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

|共32篇|

你不知道的奇怪恐懼症

天下恐懼症何其多,怕蛇怕蟲怕高怕逼,有數據指,全球約 15 – 20% 人終生至少患過一種恐懼症,無論任何一種都有機會造成巨大心理壓力和恐慌發作、盜汗顫抖等生理反應,幸而醫者多有合適的治療手段應對。以下是幾種叫人難以置信真實存在的奇怪恐懼症。

又飛啦!但有飛行恐懼症怎麼辦?

對有飛行恐懼症的旅行愛好者而言,即使是短短個多小時的航程也是最難過的一道坎,旅行旨在片刻喘息,為何搭飛機偏偏叫人窒息?理性者如心理學家 Dr. Kevin Gilliland 會說:「這類焦慮源自不理性的極端悲觀設想,而密閉空間正好助長焦慮思緒。」繼而鼓勵乘客坐飛機時深呼吸、轉移注意力,放鬆再放鬆。道理不假,但怕飛機的人聽完還是會怕飛機,要真正擺脫飛行恐懼症,該如何是好?

密集恐懼,「幻覺嚟嘅啫」?

一想起「蓮蓬」這個名字,腦中就會出現大量細小、密集而且形相齷齪的黑色小洞,甚至乎你只是讀到這段文字,都會突然毛管戙,渾身不舒服。無數「受害者」都相信這是一種名為「密集恐懼」的焦慮,而且都有親身經歷,只要不慎看見這些叢集而分佈不規則的小洞或凹凸物,洗眼都來不及,視覺上的衝擊會帶來持續許久的心理陰影,莫名其妙的不安感亦揮之不去。但事實上,密集恐懼很可能是子虛烏有的說法。之所以讓人極度生厭,並非精神疾病或其他,卻可能是源自於生物學,一種人類共有的習慣。

黑色星期五的幸與不幸

布斯商學院的行為學家 Jane Risen 發現,迷信可以影響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在她的研究中,Risen 發現人不管迷信不迷信,都會覺得如果他們厄運纏身,就必會遇上不幸,「當人們相信厄運來臨,會更易想像出清晰的不幸情形」。在 13 號星期五,這類思想就更為明顯。對黑色星期五的恐懼,到底源何?

黑 —— 美麗與恐懼

「黑」從來都具有爭議性,也具有不同的含意。英文 Black 一詞可解作黑色,亦帶有沒希望、邪惡等意思, Dark 則除了解作昏暗及黑暗,亦有陰險、具威脅、傷心絕望、哀愁、秘密、隱秘之義。許多文化都認為黑色象徵厄運,代表不孕、憎恨,還有死亡。

除了蠢,為何人們愛直播犯罪行為?

自 Facebook 直播功能推出起,小至個人瑣碎軼事,大至國際恐襲戰爭,均能是直播主題,讓人們可以瞬間穿梭時空,了解天下事。然而,從近月瑞典的「直播強姦」,到日前美國的「直播隨機殺人」中可見,直播更可淪為罪犯宣揚恐懼、展示犯罪過程的工具。為何會有人把自身的暴力行徑發布上網?除了簡單一個字「蠢」,原來還有更深層的犯罪心理解釋?

5 個中文難以翻譯的情緒

我們都有過難以言明內心情緒的經驗,這不是個人學識不足之過。其實,人類情緒之複雜深奧,絕非語言所能完全表達。生於不同的國族文化,也會有不同的字詞形容自己的心態,以下數個學者 Tiffany Wat Smith 在「情緒之書」所載,海外獨有、難以傳神翻譯的情緒詞語,或許終能令你以恰當的字眼,表達某時某刻洶湧而至的情感——渴望遠方、捷克情結、驚跳恐懼、替代尷尬、波蘭情結。

「恐慌」的實際殺傷力

光在上個月,美國多個城市的機場及商場,都出現過這種「恐襲疑雲」,但類似的誤會,在過去一年內,亦不時於歐洲發生。譬如去年 10 月巴黎恐襲的悼念集會上,就有人誤以為聽到槍聲,嚇得出席者慌忙躲避。部分人認為,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即使再大的誤會,放在人命之前,都應獲得理解。但他們往往忽視了,恐慌所擁有的殺傷力,同樣足以致命。

自由:一種生活態度

編按:你抱著何種生活態度?如果說每每擔驚受怕自己犯法(錯),或者怕被警察抓,這是否生活態度?鄭南榕慷慨就義的生活態度,雖非人人接受,況且社會亦未必能在一時三刻改變,但把其精神融血,為我們清除心中不必要的障礙(恐懼),達至自由,卻是可行之法。於香港而言,更是出奇地合用,例如可以在「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中,有關該書緣起之文,把地點改成香港,事件轉為香港近年政治事件,別有一番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