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

|共39篇|

【聖女.寡婦.皇太后】「權力遊戲」女強人的歷史原型

讓全球劇迷引頸盼待,波爛壯闊的「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最後一季開播在即。貴族後裔的血腥戰爭,家族之間的報復,除了展現了男性殘殺嗜血的一面,很有可能是參考了 15 世紀蘭開斯特(Lancasters)和約克(Yorks)之間的「玫瑰戰爭」。「權力遊戲」的女性角色則更見冷血,性情激烈。終章開播前,CNN 深入探討劇中幾位女性角色,並爬梳了她們各自的歷史藍本。

邱翔鐘:女王要新遊艇,其可得乎?

那麼,女王會不會跟政府官員說:“I want a new yacht”(我要新遊艇)呢?當然不會,因為那不是君主的行為說話模式。傳說維多利亞女王聽到令她不悅的講話時說過 “We are not amused”(我們不覺得好玩)。到了當代,這句話被放到伊利沙伯二世女王嘴裡,變成 “One is not amused”。據說,伊利沙伯喜歡用第三人稱自己,頗有些稱孤道寡的味道。

邱翔鐘:查理斯的王儲生涯

平心而論,英國王儲查理斯王子並非完全無所事事。在 BBC 播出的節目中,觀眾一開始看到的是查理斯在餵雞,還從雞窩裡拾雞蛋。不過,誰會相信他天天養雞拾蛋。我相信,在他諸多住所中,有飼養場的地方,興之所至,他會做做輕微的養雞一類活動。在倫敦和溫莎堡這類市鎮地區,他沒有可能養雞。

邱翔鐘:混世公爵的前世今生

Blenheim Palace 俗稱邱吉爾莊園,讓人以為那必定屬於二戰領袖邱吉爾。事實上,雖然邱翁碰巧在其母前往作客時出生在此,但是,在英國的長子繼承制下,他的父親不是老大,名為溫斯頓的邱吉爾不是莊園的主人。本文要講的是莊園的真主人、1955 年出生的馬爾保羅公爵。現任的第 12 代公爵在哈羅公學和著名的皇家農學院受教育,但是他從小放蕩不羈,不守常規。他打過架、吸過毒、行過竊、坐過牢、離過婚。

國王與他:英國皇室的同性戀事

英女王表弟蒙巴頓勛爵(Lord Ivar Mountbatten)定於今夏再婚,典禮不及哈里王子般盛大,意義卻同樣重大。因為他的伴侶 James Coyle 也是一位「他」,亦即是英國皇室史上首宗同性婚姻。著有 Raising Royalty: 1000 Years of Royal Parenting 的 Carolyn Harris 形容:「某程度上,這可被視為皇室給同性婚姻蓋章,鼓勵接納任何人。」不過多位歷史學家相信,這對新人並非英國君主制內首段同性戀情,只是那些關係不能見光,或未弄出政權危機而已。

「Patrick Melrose」—— 看甘巴貝治的沉淪,看英國貴族的衰落

喜愛「新福爾摩斯(Sherlock)」的觀眾,大多欣賞影星班尼狄甘巴貝治(Benedict Cumberbatch)的出色演技。他不但表現了福爾摩斯的過人機智,更立體塑造了有人性陰暗的神探:自以為是、不善交際、時而濫藥、情感波動強烈。在近月完結的英劇「梅爾羅斯(Patrick Melrose)」中,甘巴貝治飾演半生遭毒癮酒癮纏擾的花花公子,再進一步詮釋何謂「墮落」,從而帶出英國貴族的沉淪敗壞。

唐明:英式大宅說的是甚麼建築語言

國王的品味迅速得到貴族的爭相仿效,今日所見英國的鄉間大宅,建築風格幾乎無一例外講究清簡、對稱、比例和諧,而這一建築語言,說的就是理性、秩序,其中還蘊含了一個國家的雄心,即以古羅馬繼承人的身份自比,去建立新的帝國。

【愈墮落,愈快樂】英國上流男性,為何愛被人打屁股?

對於英國人對性的獨特癖好,早有英式惡習(English vice)這個不太文雅的稱呼。英國每幢建築物幾乎都有地下室,似乎為成人俱樂部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從曼徹斯特、伯明翰、利茲甚至一路到蘇格蘭,都能發現這些專門滿足特殊癖好的服務 —— 包括打屁股的地下場所。從而引伸一個多年來為人津津樂道的問題,為甚麼擁有權勢的男人,會喜歡被人打屁股?

唐明:俄國貴族的革命基因

俄國貴族都是知識分子,或大藝術家。19 世紀 40 年代是俄國貴族知識分子成就的巔峰:以世界級的文學家和音樂家而言,簡直是群星璀璨,震鑠古今。他們的特點是普遍憂國憂民,有強烈的政治訴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懷 —— 為英國、德國貴族所遠遠不及。

唐明:從文盲到貴族的大變身

說優雅的語言,愛高雅的藝術,成為歐洲宮廷文化和貴族教養的最重要部分,需要不斷的大量投資才能維持高水準,資助藝術家、作家成為歐洲貴族文化的另一大傳統,文藝復興以來多少的畫家、音樂家、藝術家、思想家,無不是貴族資助的結果,此風在 19 世紀的俄國依然如故,譬如柴可夫斯基就是由梅克夫人長期「包養」,兩個人書信往來了 14 年,卻從來不見面。

唐明:真正的有錢人不洗衣服?

有這樣一則網絡傳說:一個女孩子買了一件價格約 42,000 港幣的法國名牌上衣,洗過一次之後居然退色,於是到名店裡去問個究竟,對方居然回答她:這件產品設計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過換洗需要,客人一般都是穿過幾次就丟掉了。可想而知,這個傳說引起了巨大爭議,許多人哀嘆「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人類頭髮買賣史

人類一生平均有 10 萬根頭髮,於常人眼中,煩惱絲輕於鴻毛,反正會重新生長,掉落一根,也不會多加糾結。其實,看似無價值的髮絲,從古到今都是商品,或作假髮,或作駁髮,不僅為千萬有禿頭脫髮問題的提供希望,更是讓人可隨便轉轉髮型,扮成外國人。頭髮買賣如此重要,其發展史卻一直不為人知。

唐明:老實人怒摑的這一巴

「被遺忘的人」是甚麼人呢?他們就是些老實人,是胼手胝足,不奢求發達,可能外表很土,嘴也很笨,沒見過甚麼世面,可能沒出過美國,畢生老老實實工作,規規矩矩做人。不要說美國的廣大腹地,即使是大城市,也到處充滿被遺忘的人:地盤工、清潔工、速遞員、小販、門房、警衛、開電梯的人,隧道口的收銀員,便利店的搬運工,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他們是已經衰老,年屆退休的人,是年輕時髦的反面,是你絕不會給他多一分注意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