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

|共29篇|

【問斜號族】鬥贏租 走更廣路

2007 年,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Marci Alboher 寫了一本新書 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 a new model for work/life success,提出當今除了白領藍領、朝九晚五或是夜班工人,還多了一種工作模式,而這模式將是全球新趨勢:一個人擁有多重職業,而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然後,這書名中出現了兩次的斜號,成為了後來人們稱這種多重職業族的名稱:斜號族(Slashies),因為他們的職業和身分無法只用一個代名詞來代表,而需要用多個斜號來區隔不同身份。

救世軍:開學,是追夢的開始

九月開學,對莘莘學子而言,是惡夢還是好夢?如果學校能幫助學生找到人生方向,上學就是追尋夢想的好開始。偉廉從小渴望參與團隊運動,卻只能參加坊間的足球興趣班玩玩,學一般的傳球技巧。自從升上救世軍卜維廉中學後,老師常在空餘時間與他切磋球技,更教導學生積極面對人生,克服挑戰。

鄭立:創業的現實主義——務實不等於妥協

「正正經經搵份工啦」,通常就是叫別人,不要太挑,找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養活自己,可恥一點就用「騎牛搵馬」之類的理由,說服對方接受現實。其實我們口中所謂的「接受現實」,就是「妥協」,妥協就是違反自己的意願,去接受較差的條件。而我必須聲明,妥協不是壞事。

閱讀,成為更好的人

2016 年度書展將至,為期一周,有人說閱讀已非人們主要興趣。惟在社交媒體的流行,讓我們意見各走極端,甚至只懂圍爐取爐,抱著歪理而不自知。要解除此陋習,惟有閱讀。而亦有研究顯示,比起讀流行讀物,多閱讀較深奧、嚴肅書籍,寫作能力更強。換言之,深度閱讀會發掘大腦寫作潛能。

不要「做愛做的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趁尚有青春時便要追夢?詩歌總是歌唱浪漫,浪漫以外總是有人唱反調。美國漫畫家 Rachel Nabors 便提醒大家,「做愛做的事」往往是差勁的生涯建議。

梁迪倫:年輕人也可以很值得信任

在我的公司裡,營運方面主要有三大部門,分別是廚部、咖啡部及前場服務部。我們四間分店,加起來每個部門分別有 20 人左右。而當中咖啡部及服務部的最高負責人,都是 23 歲的年輕人。每當我跟餐飲業的同儕提及這情況,大家總會訝異萬分。因為莫說是一個管理幾間分店的經理,單是一間分店的店長,年紀往往也需要 40 歲以上,才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和老練去管理員工、照顧客人、應付緊急事況及關注店舖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