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演唱會發生的嚴重意外已事隔近一個月,但隨著演唱會事故調查小組公佈一些初步結果,例如主辦單位把巨型屏幕的重量單位由 500 公斤錯報為 500 磅,事件再次受到人們廣泛關注。有人把焦點放到行業生態,以及過去兩年的人才流失問題之上,而同樣值得思考的一點,是學界近年經常討論的「企業問責」—— 要大企業問責,社會資訊流通很重要。
言論自由
|共176篇|
陶傑:沙特阿拉伯的長臂極權管理
席哈去年 1 月因英國學校放假回國,在沙國被捕。很明顯,沙特阿拉伯的國家安全伊斯蘭法律長臂管理,超越了本國領土,涵蓋全球網絡。
陶傑:記憶是一種武器
但相反,極權統治的國家的人民,對於許多事情的記憶力卻很短。記憶成為一種政治武器:極權統治者需要不相稱地擁有此一武器,或對記憶壟斷。
遇刺作家魯西迪,真的仇恨伊斯蘭教嗎?
小說「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日前不幸遇刺,震驚國際文壇。魯西迪小說被指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1989 年被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下達追殺令。有學者卻分析指,來自印度穆斯林家庭的魯西迪,其實頗為熟識和尊敬伊斯蘭教;霍梅尼則利用追殺令,以挽救自身的政治聲望,事隔 33 年釀成這宗慘劇。
俄羅斯政府如何令最大的匿名板主現真身?
社交媒體興起,催生了各種可以讓人暢所欲言的匿名媒介,亦可直白地批判當權者。有些政權會視這些秘密平台為心腹大患,以各種手段打壓。俄羅斯的網絡世界,曾有一個廣受民眾歡迎的匿名頻道 @StalinGulag,有超過 100萬 Twitter 追隨者,可是到 2019 年,在政權一再打壓下,其板主 Alexander Gorbunov 最終被迫現身。
【書展系列】焚書時代,衍生出「真防火」書
上月,美國筆會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年度晚會,頒發今年的文學服務獎予小說家 Zadie Smith,表揚其作品對不同種族與階層的人文關懷;並向發起佛羅里達州學生遊行,抗議佛州通過「不要說同性戀」法案的高中生 Jack Petocz 頒發言論自由勇氣獎。席間還播放了一段震撼影片,暢銷書「侍女的故事」作者 Margaret Atwood 在鏡頭下竟焚燒起這本被全美國校園打壓的禁書……
俄電台總編:俄國倒退了 40 年
俄羅斯電台「莫斯科迴聲」(Echo of Moscow)抱持獨立政治立場,仍能安然在當地廣播超過 21 年,最終卻在俄軍侵略烏克蘭期間,因發表與官方不同的言論而被迫關閉,總編輯 Alexei Venediktov 指,這象徵著該國一個時代的結束。
Twitter 還會繼續推動「無大台」 BlueSky 嗎?
全球首富 Elon Musk 私有化 Twitter 受全球關注,焦點落在社交平台的言論自由問題上,卻忽視 Twitter 投資的創新項目 BlueSky —— 建基於 Web 3.0 的研發計劃,通過開放協定嘗試建立「無大台」的社交平台,可望全面改寫社交網絡。收購消息傳出後,BlueSky 已澄清不在收購之列,正繼續獨立進行研發。
Elon Musk 成功收購 Twitter,然後呢?
全球首富 Elon Musk 成功以 440 億美元收購 Twitter,為史上最成功的槓桿收購行動之一。他曾經揚言,收購是出於捍衛言論自由原則,究竟這意味著 Twitter 將有甚麼具體改變?
Moyashi:翻譯與那些無法被翻譯的東西
在閱讀「大翻譯運動」之際,除了嘲笑被翻譯的東西,突顯黨如何利用醜陋扭曲的民粹來穩固自己的論述外,也要注意到被「戰狼」所壓抑與消音,以致根本無法出現、也無法被翻譯的東西。「大翻譯運動」不是純粹的辱華,而是逆向展示這個「華」如何侮辱自己、又如何傷害自己的國民。
唐明:「家醜不可外揚」的一筆糊塗混帳
「家醜不可外揚」之所以獲得中國民間長期以來的普遍認同,因為家天下的統治文化,從來沒有公眾和私人領域的分野。如果明白政府的管治是公眾事務,怎麼會糊里糊塗濫用「家醜」這兩個字呢?
