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

|共38篇|

後疫情時代,日本製造大廠的數碼轉型求生術(下)

綜合化學大廠三菱化學控股,早在 2017 年 6 月成立數碼轉型小組,更找來曾經在日本 IBM 負責雲計算(cloud computing)事務的岩野和生擔任數碼總監;另一家產銷模具、工廠自動化(FA)零件的三住(Misumi)集團,一共花費了 30 年採用數碼技術,確立全新的製造形態,創立機械零件訂購服務「meviy」。

少吃肉,能防疫?

俗語有云「病從口入」,要保身體健康,必須慎選食物。但除了食材本身,其製造與運輸過程亦會影響大眾健康。美國媒體 Vox 指出,工廠式養殖場或為全球疫症的溫床,而包裝過程更為工人帶來病毒爆發的風險。再者,現時美國受疫情所困,肉類供應鏈亦出現問題;要滿足眾人口腹之慾,同時保障公共健康,可以怎麼做?

武漢肺炎將衝擊工廠停業?日本經驗或可參考

武漢肺炎疫情的高度不確定性,已經對世界經濟造成威脅。首當其衝的,就是勞動生產的第一線:工廠與公司。中國提前延長農曆新年假期,目的就是避免頻繁的人口移動以及高度密集的工廠環境使疫情再次失控。然而,任誰也不敢保證最後會否迎來一波大停業潮。若果真如此,日本近年的經驗或可作為參考。

繼越南之後,印度正從中國吸走大品牌

中美取得口頭上的「第一階段」協議,局勢雖有放緩跡象,但變數仍然難料,加上中國製造的通訊工具存在安全危機,使其他可提供低成本生產的亞洲國家乘時而起。繼越南之後,印度正努力令蘋果(Apple)等大品牌產品轉到當地生產。總理莫迪承諾建立更開放的監管制度並簡化稅制,改變當地營商形象,以吸引手機製造商。

護瞳行動:為晦暗的工廠滲進光

現代工廠帶給工人的傷害,罄竹難書。工廠裡的灰塵、化學品、昏暗的燈光和噪音,均令工人每天都承受著難以磨滅的傷害。勞工團體年復年大聲疾呼,消費者手中的成品仍然充滿血淚。Mossamut 是孟加拉製衣廠的女工,16 歲便開始在工廠工作,已經 7 年了。天天對著衣車「唧唧復唧唧」,Mossamut 下班的時候經常感到頭痛,視力變得模糊,甚至流淚。她說︰「我愈集中精神工作,視力便變得愈差,頭變得更痛。」

下町工廠黃昏:東京的後工業化

對比明治大正工業高速發展的年代,現今關東地區尤其東京的製造業已經嚴重衰落。曾經令昭和日本引以自傲的下町工廠,雖然未至於絕種,但數量無疑逐年遞減。這與工廠本身的技術能力無直接關係,而是與日本高經濟成長期往後的產業結構、乃至外圍的經濟環境相關。

鄭立:廠佬 —— 搞血汗工廠是因為薪水賤過電費

早在我小時候,或者更早有些人搞共產主義甚至工業革命的時候,早已有人說在未來的 21 世紀,因為機器的生產力愈來愈強,它們會取代人類做苦工,然後人類不再需要工作這麼多時間。但當我們真的去到 21 世紀了,機器真的變先進了,可是,我們的勞動時間有減少嗎?沒有,那些厭惡性工作機器都處理了嗎?我建議你走到附近的公廁,然後問問裡面洗廁所的那位仁兄,他是不是機械人,結果廁所還是人類洗的。勞動和厭惡性的工作,還是我們人類做的,到底為甚麼會這樣?只要玩玩這個叫「廠佬(Power Grid: Factory Manager)」的遊戲,你就會知道為甚麼了。

鄭立:巴士阿叔——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這個遊戲的英文名稱叫作 BRASS,以粵語譯名為巴士。至於在遊戲的封面,很明顯你見到一個阿叔,所以就叫作「巴士阿叔」。當然你也可以叫其官方譯名「工業革命」。這遊戲就是各種產業之間互相創造供需,考的是「投機」,你大量建設同一種東西,就會產生供應壓力會滯銷,但同時也會產生需求壓力。正所謂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未解決。誰解決這些壓力就可以勝利。

脫歐了,他們最開心……

真的脫歐了,有人悔不當初,亦有人義無反顧,前者無處不在,後者多在 Hull。在這個臨海城市,對脫歐投贊成票的,竟然高達 68%。有些人質疑他們純粹用選票洩憤,但更多選民認為有苦自己知。作為最鄰近歐洲大陸的英國城市之一,歐盟對當地所帶來的麻煩甚至傷害,是倫敦留歐派難見,但他們長期承受。所以對 Brexit 的決定無怨無悔,甚至喜聞樂見。

歷史上 7 份古怪工作

不少人都有一個心願,就是找份有意義、能夠「自我實現」的好工。現代社會較自由,男女愈趨平等,人們付出了努力就有機會找到心儀工作。這在我們眼中視作社會基本的道理,不適用於古代:歷史上有大量你無法理解、不願去做、不能想像的工作。而亦有些工作,隨著科技進步而消失,或許有天,你我的工種都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