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

|共41篇|

疫症之下,實體書還能怎樣賣?

武漢肺炎持續肆虐之下,各地書展都延期或取消,不少書商轉而推出「網上書展」賣書。但若人人網購書本,小型書店又該如何在「疫」境下掙扎求存?在美國,初創公司 Bookshop 為獨立書店提供網上銷售平台,目標是削減亞馬遜(Amazon)在圖書銷售上的巨大市場佔有率,並將其轉移至長期艱苦經營的實體書店。

為何優先解封書店?意大利官員:書乃當下必需品

意大利上週宣佈延長整體封鎖措施至 5 月 3 日,以助繼續防疫,但書店、文具店和童裝店等小型商舖則獲豁免,並於近日優先啟業,為恢復經濟鋪路。然而,部分店主和員工認為局部解封的做法操之過急,而且意義不明,防疫之路恐怕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倫敦書店街 115 年老店易主,是讀者走了,還是亞馬遜來了?

當全球電子商務巨頭 Amazon 的版圖不斷擴張,近日一宗英國文壇的世紀合併,讓人既驚又喜,轟動了整條倫敦書店街。由家族經營,擁有 115 年歷史的著名獨立書店 Foyles,宣佈將業務售予英國最大連鎖書店 Waterstones,這筆交易既讓不少書迷擔心傳統書店是否步入倒數階段,與此同時,亦被視為獨立和連鎖書店站在同一戰線,共同對抗當代網絡洪流進逼的重要決定。

旅行者美夢:去海邊,做一日書店老闆

愛書之人總會夢想當書店老闆,但現實有太多顧慮,要拋開一切開獨立書店,始終不容易。蘇格蘭「書城」Wigtown 一間民宿在提供住宿之餘,更讓客人一嘗當臨時書店老闆的滋味。書評家 Dwight Garner 最近就到此一遊,當上一日的書店老闆,並在「紐約時報」撰文分享當天的奇妙經歷。

堅持就是希望:英國獨立書店興起

獨立書商的好轉有幾個因素:一是出版商和各種政治渠道的支持愈來愈多,二是歐盟競爭委員會帶動了更為公平的交易環境,三是顧客漸漸回歸紙本書的閱讀,紙本書的銷量經過多年下跌之後,出現逐漸增長的趨勢。「書店的處境得到了同情,大家意識到書商為建設社區的努力和付出,我們發起 Books Are My Bag 運動正是為了給書店做宣傳,因為媒體一直聲稱紙本書和書店註定會失敗和消亡,我們希望能改變甚至最終扭轉這種說法。」

Moyashi:神保町書祭

神保町的神田古書店街是東京著名的二手書店集散地,從 19 世紀末開始形成,細小的區域內包括了由出版社、印刷所、書店、到大學學術機關。一般國外旅客未必會到此地,始終沒有甚麼嘆為觀止的風景文物,但如果是愛書之人,尤其會看日文學術書的書蟲,大抵都不可能錯過。將書祭當成旅遊點來搞,讓筆者想起香港的書展也曾企圖仿而效之,但當然相形見絀,最後淪為減價書散貨場。最根本的問題是,後者是一個近乎沒有閱讀文化的城市,在臨時搭建的會場裡,銷售無中生有的文化氣息。相反,在擁有百多年人文歷史的舊書店街裡舉行活動,是平常閱讀行為的延伸。

陶傑:英國小鎭舊書店

英國許多小鎮,都有一家舊書店。舊書店是英國小鎮的一道最迷人的風景。每一家舊書店,都體現了書店主人的性格。小鎮的人口,往往只有幾萬,因此小書店如何營運,盈利若干,往往是一個謎。然而不要緊,舊書店的主人,有如一座寺院的高僧方丈,把自己埋藏在紛亂堆積如山的古書裡,自己當然也手持一卷,過著半退休半經營的生活。

販賣感動的日本小書局

全球出版業經年不景氣,閱讀大國日本亦不例外,出版業自 1996 年起持續萎縮,書店連帶不斷消失,由 1999 年 2 萬餘家跌至 2015 年 1 萬多間。不過在經營愈來愈難之際,亦有書局憑藉特色逆市發跡。東京江戶川區一間 1,400 呎小書局「読書のすすめ」(「閱讀推介」)就憑個人化選書打響名堂,背後魅力究竟如何?

南韓書店業起死回生記

大約 3 年前,南韓書店業還在為「10 年來倒閉了 1258 間」的駭人數據驚慌;今天卻已重新振作,捲土重來,憑著改革經營模式和出版制度,首爾去年獨立書店開張的速度驚人,「每天出版一本新書,每星期開張一間新書店。」—— 日本出版從業員内沼晉太郎、綾女欣伸,最近出版新書「尋找圖書未來之旅.首爾」,找出首爾書店業得以逐漸復甦,值得借鑑之處。

在銀座開設一間全球最美書店是門好生意?

手握 80 兆日元消費能力的「團塊世代」,雖然含金量高,但也更不容易討好,在苦難中打拚成長的他們,相較於出生優渥、追求浪漫情懷的年輕世代,這群人非常重視理性,自我意識強,追求成就感,且不容易相信他人。要讓這群人埋單,必須透過專業知識引導,再開始以理性說服。同時,還得讓體力逐漸下滑的他們,不必走太多路,就能飽覽無遺。因此,在約 600 呎空間內,巧妙結合各業務的雜貨店,數量正在日本逐年成長。

美國實體書逆襲有何玄機?

紙媒沒落,新聞資訊電子化勢不可擋。另一邊廂,實體書仍努力抵擋電子書攻勢,電子書節省印刷成本,購買方便,不少人均預測在未來電子化時代,電子書最終會淘汰實體書。不過,美國實體書的銷量連續兩年有所上升,反之電子書卻調頭下跌,實體書似乎重新歸來,這是迴光返照?還是另有玄機?

烏托邦圓夢:莎士比亞書店

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 400 週年,現時著名的巴黎莎士比亞書店,成立於1964年,也恰巧是莎士比亞誕辰 400 週年。莎士比亞書店在一個獨立有限的小空間裡,經營出文藝的夢幻世界,為後世留下美好傳說——或許這就是烏托邦的意義。

世界上最美的書店

阿根廷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雅典人書店」( El Ateneo Grand Splendid),是名副其實的 Grand Splendid。這家書店由一家20年代的老劇院 Grand Splendid Theatre 改建成。Grand Splendid 劇院於1919年落成,一度改建成電影院,2000 年的時候改成書店,從此成為布城名勝,每年吸引 100 萬人次遊客到訪。

為何書賣這麼平?

不少書商在書展期間以低價促銷書籍,而展期過後,因難以承擔貨倉租金,剩書或被送到堆填區。只要做過出版,知曉運作,其實難以理解為何書賣得那麼便宜。到底盤古初開時,是誰和為何要把書價定得那麼低?

陳蕾:崖上的書店(下)之亞特蘭蒂斯與我

闖進 Atlantis Books 的那天陽光普照,藍色石梯扶手用白色油漆寫上詩句,旁邊豎立那個常讓遊客駐足的 Rent a cat 木牌,二手書箱內躺著曬太陽的胖貓兒,壁畫上的書架用公整的繁體中文寫上詩經和紅樓夢。穿過藍色大門後映入眼簾的是從拱圓天花垂吊下來的紙船和飛燕,在放滿剛面世新書和與聖托厘尼有關的文學作品的木桌上方隨風搖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