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詩雖然衰落,亦有滄海遺珠。今集「語文陶話廊」,專欄作家盧安迪跟陶傑分享相傳為丘濬少時寫下的「五指山」。不過,在一個以言入罪的時代,以為行行山打打卡,就能當奉公守法的好市民?美好風光、少年壯志的背後,原來可以暗藏殺機。
中國文學
|共79篇|
【星 CUP 人物】廣東話無可取代的優勢
除了正簡體字,香港教育界的另一項論爭,是該用普通話還是廣東話教授中文。今集「星 CUP 人物」,專欄作家盧安迪就與陶傑分享,為何單就學習詩詞古文而言,廣東話已佔無可比擬的優勢。
【星 CUP 人物】佑王歌到國歌:詠彭定康 曾蔭權
1997 年香港回歸,奏國歌由 God Save the Queen 變成「義勇軍進行曲」;坐落於中環半山的官邸,也由港督府易名禮賓府。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就邀來專欄作家盧安迪,繼續以其所作長詩,回憶禮賓府前後兩任主人 —— 彭定康與曾蔭權。
【星 CUP 人物】古風詠港督金文泰 楊慕琦
禮賓府至今逾 160 年歷史,見證香港更迭。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分享其長詩「禮賓府詞」,回顧這座前港督府的其中兩位主人 —— 金文泰與楊慕琦的事跡。
【星 CUP 人物】在宋王臺悼國
對我們來說只是香港一個尋常角落的宋王臺,其實是古今旅港文人的創作靈感。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分享清朝遺老賴際熙藉宋王臺寫下的亡國輓歌,以及介紹他自己的懷古詩作。
【星 CUP 人物】趣怪元曲 詠人先詠痣
所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常說唐詩、宋詞、元曲,雖然並列,偏偏元曲俚俗,往往受輕視。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就與盧安迪共賞一首立意新奇的小令,從楊貴妃一點無中生有的痣,發掘元曲獨有的幽默與美感。
【星 CUP 人物】美女求愛 如何示好
委身青樓的柳如是憑詩寄意、大膽求愛,年近花甲的錢謙益會如何應對?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和專欄作家盧安迪就一同細讀錢謙益回覆柳如是之作。看看曲折委婉之下,才子的真意。
【星 CUP 人物】名妓遇才子 情詩寄衷腸
歷代文人憑詩寄意並不罕見,但青樓女子賦詩向心上人求愛,則不可多得。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和專欄作家盧安迪,就細讀秦淮八艷之一柳如是贈錢謙益的詩句,看看佳人如何妙詩寄情意。
【短片】語文陶話廊:紅樓夢 —— 詩詞 畫龍點睛
提到中國詩詞,我們通常都會聯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家,但其實小說「紅樓夢」中的詩詞同樣值得細味。今集「語文陶話廊」,陶傑就從中挑選出兩首經典,帶各位走進曹雪芹「滿紙荒唐言」的世界。
【短片】語文陶話廊:紅樓夢 —— 筆觸濃淡見匠心
「紅樓夢」中的關鍵人物,登場方式和描寫手法各異。今集「陶話廊」,陶傑就剖析了金陵十二釵之一的王熙鳳如何亮相,細說曹雪芹在雕琢「紅樓夢」人物時的匠心獨運。
【短片】語文陶話廊:紅樓夢 —— 二百年前的 4K 鏡頭
考慮到疫情影響教學進度,考評局宣佈明年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刪減「岳陽樓記」及「六國論」兩篇篇章,引發對教材篩選的爭議。陶傑則認為,教育局應選更貼近年輕人的篇章,吸引中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今集「陶話廊」,陶傑就以「紅樓夢」第 3 回的賈寶玉登場一幕為例,看看這部聲畫俱佳的名作,如何貼合當今的影像新世代。
【星 CUP 人物】千古傷心人的浪漫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與專欄作家盧安迪(Andy Loo)將詳談「鵲橋仙」一詞,分析有「千古傷心人」之稱的秦觀,如何一改風格,憑其妙筆和浪漫,走出離別的惆悵。
【星 CUP 人物】南唐遺珠 —— 馮延巳的創新抒情法
唐詩宋詞我們聽得多,其實「詞」並不是宋代文人的專利,五代詞人馮延巳的作品,就已經不限於花間酬唱、傷春怨別。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與盧安迪談詩說詞,看看這位南唐宰相的詞作,如何開北宋一代風氣。
【星 CUP 人物】中國詩詞論世界歷史
桀紂因一場雨而兵敗,拿破崙同樣因一場雨而滑鐵盧,中西歷史竟然異曲同工?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Andy Loo)分享新作,談談他如何以世界史入詩,並與大家發掘中國典故與世界歷史的趣味巧合。
【短片】語文陶話廊:魯迅的極端「正能量」
1925 年,因為「驚異於青年之消沉」,魯迅寫下了「希望」,一向辛辣的他,連「正能量」都極端過人。100 年後的今日,面對再次動盪的世界,今集「語文陶話廊」,陶傑便和大家重新細味此作。
【短片】語文陶話廊:讓魯迅後悔不已的「風箏」
魯迅以評論辛辣聞名,但亦有纖細的一面。今集「陶話廊」,陶傑就讀其散文「風箏」,看看是甚麼事,令這位批評家內疚一生,無從補償。
【短片】語文陶話廊:有中國人一日,魯迅就永不過時
愈來愈多國家指控中國瞞報疫情,令這次武漢肺炎大流行一發不可收拾。面對「庚子賠款」2.0 危機,外國不留情面的態度,似乎令不少中國人既意外又咬牙切齒,大喊種族主義。其實十多年前,陶傑已明言中國人花大錢買來的尊嚴和面子,全屬假象,遲早有天被戳破,原因,就在於魯迅大力鞭撻的「民族劣根性」。
【短片】語文陶話廊:魯迅頭號擁躉 —— 毛澤東
當一個偏執的讀者,遇上魯迅感性和激憤的筆觸,最終竟催化出一場國家大災難。今集「陶話廊」,陶傑就談談魯迅對中國人民族性的觀察,如何引來、又如何影響他的超級擁躉 —— 毛澤東。
【短片】語文陶話廊:魯迅 —— 成也毒舌 敗也毒舌
魯迅的文章,說得好聽即「匕首投槍」;說白一點,其實就是「毒舌」。今集「語文陶話廊」,陶傑便從魯迅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一段小故事,細說他的脾氣。亦正是這種個性,才能讓魯迅的文章,別具一番麻辣風味。
【短片】語文陶話廊:胡適斷症 中國人病足 100 年
中國的思想學術大宗師胡適,早就狠狠批評過中國人性格馬虎苟且,可惜直到百年後的今日,「病 」仍未得治。今集語文陶話廊,陶傑就細說胡適的作品與思想,又分析其年輕時極力推動的文學改革,當中藏著一個怎樣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