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共264篇|

唐明:莎劇人物 08 —— 女扮男裝不等於要做一個精神上的男人

女人的外表可以打扮成男人,但她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處事手法,完全沒必要像男人那樣,當今荷里活電影裡許多「強大優秀」的女性角色,幾乎都像男人一樣無堅不摧,甚至也表現出冷酷傲慢,做事無底線的「婦心如鐵」。但是反觀曾經的一些典範女性,譬如「沉默的羔羊」的女探員,「伊人當自強」的單身母親,「未來戰士」的女戰士,她們並沒有試圖掩飾身為女性的脆弱和憂懼,牽挂和傷痛,但她們憑女性獨有的靈巧、敏銳、堅韌不屈去戰勝困難。

「男獵女採」?原始社會根本就不是

過往「女性負責採集、男性負責狩獵」的性別分工,是我們對狩獵採集社會常見觀念,但說法向來缺乏實證支持。生物人類學家 Cara Wall-Scheffler 等一眾學者,近期在學術期刊 PLOS ONE 發表研究,重新調查狩獵社會的民族誌,發現當中有 79% 都記載女性從事狩獵活動,全都有數據支持。

無分男女,皆會有大量美國工作被 AI 取代?

在美國,年齡介乎 25 至 54 歳的女性,就業人數於今年 4、5 月回復至疫情前水平,更創下歷史新高。然而,高盛集團經濟學家預測,像 ChatGPT 這類生成式 AI 技術或取代大部分職位;另一項研究顯示,儘管美國勞動力市場以男性佔多數,但受此趨勢影響的在職男性有 58%,而受影響的女性工人則高達 79%(近 5900 萬人)。

【Soul Monday】踩板橫越歐洲,以速度治療心靈

速降滑板在很多人眼中,只是危險的冷門玩意,Austrian Pixner 卻從這項極限運動中感到自由和寬慰。過去 6 年,這位 26 歲奧地利好手在陸地上馳騁,還曾聯同另外 4 名「板女」,展開 5,700 公里的橫越歐洲之旅。她們從英國出發,向土耳其一座古老修道院前進,幫助同伴之一撫平父親驟然離世的傷痛。

無人安全:威脅蘇丹女性的性暴力罪行

兩個月來蘇丹武裝衝突不絕,逾 1,800 人喪生、150 萬人以上流亡,還有至少數十名女性遭受強姦等性暴力。這些惡行發生在旅館、路邊甚至受害人家中,很多醫生也為之痛心及震怒。然而,多間醫院皆被洗劫及破壞,緊急避孕、預防愛滋病等藥物亦被鎖起來,令性侵倖存者難獲治療及幫助。

#MeToo 運動,改變了法例和職場甚麼?

台灣近日捲起 #MeToo 風暴,從政黨、演藝圈到傳媒界,紛紛有受害者揭露自己曾遭受不當待遇。始於 2017 年的 #MeToo 運動從美國蔓延到全球,打開了對性騷擾事件的反思與討論,5 年過後,職場方面有甚麼改變?對剛進入社會工作的 Z 世代來說,他們面對的職場文化是否更平等?

有真憑實據的英國黑人血統女貴族

「夏洛特王后:柏捷頓家族前傳」(Queen Charlotte: A Bridgerton Story)日前開播。既然正傳「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找來黑人演員扮演王后,前傳的王后自然要再起用黑人演員。真實的夏洛特王后有黑人血統只是少數學術界人士的意見,而信者恆信,再爭論也是徒然。不如回頭數有根有據的黑人貴族,同樣在佐治時代確實有第一名黑人血統女貴族 —— Dido Elizabeth Belle。

21 世紀,獵巫始終存在

歐洲史上的獵巫運動臭名昭著,令大量遭指控使用巫術的無辜婦女被燒死或淹死,Witch hunt(獵巫)一詞因而有了「個人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成為針對目標,遭受任何迫害」的意涵。在現代,「獵巫」多為政治術語,不過在印度,無端指責、諉過於女性的獵巫手段仍然存在。

小腹疼痛、月經失調、難以受孕,都是氣候變化所致?

在孟加拉沿岸地區,多數人也是「靠河吃河」,以養殖蝦蟹或捕魚維生。但該區位處低窪三角洲,近年海平面上升,加上颶風和水浸頻繁,因而出現海水倒灌,流入周圍的河溪及土壤。鹹水毀掉大眾生計,更破壞很多女性的生殖健康。這個全球人口第八多的國家揭示了,氣候變化不僅威脅一己性命,還危害家庭福祉和社區穩定。

【人選之人】政治劇愈紅,愈多人參與政治?

台灣首部政治幕僚的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台灣民主選舉作為故事背景,題材新鮮,旋即成為台灣熱話。在歐美世界,題材較嚴肅的政治劇向來有龐大市場,劇情不但緊張刺激,有學者研究更發現,這類作品可鼓勵政治參與,默默地改變民主生態。

罩袍之下:伊朗非法墮胎潮

低生育率成為眾多國家的頭號問題,伊朗亦不例外。其伊斯蘭政府遂在前年立法,加強對藥物流產的限制,並禁止免費發派發避孕藥,引起極大爭議。政府上下如今驚覺,全國每年多達 30 至 60 萬宗墮胎,當中大部分也是非法進行。這些婦女在公共醫療系統以外,尋求中止意外懷孕之法,不少人還因此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