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

|共753篇|

【新詞】湧現思維:如何用 ChatGPT 為公司創造價值?

OpenAI 去年發佈 ChatGPT,僅 4 日就有 100 萬人使用,兩個月內達至 1 億用戶。它由最初的 AI 聊天機械人,迅速發展數據和圖像分析等功能,甚或能解決任何行業或處境問題。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雜誌發表最新研究,提出要充分利用這種新興技術,就要拋開設計思維等傳統創新方法,發揮湧現思維(emergent thinking)。

家業變負累?中國「廠二代」的發展困境

創業難,守業更難。但對中國數以千計的「廠二代」來說,最難恐怕是守住父輩所創的「業」。他們所繼承的傳統製造業,當初靠著密集勞動模式蓬勃發展,如今卻因人口老化、勞動力萎縮,以及東南亞和印度等地區的競爭,至少 3 分 1 難以為繼。能否破舊立新、擺脫困境,成為這些接手的 8、90 後最大難題。

職場「扮工」,不一定是員工問題

渡邊淳一小說「失樂園」中,事業失意的男主角久木祥一郎遭公司投閒置散,調到最無事可幹的調查室。像久木這類上班卻不做事的「無職員工」(jobless employed),現實中確實存在,從最初只會間中「扮工」,到近年因疫情大流行下在家工作、自動化或外判等種種原因,有的人已或被動或主動地完善出自己一套職場「扮工」模式 —— 雖然現身職場,但不做任何工作。

【元宇宙瓶頸】蘋果 Vision Pro 能否打破 VR 市場宿命?

蘋果正式推出首款頭戴裝置 Vision Pro,具備混合實境(MR)功能,引起國際話題。有市場分析指出,過去虛擬實境裝置遲遲未普及,是發展元宇宙的重大瓶頸之一。即使 Vision Pro 擁有眾多技術優勢,但高達 3,499 美元(約 2.7 萬港元)的入手價,仍難免叫普羅消費者望而卻步,很難打破既有市場限制。

提告達美航空,揭示碳抵銷只是假象?

3 年前,美國達美航空宣佈要成為首家實現碳中和的航空公司,承諾在未來 10 年投入 10 億美元,以少用燃油、提升飛航效率等方式來降低碳排放量。但最近有消費者入稟控告達美航空的碳中和聲明有誤,因航空公司並非採用原先承諾的碳移除方法,而是購買碳抵銷額度,有「漂綠」爭議。到底碳抵銷是拯救氣候問題還是假象?

【Soul Monday】中學生創業,自己賺錢支援兒童

善意的傳播,往往無遠弗屆。2020 年,年僅 15 歲的大阪女孩想空成立公司「株式会社 SOS」,經營玩具等面向兒童的廣告服務,並把 1 成收益撥作福利用途,旨在「為孩子們帶來歡笑」,首年銷售額便突破 3,000 萬日元。而當初驅使她創業的契機,正是一則發生於千里之外的捐款新聞。

【科技新冷戰】移除中國設備,美國電訊商左右為難?

美中新冷戰影響無遠弗屆,甚至深入美國農村地區家庭的電訊服務。美國 3 年前開始推行「移除取代」計劃,要求全國公司替換華為與中興的電訊設備,但眾多電訊商都在執行上遇到困難,有農村社區甚至面臨通訊網絡中斷的危機。

【戰爭財】向軍工業徵暴利稅,是否可行?

去年初爆發烏克蘭戰爭,加上南海等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令多國大幅增加國防及武器開銷。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本週公佈,全球軍費創歷史新高達 2.2 萬億美元。武器製造商和國防公司自是財源滾滾來,一些人則開始提倡應像對石油和能源公司那樣,向國防公司徵收暴利稅。但專家指出,現階段有比徵稅更重要的事。

日本電動車,為何落後於國際市場?

豐田、本田、三菱、日產、凌志,日本品牌在國際汽車市場向來佔一席之地,其混能車更領先全球,但在 Tesla 引領的電動車(EV)市場,日本品牌卻近乎不見影蹤;當電動車在全球市佔率約 13%,在日本卻只佔 2%。究竟原本領先的日本車廠,為何落後於電動車市場?

Ryan Fung:碳權企業藉森林碳權食大茶飯

氣候面前,人人平等,但總有人鑽空子,立心不良。話說每次進行 ESG 分享時也經常開玩笑道:「這年頭,賣空氣真的可以賺錢」,講的是出售碳權予一些有碳抵銷需求的企業,不過有人就看準這個機會去兜售假的森林。這次讓大家看清楚無良的企業如何利用信用騙錢,打擊外界對碳權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