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北部上週發生 6.1 級地震,部分獨居或體弱的老人淪為「隱形災民」。這些長者的住所被震得一片凌亂,但他們精力有限,無法自行收拾。偏偏房屋保持完好,外表並無明顯損害,往往被人忽視其支援的需求。有志願團體主動走近這些「看不見的災民」,掌握他們的困境並伸出援手。
老人
|共103篇|
救世軍:義剪髮型師 剪出夢想藍圖
夢想會令人生變得不一樣。就如 22 歲的陳嘉灝多年前因為失學,成為社會標準裡的失敗者,在救世軍協助下,他投身理髮界,半年前正式當起髮型師,找到明確的夢想和事業方向。他又積極為弱勢社群「義剪」頭髮,期望透過髮型令人重拾笑容和自信,為社區帶來改變。曾經被標籤為壞學生,嘉灝一度自我放棄,結果在中三就輟了學,機緣巧合下接觸到救世軍,並在社工鼓勵下當上了髮型師學徒;面對失學後的迷失徬徨,這份工作正好讓他安頓下來,同時靠自己賺取生活費。
要關心父母,就別做直升機子女
對子女進行直升機式管教監控似已成常態,但若反客為主,父母被子女直升機式監控,狀況又是如何?與直升機父母一樣,直升機子女對父母的所謂「適度關心」,與過度擔心其實只有一線之差,子女事事插手,年老父母又豈會不感困擾?「華爾街日報」為此訪問了幾位父母和子女,發現一些心理學專家親身面對問題時,也是「能醫不自醫」。
日本養老異象:「監獄是我的綠洲」
牢獄生活已然成為日本養老的一環。日本政府統計數據顯示,監獄囚犯中的老人百分比年年創新高,目前幾乎每 5 個女囚就有 1 個是年屆 65 歲以上的長者。愈來愈多獨居無緣的貧窮老人們因高買被定罪收監,而且即使刑滿出獄亦不惜再犯,寧當階下囚,不做自由人,不圖別的,只為安老。
「懲罰」東德時代離婚婦女的退休金制度
國家統一何以導致如此不公現象?一切源於當年兩德政府簽訂的統一條約。條約幾乎涵蓋統一後,所有的社會政策,當中包括保障離異男性享有的退休金。然而,女性若已離婚,其退休金計算方法卻與有別於離異男性。政府僅按她們「自力更生」時侯的收入,計算她將來可獲取的退休金。但女性處於婚姻狀態時,所賺取的收入,及生育子女後,無法工作或兼職工作的狀態,亦不納入計算的考量中。
護瞳行動:女人長命也是苦
長壽不一定是福氣。年老就少不免伴隨著各種病症,眼疾就是其中之一。政府曾在 2014 年發表「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報告書,在香港約 17 多萬視障人士中,近六成是女性,而 70 歲及以上的視障人士則佔 65.4%。近四成的視障人士只有小學程度。以上數字是否有關聯,要再仔細考究。不過護瞳行動眼科顧問林傑人醫生,則從社會角度解讀數字。
熟齡新趨勢 外國 4 個大型長者活動
隨著大型音樂節如「Clockenflap」、「Ultra Music Festival」等進駐香港,舉辦大型活動始在香港蔚然成風。在外國,大型活動絕非年輕人與音樂類活動的專利。即使到了耳順之年,仍可大條道理盡興一番。不少國家皆有專為熟齡族而設的大型活動,活動內容涵蓋甚廣,值得香港仿效參考。
救世軍:帶一班長者去旅行 圓飛行夢
「每次做完一個大 project,我都要去一次旅行 charge charge 電!」「好多地方都去過,下次旅行唔知去邊到好?」旅行,對許多香港人來說有如一種「必需品」,上班族每年去兩、三次旅行屬等閒事,但對一班經濟條件和家庭狀況都較困難的長者來說,出外旅遊絶對是「奢侈品」。
少少肥更長壽?
不論出於審美觀還是健康生活態度,「萬病肥為首」幾乎已成定論,不過作為最多瘦子的已發展國家,日本有醫生就發現「瘦得健康」非必然,事實上此前臨床數據亦顯示,BMI 稍為超標者,原來更長壽。
Healthy aging:擺脫名為長壽的惡夢
今人平均比半個世紀前的前人多活 20 年,但活得長不代表活得健康,正如香港人長壽全球稱冠,老人也不見得特別健康幸福。在剛過去的文化節「蘇黎世與香港的約會」中,蘇黎世大學與香港大學一眾學者齊集公眾論壇,討論「健康老齡化」研究進展與成果,如何讓高壽人類健康地老去。
貓兒可愛,但養狗對你身體更好
日本明星狗「俊介くん」日前離逝,消息經官方 Twitter 發佈後,網上一片哀悼聲,懷念這隻松鼠狗的可愛模樣,感謝牠曾帶來的安慰。雖說近年貓兒搶盡寵物界風頭,但在業內工作逾 30 年、著有「養出頂級狗的最強飲食法」(一流犬をつくる最強の食事法) 一書的橋長誠司指出,對於日漸壯大的銀髮族來說,養狗更能促進身心健康。
瑞典 Döstädning 文化:自己遺物自己執
以簡為主的日式生活態度尚未退潮,又有瑞典文化 Döstädning 來襲,主張老人在人生大限前自行收拾家當,免得死後遺物要勞煩家人善後。這大概與瑞典的個人主義不無關係,社會風氣鼓勵獨立自主,即使是長者生活都自給自足,生前不依賴家庭,死後也不留身外物勞煩親人,更可幫助下一代從喪親之痛中盡快恢復過來。
幸福的負累:湊孫憂鬱症
為解決勞動人口減少問題,日本政府鼓勵女性就業,又呼籲她們多去生育。如此一來,叫誰去照顧孩子?很多夫婦遂打自己父母的主意,讓他們代為看管子女。方便省錢之餘,又能增進感情,不就天作之選?老太太們卻不這樣想。育兒顧問河村都創造的新語「湊孫抑鬱症」,正是形容這種「甜蜜」的負擔,其著作「不被兒孫束縛的生存方式」,更自出版後引起話題。
當人瑞不再稀罕,長生不老將不再是神話?
