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

|共41篇|

關琋鎂:循循善誘還是針鋒相對?

明顯,對話中的婆婆是比較傳統的家長,在他們眼中,玩與學習是兩碼子的事情,難以共存,更帶點「怪獸家長」的味道。試想像一下,若果維持著婆婆和孫女的溝通方法,最後的結果將會是怎樣? 想必孫女甚麼也不會說,為甚麼? 因為無論她說甚麼,婆婆都不會得到正面的回應,這樣的親子關係不是自討沒趣嗎?

千古謎題:弟弟難及大哥叻?

誰想長屈他人之下?但或許有人命該如此,譬如家中老二。10 年前,丹麥一項研究就發現,對發達國家的兒童來說,出生次序甚為重要,次子或次女的成績及財富,平均比不上兄長或大姊,亦較易在青春期當上父母。但父母在誕下第二胎時,通常較有經驗和資源,為何晚出世的孩子反而會落後?科學家最近找到答案:或許是爸媽對他們投注較少的時間和關心。

關琋鎂:小朋友食雪糕整污糟件衫,第一時間你會點做?

上述情況時有發生,作為旁觀者也覺得父母忙著應付,不但身心俱疲,自身也會覺得不愉快,好像每次都「執手尾」。如果稍為嚴厲訓斥,又怕傷到孩子的自尊心,真是左右做人難!各位父母有沒有想過,只要改變少許習慣就可以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關琋鎂:點講小朋友先會聽?

上星期,和朋友 C 一起帶孩子們去行山,對於她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我是不敢恭維的。例如,當孩子邊走路邊玩手機,朋友 C 說︰「成日掛住玩手機,跌死你呀!講極都唔聽!」孩子發現未見過的花草,立即上前嗅和舔,朋友 C 再罵道︰「你有冇腦嫁,食得落肚咩?」這些對話方式,真的可以令孩子聽入耳嗎?

關琋鎂:放手,不放棄

我在意的不是最後的輸嬴,而是過程,這是最能夠讓孩子學習和體驗的部分。做城堡這個夢想很異想天開嗎?偉大的發明有哪樣不是由「異想天開」作起點?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小宇宙,不要給他們大人的枷鎖,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你會發現一片很不一樣的天空。

幾歲性格定八十?

有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又有話「三歲定八十」。如何在小時候便看出未來?兒童小時候的性格,又與成長後的性格有關嗎?自上世紀 50 年代,便不斷有心理學家嘗試解答這個問題,總結而言,是有關的。甚至有研究顯示,我們的行為和性格傾向,在數個月大的時候便已有跡可尋。

關琋鎂:Children See,Children Do!

諺語「Monkeys See,Monkeys Do」,而小朋友「有樣學樣」也是同一道理。80 年代後期,意大利的研究團隊先後在猴子及人類的大腦中發現了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鏡像神經元令人在嬰幼兒時期就獲得了一種特殊能力——模仿。其作用有如大腦中的無數面鏡子,讓孩子從小就通過模仿來學習,不論好壞,照單全收。

提升子女自信 家長不能不知的 17 招

各種性格特徵中,「自信」於小孩最為重要。缺乏自信的人抗拒嘗試新事物,更會害怕失敗,生怕讓人失望;相反,有自信的人,無論談話溝通,還是工作事業,都無往而不利。著有 10 多本育兒暢銷書的心理學家 Carl Pickhardt 向指出,家長背負著鼓勵子女勇於解難,提升他們自信心之重責,以下 17 招,家長可時刻提醒自己,活用各種方法,逐漸提升子女自信心。

關琋鎂 :放低啲分數

科技可以為學生帶來無窮知識,但是學生有能力去分辨對錯或解釋當中的來龍去脈嗎?高分並不代表理解:學數學,貴在求真,貴在考證,懂得思考,懂得分析,懂得解釋,這樣才能言之成理,亦成為領袖的必備條件。現在的教學方法能夠培養上述的思維嗎?我們應該要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和解難技巧,而非高超分數;香港教育需要的是「Teach People,Not Content」。

關琋鎂:贏在起跑線,是歪風還是清風?

無線的節目「沒有起跑線?」除了為晚間收視開了頭炮,也為香港的父母敲響了反思的鐘聲。在生育計劃當中,孩子已經成為了被計算的一環。早前小一派位那天,受記者訪問的方太說:「小朋友唔識辛苦,係大人先辛苦」。實情就是兩邊都辛苦,何不讓孩子快樂學習,自己輕鬆,來個兩全其美呢?

孩子成功要訣:贏在快樂時

如何讓孩子「贏在 XX 前」?香港家長偏方無數。爸爸媽媽們為了孩兒出人頭地無所不用其極,但可知童年快樂與成年成就息息相關?有機構調查發現港孩不快樂,在「起跑線」前,快樂與否是不是無需討論?少時快樂,是否大未必佳?

暑期工返老麥好過返 Big 4

暑期工原來也很講究!一到暑假,父母們總是四出拜託,務求子女獲得一份名堂亮麗,絕不失禮的暑期工,也便未來 CV 上,滿載大公司的名字,所以不少大公司總會湧現不少高層或其親戚朋友的子女做 intern。但哈佛教育學院的講師及研究人員 Richard Weissbourd 表示,青少年到快餐店潷雪糕或煎漢堡扒,可能對人生更有益。

專家:假期請讓小孩發呆

暑假將至,家長已密鑼緊鼓編排小朋友的「暑假時間表」,務求他們在上學時不會輸給鄰座的小明。在家長眼裡,他們是在為小朋友度身訂造最貼心的人生道路,然而心理學家和兒童發展學家卻持不同意見。專家認為,家長安排過多活動會適得其反,抑壓孩子發掘興趣、發展創意;家長應讓小朋友放空一下。

西班牙法院:雙失青年請自己搵食

「NiNi」這個字,不是嫩模名字,也不是化妝品牌,它其實源自西班牙語「ni estudia ni trabaja」,意思是「既不上學也不工作」,即香港人口中的「雙失」,不過近日西班牙法院裁定,父母無責任供養成年子女,意味這些 NiNi 失學失業之後,再失去爸媽的零用錢,由「雙失」變「三失」。

樂施會:留守兒童的真正需要

在中國,父母因為生計的壓力不得已離鄉別井到城市打工,留下孩子在農村由祖父母或親戚照顧。這群孩子被稱為「留守兒童」,目前分佈在中國各地農村,人數超過 6,100 萬,即每 5 個小孩就有一個是留守兒童。沒有父母溫暖的懷抱,獨自面對成長路上的風風雨雨,這對於尚未成年的留守兒童而言,會是怎樣的挑戰?

教仔博奕論

博奕論( Game Theory ) 的應用範疇向來十分廣泛,上至外交政策,下至合作追女仔、解釋「飢餓遊戲」中的人物行為,博奕論都有一席之位。近日,外國便有記者 Paul Raeburn 和哲學教授 Kevin Zollman 合作寫了一本以博奕論為理論基礎的管教指南,讓家長不再徬徨,能先發制人,在子女提出「不公平」等疑似道德指控前消解紛爭。這是一本建議家長如何跟孩子溝通的策略書,也是一本希望讓子女更快樂成長的教書。

救世軍:平凡媽媽不易做 支持有特殊需要孩子的家庭

又快到頌揚母愛的母親節了,養育孩子真的毫不容易,養育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更是難上加難,但這群母親仍竭力將最好的給予孩子。單親媽媽阿儀(化名)的子女都患有過度活躍症等,兄妹在家有如火星撞地球,會大打出手,因此,阿儀十分希望改變一家「搏鬥」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