俄獨立傳媒人:流亡在外,報道未停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加強鎮壓國內新聞業,包括頒佈新法禁止作出「虛假戰爭報道」,違者最多可被監禁 15 年。當地網媒 Agentstvo 報道,至少 150 名獨立記者及編輯在開戰後逃亡。部分傳媒人正在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格魯吉亞等前蘇聯國家重整旗鼓,繼續報道戰況,堅持向極權說真話。
領導去世、政變…… 當俄國電視出現「天鵝湖」
俄羅斯政府要求媒體嚴格按照官方路線報道入侵烏克蘭事件,並計劃審議法案,傳播有關軍方的「虛假」信息者,最高可判處 15 年監禁。上週四,當地最後一家獨立廣播公司 Dozhd TV(TV Rain)表示,在收到當局的關閉威脅後,Dozhd TV 將暫停運作。 該台最後的直播結束後,畫面出現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作「天鵝湖」,借用 1991 年蘇聯解體前的八月政變,表示俄羅斯再次陷入動盪。
唐明:中國「民意」為何總在大是大非面前丟人現眼
這種不知善惡,不辨是非,崇拜強權,「抽刀向更弱者」的「孱頭」觀念,流行於中國社會,當然是統治者所樂見以及刻意灌輸、催谷,以利於鞏固強權統治。一旦豢養這觀念的強權瓦解,這些人能不能,會不會立即與文明世界接軌,是一個令人不樂觀的未知之數。
以統戰奪權:印度政府如何騎劫記者協會?
2019 年喪失高度自治的印度克什米爾,公民自由近 3 年持續萎縮,但局勢沒有最壞只有更壞。印度政府疑統戰部分記者,在持械警員和武裝分子助攻下,強佔最大記者協會「克什米爾新聞俱樂部」,組成所謂「臨時管理層」接管機構,印度各大記者組織皆譴責政府為消滅異見不擇手段。
紀浩基:「骨扒好嗒」—— 在下斜坡前緬懷創作之瘋狂
聽著都覺得瘋狂的劇情,但在自由社會中,不管如何惡搞,也不會收到貓王或甘迺迪家族後人之投訴,或申請司法覆核阻止電影上映。言論自由是你本身感覺不到它存在,直到一天被收緊了,才發現原來已經失去。
Moyashi:滑稽新聞與滑稽政府
在廿多歲的年紀辦報,兼因諷刺明治政府和天皇而下獄,這成為了宮武最有名的事蹟之一,也被後世的評論視為其「反骨人生」的標誌性事件。
Moyashi:作為煽動刊物的「號角日報」
雖然詹姆森是個討厭鬼角色,「號角日報」也是一份嘩眾取寵的刊物,但在言論自由的美國,卻起了重要的監察意義。如果復仇者或者神盾局可以「發佈煽動刊物」的罪名,凍結「號角日報」的資產,把詹姆森行政拘留,這可能會成為漫威宇宙最黑暗的一天。
2021 年,全球新聞工作者黑暗的一年
倫敦亞非學院政治傳播教授 Dina Matar 撰文指出,過去多年,記者面對威嚇和攻擊並不是新鮮事,但當世界愈來愈動盪、變得專權,各方政治和意識形態圍繞資訊領域的角力只會更激烈,新聞工作者的前景就更加黯淡。她提醒人們要記著一點:對新聞業界的迫害,是對人權的踐踏,剝削公眾的資訊權,而資訊權和公共辯論正正是民主的基石。
打擊波里活,印度在幹嗎?
近日舉行的 T20 板球世界盃,有印度穆斯林慶祝巴基斯坦勝利,被控「主張有損民族融合」。在印度,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關係素來緊張,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就有部分政策針對國內穆斯林。「經濟學人」報道,政府眼中穆斯林色彩濃厚的波里活電影業,也成為打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