長生不老,向來被當成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神話,但對Google來說,這是他們繼搜尋技術之後,下一個要替人類突破的科技革命。領導 Google 人工智能團隊的工程師 Ray Kurzweil,在與其醫生 Terry Grossman 的合著書 Transcend: Nine Steps to Living Well Forever 中指出, 通往百歲之道有三座關鍵橋樑:第一,是遵守最理想的醫療建議。讓自己活到得以享受第二座橋樑的好處,也就是生物科技帶來的醫療革命。接下來第三座橋樑則是:隨著納米技術不斷進步,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將有辦法以分子的大小,重新修補老化的身體。根據 Google 的預測,當第三座橋樑的技術趨於成熟時,人類壽命的自然極限,將是目前最高的預測再乘以 10 的次方。
適當壓力可保持大腦青春?
美國西北大學腦神經學專家 Marsel Mesulam 創造的新詞彙 Superager,專指年過 80,但大腦十分敏銳,和 25 歲的人沒有分別的「超級長者」。為甚麼有些人未老先衰,有些人卻愈見精靈?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大腦反應,大腦的衰退,比起其他身體機能的減弱,表現出的衰老跡象最為明顯。大腦的衰老,與壓力的關係最大,長期壓力又稱「慢性壓力」,會侵蝕大腦的部分區域。但是並非所有壓力都有害。研究表明,如果想保持頭腦敏銳,必須承受壓力,尤其是努力工作產生的瞬間壓力,對於保持大腦健康很有必要。
眼鏡、退熱貼、大數據……招數盡出測失智症
如何對抗失智症,已成為日本科技界當前最重要的議題。其中,如何預測是一大關鍵。「失智症一定會發病,如果想要盡早掌握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不可或缺的就是能夠早期發現的環境,以及在家就能簡易檢查的設備。」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關谷毅在接受 Nikkei Business 採訪時說。貼布型腦波感測器、量度眼球轉動的智能眼鏡、分析詞彙豐富度的演算法,全都旨在檢測早期的失智症徵兆。
在垃圾屋中孤獨死去的日本老人
日本最新人口統計顯示,65 歲以上長者增至 3,514 萬人,佔總人口 27.7%。在這個嚴重高齡化社會,連丟垃圾都成了問題。東邦大學看護學系岸惠美子教授指出:「現時全國各地湧現所謂的『丟棄垃圾難民』(ゴミ出し難民),包括因為行動不便而無法把垃圾帶到垃圾站的長者,以及因為獨居而無法拜託他人丟垃圾的人。很多老人既難分類垃圾,亦難憑一己之力丟垃圾,只能放任家裡淪為垃圾屋(ゴミ屋敷)。」
日本的新世紀絕症:失智
你以為癌症還是最恐怖的絕症?在日本,失智症造成的傷亡與破壞已逐漸超過其他疾病,被稱為新世紀絕症。去年十月,橫濱發生一樁交通意外:一輛輕型貨車衝撞學童因而死亡。肇事司機原該被判過失殺人,橫濱地檢署最後卻做出不起訴處分,原因是年紀高達 88 歲的他被驗出有失智症。
初老第一關:35 歲
雖說人在不同年齡層均有其專長,年紀大不等於衰老,但老去始終是不少人的夢魘。不過,怎樣才算老?每人心中或許都有一把尺,可能認為只要心境年輕,即使活到 99,亦不算老;又或一過 18,便不再青春‧‧‧‧‧‧由此可見,衰老與否,已不再單純以年齡決定,亦視乎心態、健康等因素。人事顧問公司 Robert Half 便告訴大家,人在 30 多歲,面對人生和事業的轉捩點,便可能迎來第一個「變老」的挑戰。
林喜兒:Grace and Frankie —— 新同妻生活
Grace and Frankie 於 2015 年首播,兩位年過 70 的婦人 Grace 和 Frankie,各自兩位丈夫不只是生意上拍檔,更是相戀 20 年的戀人。第 1 集第 1 場已經是 4 人同枱,兩位老公 Robert 和 Sol 向兩位妻子提出離婚 —— 因為他們正準備要結婚。臨老出櫃的確是好題材,不過劇名已告訴你,主角是「受害人」Grace 和 Frankie:70 多歲的女人繼續可以有愛有性、依然可以追求工作滿足感。或許劇中中產的美好生活讓人覺得不夠現實,但為老年人製造夢想,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