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

|共33篇|

蠶豆:古希臘的死亡象徵

你未必聽過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但中學數學課上肯定有學過他創立的畢氏定理。畢達哥拉斯平生有過不少異於尋常的主張,其中他對蠶豆的異常痛恨,就連古希臘和古羅馬人都當作奇聞討論,亞里士多德甚至推測,反蠶豆背後是一場反民主制度的示威行動。這一切究竟因何而起?

神話歷史,虛實之間:阿爾戈英雄與金羊毛傳說

史詩「阿爾戈英雄」詳述伊阿宋與群雄為取金羊毛,由希臘乘船遠赴黑海東岸的故事。旅途航程長達二千多公里,時值史學家所謂的青銅器時代,所以有人認為伊阿宋的事蹟,全屬虛構。到了上世紀 80 年代,英國探險家 Tim Severin 以古希臘人的造船術重建阿爾戈號,與二十人乘此船由希臘出發,順利航行至黑海東岸格魯吉亞。從此以後,伊阿宋的神話又向歷史走近了一步。

希臘迴紋的原型:門德雷斯河

儘管我們沒辦法穿越時間,但我們能夠抓住時間的輪廓。在今日的消費社會,復古兩字屢聽不鮮,但在設計美學的回歸、品味的攀慕之外,更多與人類文明及歷史相關的紋路,亦已爬蝕其中。誠如時尚達人 Elizabeth Mayhew 在大英博物館的畫廊漫步之後的感想,儘管日常科技應用與城市面貌早就煥然一新,但不少當代普及的圖案和設計,則超然於時間維度,跟昔日所崇尚的美學思潮完全一樣。希臘迴紋或是千百年來設計範式中最基本,也最明確的例子。

古希臘殺戮文化如何令西方文明崛起(下)

但是鄂圖曼帝國缺乏銀行系統,他們在伊斯坦堡也不能進行安全投資,而是時常暗地到歐洲投資,輸入昂貴的歐洲奢侈品,而沒有投資本國教育、公共建設和軍事遠征的意識,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曾謂:「在那些不幸的國家,人民隨時有受上級官員暴力侵害的危險,於是,人民往往把他們的大部分財產藏匿起來,一旦災難來臨,就能轉移到安全地方。據說,在土耳其和印度這是常有的事,我相信,在亞洲大部分國家都如此。」

古希臘殺戮文化如何令西方文明崛起(上)

希臘人和他們的敵人大為不同,他們擁有個人自由的感受,紀律更為嚴明,武器更為致命,戰士之間關係平等,主動求戰的意識強烈,思維靈活能更快適應新的戰術。他們偏愛 Carnage,源於他們共識的政治體制,中產階層內部的平等地位,以及民眾主動監督政治事務的精神。

被誤解的修昔底德

杜林普上台後,美國忽然興起一股「修昔底德熱潮」:參議院聽證會就修昔底德(Thucydides)考問綽號「瘋狗」的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白宮邀請大學教授討論「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首席戰略官班農(Steve Bannon)據報著迷於斯巴達的軍事力量;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批評美國一如雅典城邦獨舉國家利益,結果到處樹敵;國際關係學者乘機普及學術理論;等等。不過史丹福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Kori Schake 回顧「伯羅奔尼撒戰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的啟示,表示白宮可能錯愛修昔底德了。

古希臘黃金時代的迷思

希臘歷經 7 年半緊縮政策,經濟依然奄奄一息,即使國民平均工時之長冠絕歐洲,仍然被嘲「歐豬」,感嘆今人懶散無為,不復古希臘文明搖籃的光輝。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古典學教授 Johanna Hanink 對此提出質疑,古希臘於文史哲藝固有超卓成就,但一味厚古薄今會不會只是出於懷舊心態?古希臘人又如何看待身處世代?他們所追求的「黃金時代」又是甚麼時期?

把 卐 字傳入德國的男人

在二戰以後,納粹德國所用、傾斜 45° 右旋的「卐」字標誌(Swastika)幾乎等同惡魔符號,帶有沉重的歷史創傷含義,散發邪惡感覺。究竟 卐 字如何傳入德國?納粹又為何採用 卐 字作代表符號?原來,一切可以由德國商人暨考古學家施利曼(Heinrich Schliemann)對荷馬史詩的著迷說起。

祆教觀念如何影響西方?

祆教源於波斯,相傳 3,500 年前由祭司瑣羅亞斯德(Zoroaster)--或譯查拉圖斯特拉(Zarathustra)--創立,今日猶有小量信眾。雖然祆教業已息微,但其教義深刻影響世界三大宗教,乃至滲透西方文化思維,歷年更衍生出不少文化符號。沒有瑣羅亞斯德,就未必有天堂、魔鬼和天星小輪。

曖昧的內戰概念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內戰(凱恩斯語)?美國獨立戰爭不是革命而是內戰,反而美國南北戰爭不是內戰?敍利亞衝突是一場「非國際性武裝衝突」?二戰之後世界兵連禍結,所謂「長期和平」並不存生?哈佛歷史系教授 David Armitage 表示,以上說法都有根據。

古代民主的失傳習俗

古希臘被視為民主發祥地,下開現代民主制度的濫觴,然而時移勢易,古代不少民主習俗諸如放逐領袖、用口投票已經失傳。古代民主垢病之處固然不少--例如全靠奴隸,部分人才得以參與民主--但厚今薄古又是否全然合理?試想以下失落民主手法放諸今日,會是如何光景?

法式濕吻的由來

French kiss 雖冠名法國,但原來印度才是接吻元祖。人類首個有記載的「愛的親吻」出自印度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講述公元前1400 至 1000 年的英雄故事):「她用嘴親吻了我的嘴,並發出聲音,讓我很愉悅。」歷史學家相信,前此歐洲人間的親吻都無關愛情,是亞歷山大大帝侵略印度時受到感染將它帶入歐洲,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