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食的問題,在香港也討論了好一陣子,這應該是人類基本的修行,而不是作樣板戲般做出來,討好誰和誰,造作得聽到也想反白眼。
飲食
|共299篇|
香港的自助餐,在台灣叫「吃到飽」
這種東西,在台灣不叫自助餐,叫作「吃到飽」。不論是港式的火鍋放題、雞煲放題、日式放題,或者西方自助餐,一概叫作「吃到飽」,不是自助餐。想請人吃好一點,就說請對方去吃到飽,不要說請吃自助餐。在台灣,請人吃自助餐,跟你在香港請人食大家樂差不多。
Gloria Chung:沒有壞蘋果 只有______
人們普遍對於外型與別不同的蘋果,總感覺不應付費太多,寧願取甜度高、外表完美的蘋果。但事實上,這種外表 Wild 又鄉土的蘋果是好貨啊!
Gloria Chung:用食物來做國際連結之一 —— 印度菜一定是辣?
跟大廚 Manuv 閒談,他笑說無論在倫敦還是香港,都真的有客人來到餐廳,說準備好辣到一身汗。看來大家對於印度菜也有很多既定的想法,即管來看看我和他的對談,齊上齊學。
Gloria Chung:餐飲在香港是一場貧富懸殊的遊戲
用食物來炫耀的人,只顧發泄自己的不滿,想必沒有諗過其他更有建設性的方法,好像跟大廚反映、與餐廳經理討論等,就像好些坐在冷氣房決策的人,毫無建樹。可憐大小餐廳無人倖免,小店更加是吊鹽水中,大家真的出少句聲當幫忙吧!
鄭立:伙頭仔昆布 —— 因為這套卡通片,我學會了放膽製造劣食
可是「伙頭仔昆布」卻是非常獨特的作品,主角昆布和他的死黨菠蘿頭(好像叫阿批),經常拿一些超級市場,甚至雜貨舖可以買到的零食、罐頭食物及加工食物等東西,像明將壽司一樣亂溝在一起弄給別人吃。
紅眼:異世界居酒屋阿信 —— 回到中世紀好像也不錯
「異世界居酒屋阿信」的趣味,在於它總是將平凡無奇的現代事物,寫得既瑣碎,但又新奇。震驚「異國食客」的事情,幾乎每夜上演。譬如說,將深海惡魔肢解上菜的八爪魚刺身;讓鐵匠如覓稀世珍品、老闆手上的那一把銳利無比、鑄造工藝匪夷所思的廚師刀;源源不絕(其實是老闆走去超級市場補貨)的新鮮蔬果。
Gloria Chung:又回到日日煮的時光 —— 米芝蓮的梳打包
春天時狂烤蛋糕的熱情減退了嗎?畢竟現在天氣那麼熱,對著爐更熱,不是烘焙的最佳時機;但快速、容易、不用攪拌的 soda bread,還是可以試著做。我在米芝蓮一星餐廳 Roganic 上了一堂烘焙課,內容正是我最喜歡的 soda bread,藉此機會分享一下。
鄭立:台灣很難找到老抽,吃不到梅林牌午餐肉
其實香港人喜歡吃的罐頭,例如梅林牌,都是中國製產品…… 就算不喜歡中國,你也不能否認,香港人的口味在某些方面早被中國罐頭調教了,要習慣台灣本土的還真不容易。
Gloria Chung:餐廳食評會消失嗎?
可能就是在生死之間,疫症之下,每個人都變成大愛左膠:以往喜歡的餐廳,可能捱不過這次的危機;以往 take it for granted,吃甚麼有甚麼,現在卻連麵粉也難找,更何況要去餐廳食飯,甚至乎批評呢?況且,這次餐飲業的危機應該會持續好一陣子,誰想要當壞人,負責摧毁那岌岌可危的生意呢?
【Soul Chill】共享廚房 疫境開飯
近半年疫情爆發,香港失業率破 15 年新高,不少基層「冇工返、慳住食」。荃灣就有社企食物工場「共廚家作」,專請飲食業的失業工友,為基層製作餸包。自 4 月起,他們與不同組織合作,推行持續 2 年的「慳得有營餸基層計劃」,每星期提供營養餸包予經濟困難戶。
陶傑:一線生機
英國決定給予近 3 百萬港人 BNO 護照平權待遇。這套遊戲規則有很多微妙的細節。首先英國經濟不善,除非帶許多錢來投資,否則即使專業人士也覓職困難。
Gloria Chung:後大流行病時代 —— 無大台的天然文化?
很多潮流預測員都說,這一代人永遠會受此疫症影響,從文化到時裝徹底改變,全民講求環保、節約、用得其所的時代降臨,大品牌面對經濟打擊,很多都決定未來只做兩季時裝,快時尚不再流行;生活產品趨向 Sustainable,顏色和設計也愈漸簡約,切合 Zen 的精神。說到這裡,我想起日本的無印良品。
Gloria Chung:清算美國飲食媒體 —— Cancel culture 是答案?
「唓,講下啫,唔洗死呀?」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網絡言論而負責,很多生命卻因此改變。
Gloria Chung:Hipster 美食廣場 —— 餐飲業的未來?
想到 Food court,香港人大概只想到大食代那種,位於商場底下,集團式經營的流水作業,便宜、快速、食物平庸。然而事實上,它們自上年開始已經稍有改變。
孩子偏食,其實不是那麼壞
對父母而言,兒女的健康至為重要。在餐桌上拉鋸影響親子關係,但若放任孩子偏食,又擔心營養不夠。美國一個研究,追蹤了 317 個年收入 2.5 萬美元或以下家庭中的母子,請家長在孩子 4、5、8 和 9 歲時,就偏食情況填寫問卷。研究發現,偏食害處或無想像中大,而強行改變孩子飲食喜好,反而會適得其反。
【玩火行為】印尼仍開放野生動物市場
近日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研究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能感染蝙蝠及人類的腸道細胞,認為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但印尼托莫洪的肉販仍於野生動物市場上聚集,為當地人提供野生蝙蝠、老鼠、蛇及蜥蜴,情況猶如引火自焚。
Gloria Chung:Bon Appétit 如何輕鬆烹飪又不失霸氣
愈來愈多人拍烹飪短片,有些人是半途出家,因為世界停頓而開始製作,但是能在海量短片裡突圍而出的,我個人認為暫時只有 Bon Appétit。
【Soul Monday】波蘭逆境下的恩物 —— 牛奶吧
懷舊舒適的波蘭平民小館牛奶吧(Milk bar)為大眾提供價格相宜的食物,陪伴數代波蘭人走過艱苦歲月。疫情前的午飯時間,牛奶吧外總會大排長龍。而在封鎖政策下,食客仍可外賣自取波蘭餃子、羅宋湯及椰菜捲,回家慢慢享用。
伴你留家抗疫的好朋友:烘焙
烘焙能為人帶來治癒感覺,從搓揉麵粉團、看著麵團在焗爐內漸漸膨脹,直至嗅到烤焗香氣,每個細節都令人樂在其中。在減少外出的日子裡,不論是焗麵包,還是與家人製作薄餅,都讓不少人解煩解悶。據「衛報」報道,烘焙可助人分散注意力,緩解疫症氛圍下的焦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