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方程式宣佈,往後賽事將取消聘用賽車女郎,指這個傳統慣例已不合時宜,有違當下的社會價值觀。贏得衛道人士稱許之際,卻有不少賽車女郎反而表示不滿,認為這除了讓她們丟失工作,同時也根本沒有為她們平反。禁令一下,反而判定了過去的指責言論都屬正確,她們只是被贊助商物化消費,衣著暴露的花瓶角色。有賽車女郎認為,批評者根本未有真正了解賽車女郎的工作以至制服樣式,便以女性權益騎劫了她們的工作權益:「我不曾覺得不舒服。我喜歡我的工作,如果我不喜歡,我才不會做。沒有人強迫我們,這是我們的選擇。」無疑是女性主義反被基層女性反噬的一次例證。
女權
|共33篇|
誰在鄙視
“No one is more arrogant toward women, more aggressive or scornful, than the man who is anxious about his virility.”
– Simone de Beauvoir, French writer and women’s rights activist
沒有人會比認為自己欠缺男子氣慨的男人更瞧不起、鄙視女性,甚或攻擊她們。
– 西蒙波娃(法國作家及女權主義者)
一條迷你裙,令沙特洗底失敗
沙特女模穿著露臍裝迷你裙,漫步於無人的古城之中,盡顯異國風情。相關影片流出網絡後,女郎疑因裝束「過份暴露」,違反穆斯林婦女的衣著規定,遭警方拘捕。消息一出引起全球爭議,網民炮轟違反人權,剝奪女性的穿著自由。美國「華盛頓郵報」外交事務記者 Adam Taylor 倒認為,此事的最大「受害者」,恐怕是沙特政府才對。
朱浩霆:投資界女權興起
Emma Watson曾說:「只有 7% 的導演是女人,為甚麼我們不說女人的故事,或讓女人說她們的故事?」。投資界也是一樣,根據基金評級機構晨星(Morningstar)於去年底發表的報告「Fund Managers by Gender: The Global Landscape」,全球基金經理人的男女比例為 5:1。就讓我們說說投資界的女權故事。
唐明:女權叛徒的懺悔
唐頓莊園有一集講到伯爵的男侍偷吻新來的男僕,結果吃了一記耳光,但伯爵聽說之後大不以為然:「要是我讀書的時候每一次被人偷吻都尖叫的話,我嗓子早就啞了。」 我想這位單車女郎肯定沒看過這一幕,否則她可以說:「要是每個開車的男人都問我拿電話號碼的話,倫敦要比現在塞車一百倍了。」果然,英國人雲淡風輕,笑看這個愚蠢世界的年代,都過去了。
冰島女性地位高尚,靠的是……
曾經,冰島也是個「男主外,女主內」的國家。每當丈夫出海捕魚,妻子便會身兼農夫、獵人等幾角,照料一家的起居飲食。不過,這設定自 1975 年起便有了突破性的變化。冰島女性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在國會中亦屬弱勢,在 63 位議席中僅佔寥寥 9 位,來到今天,現為世界經濟論壇(WEF)性別平等指數最高的地方。到底原因何在?
陶傑:Stand for something
四十年前今日,江青被捕,中國現代唯一的婦權偶像(Icon of Feminism),突然幻滅。江青被捕後,法國左翼婦女團體曾經在巴黎中國大使館門前示威抗議,她們將江青視為婦女英烈,聯想到著名畫家 Delacroix 那張手持三色旗露半胸乳的法蘭西革命畫,認為華國鋒代表了中國父權的反動逆流,捕捉江青,是中國一場反革命政變。
權力遊戲的政治:解放奴隸、女權、你死我活
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第 6 季完結,本季收視破盡紀錄,每集平均有 2,300 萬人收看。而星期日播出的結局震撼度堪比原子彈,看得觀眾雞皮疙瘩,到現在還是餘韻猶存。權力遊戲這套「神劇」能夠如此令人回味無窮,也許就是因為劇中的權力鬥爭,讓人不禁聯想到現實政治。
出發一帶一路國家留學前請注意!
政府近日硬推「一帶一路」獎學金計劃,又指計劃除了吸引「一帶一路」國家學生來港讀大學外,還會接受港生申請到沿線國家升學,惠及本地學生。先不談數目總共 10 億的獎學金是否港府向大陸的「政治獻媚」,沿線國家惹人憂慮的政治社會情況,已足以使不少學生卻步。不妨看看幾個「沿線國家」的近況?
希拉莉自 HIGH 女人不 BUY
希拉莉穩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成為首位代表大黨出戰大選的女性,見慣風浪的她亦難掩興奮之情,高呼「打破玻璃天花板」,又說「這勝利是屬於每個擁有遠大理想的女孩」,自認為女人吐氣揚眉,但不少「姊姊妹妹」反應冷淡,年輕一代更毫不雀躍。是希拉莉OUT 了?還是女權 OUT 了?
土耳其之難為了家嫂
做女人難,做土耳其女人,更難。周一總統埃爾多安公言,回教國家不做避孕節育這種事,呼籲女性將生育視為己任,確保國家的人口持續增長,而在同一天,其妻 Emine 則鼓勵婦女就業,希望提升女性就業率。但在當地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仍根深柢固。對土耳其女性而言,「生育」和「工作」,實在兩者難容。
【讀者投稿】「剩女」全因中世紀的父母,中世紀的國
中國式父母也改不了骨子裡對女性的種種歧視和迫害。他們稱之為「傳統價值」。「女大當嫁」本身沒有任何邏輯,把「最放不下就是看到女兒一個人過」放在嘴邊,這些中國式邏輯仍然是中世紀的思維,認為女孩子只是繁殖的工具,至於她們是否會開心則無所謂。
墮胎藥:還子宮政治中立
2000 年,當墮胎藥「米非司酮」( Mifepristone)合法化時,普遍以為美國墮胎爭議即將成為歷史。相對於墮胎手術,「藥用流產」安全、方便而隱私,爭議隨之較少,理論上能夠還女性的子宮一個選擇權。不過,只需看日前杜林普揚言「女性墮胎應受懲罰」,就知美國女人依然身不由己--連科學也敵不過美國人將子宮政治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