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共103篇|

年紀大,學不來?錯!是心理作用而已

學習趁後生,年紀大學甚麼都是白費心思 —— 這種成見叫自認不再後生的人自慚形穢,面對新知識為之卻步。過去有指大腦吸收新知識的能力會隨年齡增長而衰退,但最新心理學和神經學研究都不約而同顯示,即使人到中年,甚至晚年,大腦仍具有出色的學習能力,當中關鍵,竟與心理作用有關。

終身就業社會:日本的銀髮打工族

老人家都在家裡蹲?這種概念在日本早就落伍了。現時,65 歲以上的長者當中,平均每 5 位就有 1 位還在工作,比例是德國的 4 倍。他們的工作類型相當廣泛,從零售、製造到護理也有。漸多企業亦以高齡人士為招聘對象,部分甚至明言「60 歲以上、無相關經驗亦可」。「朝日新聞」旗下網媒 AERA dot. 近日撰文探討,當地如何邁向「終生就業社會」。

衝浪嫲嫲、柏青哥伯伯——日本的「團塊經濟」

除日漸成熟的高齡化商機外,2012 年起,支撐日本消費的新面孔,是正式進入高齡者行列的「團塊世代」。團塊世代,指二次大戰結束後,在 1947 年到 1949 年戰後嬰兒潮中出生的日本人。他們總人數超過 800 萬,手握 80 兆日元退休金,含金量極高,成為各產業爭搶的目標。

失眠是種生存本能?

失眠,或睡眠質素差,一般被視為現代都市病,是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運動少的錯,兼之近年智能電話進駐睡房,更易讓人在網絡世界流連到半夜。年輕人失眠理由多多不在話下,然而老人失眠,此話又該怎說?美國杜克大學最新的研究指出,睡眠不安穩,可能來自人類古老的生存機制。

性愛:老年心智健康秘訣?

老人性愛是現代華人社會禁忌,但其實古人對此並不反感,例如董仲舒談男女房事周期:「大衰者以月當新牡之日,而上與天地同節矣」、道家「抱朴子」亦云性愛養生,「令人老有美色,終其所稟之天年」。儒道所倡諸多性事益處已有科學證實,近日更有研究指出,性愛或能裨益老人心智健康。

人類壽命有界限嗎?

今年 4 月 15 日,一生跨越過 3 個世紀的意大利人瑞 Emma Morano 逝世,終年 117 歲。於 1899 年出生的她,生前是世上最高壽的人,但以前仍有人比她長壽,1997 年以 122 歲高齡死去的法國老婦 Jeanne Calment 就是著名例子。雖然她們的人生都已經圓滿結束,但其頑強生命力仍然使人叩問:人類壽命究竟有沒有界限?

Live Norish:「想死冇咁易」與「嫲煩家族 2」——從老人駕駛談到死亡

電影「想死冇咁易」中的主角老伯 Ove 是 Saab 的車迷,跟鍾情 Volvo 的鄰居兼好友從年輕鬥到老。電影將瑞典曾經輝煌一時的汽車工業還原,讓觀眾緬懷那段美好時光。同樣是談老人問題,「嫲煩家族 2」以日本老人駕駛題材切入電影。子女們擔心老父駕駛有危險,要求交還駕駛執照,老父誓死不從,還大喊:「不准我駕駛等於叫我唔好出街」。

下流老人(二):如何避免淪為「下流老人」

政府統計處 2015 年數字顯示,每 3 位長者中便有 1 人陷於貧困,有 1 至 2 位長者的貧窮家庭數目也在快速增長,然而,近半貧窮長者或受自尊心所囿未有申請綜援金。可以預期,在人口老化急速的香港,情況只會每況愈下,日本作家藤田孝典形容的「下流老人」也會遍佈香港,你我步入晚年時也有可能淪為其中一分子。怎樣解決下流老人問題?藤田孝典在「續.下流老人」一書中對日本人的各項建言,也可能對香港有相當啟發。

下流老人(一):日本老人生活慘況

在剛上映的電影「嫲煩家族 2」中,導演山田洋次以喜劇形式道出日本老人的生活慘況:七老八十還要在大熱天時當廉價勞工,因經濟拮据而妻離子散,唯有獨居爛屋,孤零零度過晚年——這種過著悲苦生活的長者,日本作家藤田孝典稱之為「下流老人」。藤田孝典著作指出,現時全國有 600 萬至 700 萬位下流老人,老年貧窮問題嚴峻,將衝擊社會經濟,危及日本未來。

Alinker:讓人不離地的「型」格助行車

說實在,這就是一輛看上去很有型的黃色三輪車,科技含金量不高,但關愛的含量卻無窮。助行工具如輪椅或助行架,設計角度皆是功能出發,但就乏略了用家的感受。Alinker 讓人不失自尊,站著觀看這個世界,與他人對話,最重要是Alinker 有型,就像文青踏單車,功能其次,型咗先講,唔型,曉飛也不想踏出街吧?

首爾快遞:為你送貨的老人們

「長者地鐵快遞服務」儼然成為韓國的正經工種,長者以地鐵代步送貨,貨物以輕身的文件、衣服等等為主,免費乘車優惠大大降低了成本,快遞收費也能相應減低。據統計,首爾市 25 區中有 9 區開設這些快遞公司如「紳士快遞」、「穩步快遞」等,光朴先生的公司便有近 60 名長者送貨員。這些長者退休後重投勞工市場,而且還是最累人的送貨工人,部分是因為生活逼人,有些卻純粹因為無所事事日子難熬。

不能不知的身體老化清單

成長所帶來的,是不可逆轉的身體機能衰退。踏入 30 歲的身體,已經離開黃金時期,無論力氣,還是感官均開始有老化跡象。到達父祖輩的那歲數,自然就會「眼又矇,耳又聾」,肌肉失去彈性。若果你希望與時間競賽,對抗老化,那就千萬不能等到老了,才著手尋求回春方法。反之,趁著後生,為時未晚,及早做足抗老化準備,那就能盡量保持年輕。

江皓昕:A Man Called Ove——選擇死亡,還是努力繼續活著?

改編自瑞典作家 Fredrik Backman 的 2013 年暢銷小說的同名電影 A Man Called Ove,故事講述這樣一個老頭,在他追不上世界的節奏,準備了結自己生命去見亡妻的時候,社區裡總有一些人事,在電光火石間出現,在屋外「扣扣」敲門,一而再地把老人的死期推遲,卻無論如何,敲門的總不是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