期已經盛行,若果得不到恰當的藥物治療,後果可以不堪設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單是 2020 年,瘧疾就感染了 2.41 億人,奪去 62.7 萬人的性命,當中 95% 個案來自亞撒哈拉地區,而 5 歲或以下的小童佔總死亡人數的 80%。不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帶來好消息: 瘧疾疫苗已經面世。

印鈔如此重任,為何非洲國家統統外判?

作為一國的法定貨幣,理應「自己鈔票自己印」?原來這既非定律,甚至並不常見,尤其 54 個非洲國家當中,逾 3 分 2 也在英國、德國和法國印鈔。但從外地「進口」貨幣,不免令人憂慮國家安全,對自治和自給自足的經濟生疑。既然如此,為何仍會將此重任外判?未來又會否出現改變?

多哥政府如何利用 AI,發放現金援助?

現屆香港政府的任期即將屆滿,提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相信很多人會想起申請繁複、彈性欠奉、拆分多輪發放的消費劵。在地球另一面,世界上其中一個最貧窮的國家多哥,就嘗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最有需要的群眾發放現金援助。

非洲也有狂歡節:傳統文化與抗爭歷史之糾纏

提到基督宗教節日,很多人會想到聖誕節和復活節,其實,很多國家還有另一個大型節慶「狂歡節」(Carnival),主要是讓教徒在四旬節守齋前盡情享樂一番,時間大約為每年的 2、3 月,視乎各地的習俗和曆法。在殖民主義時期,西方列強把宗教節日帶到世界各地,當中巴西狂歡節就舉世聞名。這次要介紹的是畿內亞比紹(Guinea-Bissau)狂歡節,了解當地傳統文化與抗爭歷史如何交織。

農電共構:太陽能板下種蔬果

在陽光充沛的非洲大陸,以太陽能板來提供廉價電力並非新奇之事。但在這些板下種植農作物,則是值得期待的發展。「衛報」報道,一項在肯亞進行的試驗,成功利用名為「農電共構」(Agrivoltaics)的技術,以太陽能板「兩度從太陽收集能量」,既能減少水分流失,還令作物長得更大。

為何中國會成為加納博士生首選?

「中國不是我攻讀博士學位的首選。說實在,在加納,人們對中國,以至其制度、產品或任何東西的看法都不是很正面。」最近取得中國大學博士學位的 Courage Simon Kofi Dogbe 如是說。不過,由於中國政府近年積極向非洲國家提供獎學金,推動了不少學生前往留學。僅在 2018 年,就有 800 名加納人負笈中國攻讀博士學位,比 2017 年增長 4 倍。

匯通天下:中國人何以跑到尼日利亞開銀行了?

中國近年矢志拓展在非洲地區的影響力,例如透過貸款和基建項目,獲取珍貴天然資源,進佔當地龐大的市場,並解決國內勞動力和生產過剩的問題。直到 2019 年,中非貿易額高達 2,000 億美元,非洲中資企業超過 1 萬間。即使中國近年受債務問題困擾,亦無改對外國策,雜誌「外交家」近日就刊登評論文章,分析中國的下一個目標:非洲的金融體系。

「我不在乎殖民主義」—— 英國平等事務大臣惹論戰

網媒 VICE 日前披露,英國保守黨新星兼平等事務大臣 Kemi Badenoch 在 2018 年的 WhatsApp 對話紀錄,批評她在對話中直言不在乎殖民主義,又指「在此之前,(當地)從來沒有任何『權利』的概念」。然而,牛津大學道德與教牧神學欽定教授 Nigel Biggar 支持其論說,認為即使英國昔日曾參與奴隸貿易,卻也在 19 世紀,將非洲人從活祭和當地本身的奴隸制中解放出來。

中資項目為非洲帶來金錢,也帶來示威?

近年,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計劃,矢志拓展在全球各地的影響力。其中一個策略是向各地政府提供低息貸款,又或者以國企名義直接在當地興建大型基建項目,非洲是中資機構投資熱點。有人會認為中資項目可以刺激非洲經濟發展,但四名來自荷蘭、瑞士、美國和意大利的學者在期刊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發表研究,指出中資項目所在地區往往更容易爆發示威。

比北韓更北韓:新聞最不自由的國度

在剝削自由方面,北韓素來被公認為全球之最,但無國界記者(RSF)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榜上,原來有國家的新聞封鎖表現超越北韓,那就是東非小國厄立特里亞。該國政府 20 年前查封所有私營傳媒、未經審訊監禁新聞工作者後,新聞自由從此一蹶不振。

未竟的民主路:厄立特里亞獨立30年

今年 5 月,厄立特里亞迎來了獨立 30 周年。厄立特里亞被喻為「非洲北韓」,是世界最封閉的國家,政府血腥鎮壓異見聲音,人民連電話卡和護照也難以取得。有當年的革命義士就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自白,回首當初的革命熱情,也講述厄立特里亞未竟的民主路。

尼日利亞接連的華工綁架案

中國近來大搞一帶一路計劃,銳意拉攏非洲各國成為戰略合作夥伴。為此,中國在非洲大舉發債,大量中資企業和民工進駐當地,但大興土木的同時,同時滋長部分地方的仇中情緒,一些華工因當地政局不安,以致人身安全受威脅。學術雜誌「外交家」報道,尼日利亞近月就接連發生華工綁架案,情況令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