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

|共57篇|

Brexit:約定俗成,脫歐的英語新共識

揉合 Britain 與 exit 的「Brexit」一詞,在 2016 年英國討論脫歐期間頻繁使用至今。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更形容,自有 Brexit 以來,國民間的日常交談,除了天氣、「Sorry」外,就是滿口 Brexit。除了 Brexit,脫歐亦創造了不少在大眾之間廣為流傳的新詞組,且看脫歐如何改變英語。

英國人也開始不讀英文?

讀中文系的人,大抵都曾被問及「中文也需要讀?」或是「讀中文有何出路?」,修讀母語似乎甚易被視作不切實際,撇除中國語文是必修科目,2018 年中學文憑試只有 1,767 人報考中國文學科。無獨有偶,在英國,高級程度會考及大學選修英文相關科目的學生愈來愈少,社論作家 Susanna Rustin 就在英國「衛報」撰文分析現象。

P is for pterodactyl:史上最「差」字母書?

香港入的英文入門課,離不開 A for Apple、B for Boy。近年為了「贏在起跑線」,孩子們改學 A for Astronaut、B for Barbarian,幾乎連做父母的也不會唸。誰知難字未算難,一本在兩周前出版的字母書,直接就叫 P is for pterodactyl,還自喻為「史上最差」。但它打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出版商急於重印應市。如此奇書,魅力何在?

Amedeo Robiolio:一個壞透了的詞「Egregious」

「Egregious(壞極)」這個詞彙,正是一完美例子。所有英語國家,現在將之用作準知識分子型的侮辱,以看似較為友善的形式取代粗俗的字眼。然而,細看這個詞彙的拉丁文詞根,意思卻截然不同。其拉丁文詞根 grex,字面解作「羊群之外」,或更準確地解為「從羊群裡挑選」。換句話說,grex 成為出色、傑出的代名詞,就如在羊群裡最好的羊羔,能輕鬆地在群體中受注視。

在亞洲國家教英文,有張「白臉」就可以?

英語作為國際語言,不少國家將之列入課程,亦會聘請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授課,成為英語國家國民一條就業出路。然而,澳洲廣播公司(ABC)報道,有教育專家就部分不合資格人士成為外籍英語教師感到憂慮。有曾在中國任教英語的外國人直言:「即使你的英語發音不地道也沒關係,『白臉(white face)』才是首要標準。」

H:最能區分種族優劣的字母?

迷倒全球萬千女性的奢侈品牌 Hermes,到底如何發音才是正確呢?對國際時尚和法文稍有認知的人應該都知道,它的第一個字母 H 是不發音的 —— 連 H 這個字母的發音,其實都應該讀作「aitch」而不是「haitch」。但原因何在?專家質疑,這是一套精英主義下的語言霸權。社會上較具影響力的人和種族,能自訂哪一種是獲得認可的發音標準,藉此便將地球人分成兩種生物,優等的「aitch」和次等的「haitch」。

石 Sir:英國人的母語

儘管英國有不同地區語言,而就算英語亦口音繁多,但英國政府不但沒有打算消除各種地區語言,反而著力保育,例如英國政府資助威爾斯在學校教導威爾斯語,在民間推動威爾斯語文學等。據說有個很厲害的國家,歷史要比歐美國家悠長得多,卻要逼其國民接受自己的母語次人一等,念兹在兹要消滅國家內其他歷史源遠流長的語言。一個國家以自殘自己歷史文化為任,真不知厲害在哪裡。

「秀色可餐」的總理夫人

「感謝您的款待,感謝您和您秀色可餐的夫人的熱情款待。」法國總統馬克龍結束澳洲訪問行程時,竟然用英語向澳洲總理特恩布爾爆出如此露骨的說話,輕則引致爭風吃醋,重則可引發外交衝突,幸而特恩布爾巧妙手腕化解「危機」。正當輿論揣測這句話背後的用意時,有通曉英法兩語的記者則推斷,一切源於 delicious 一詞英法翻譯的誤會。

陶傑:Trump English

自從狂人入主白宮,英語危機遠早於北韓的導彈危機。總統杜林普與金正恩隔一個太平洋,採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展開罵戰,但杜林普的英文,令英國人皺眉頭。狂人總統喜用一個 Bad 字形容一切野蠻行為。白宮辯稱,這是使用金正恩聽得懂的語言,並非杜林普缺乏教養。

如何判斷一種語言難易?

根據語言學家蓋伊多徹(Guy Deutscher),20 世紀中葉語言學教科書普遍有個前設:所有語言都一樣複雜(或是簡單)。他在論著「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破除這個迷思,表示說法以訛傳訛,背後其實毫無根據。如果說語言有繁簡之別,自然也有難易之分,問題是應該從何判斷?

為出國留學鋪路 中國家長離棄補習學校

近年中國學生留學外國數目急增,家長恨不得為孩子削尖腦袋躋身外國學校。操練補習自是不在話下,為了讓孩子早日「適應」國外學校的英語環境,學童接觸英文的年齡愈推愈前(至 0 歲)。但當各種高壓教育成果落空,坊間開始興起幼兒讀書會,以各類英文圖書和小說為日後國外學校學位的競爭預熱。

趕在奧運前的英語教育改革

忙於籌備奧運的日本政府,正面臨一道難題——英文。日本的整體英語水平不高,但基於奧運關乎國家形象,也是帶來旅遊業及全球貿易的商機,日本政府不得不推行大規模的英語教育改革,務求提升國民的英語能力到足以招待外國遊客的水平。文部科學省早於 2010 年成立委員會積極實施改革,包括在小學三年級起引入英語課、五年級起將英語納為必修科目。但政策推行至今,師資及教學配套均備受質疑,更遑論實際成效。

唐明:被背叛的不止你一個

最近只有電影「迷幻列車」(T2)喚回一點久違的地道英國味:那種不分階層高低共通的,對愚蠢人類包括自己無節制無底線的嘲笑,至於那些條條框框,理想啊、藍圖啊、正能量、世界和平,互助互愛甚麼的,只要說一句 Damn all,這個地球即使由變形蟲統治也會比人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