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共1070篇|

基辛格的戰略決定,如何造就赤柬上台?

在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中,已故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得獎是最具爭議的決定之一,原意是表揚他促成越戰停火談判,但他策劃秘密轟炸柬埔寨卻為人詬病。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全球管理學副教授 Sophal Ear 指控,基辛格的決定直接破壞柬埔寨穩定,造就赤柬上台與恐怖統治。在這個蓋棺論定時刻,就讓我們清算基辛格要為赤柬上台負多少責任。

澤連斯基任期屆滿 —— 戰時選舉是幫你還是害你?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第一個總統任期即將屆滿,烏克蘭對於明年春季是否如期舉行總統大選存疑。分析認為根據戒嚴令,戰時選舉的可能性不大,但澤連斯基在國家危難中成了「民族英雄」,這樣會否有利爭取連任?歷史上哪些戰時選舉出現戲劇性反高潮?

你不認識的法國皇室後裔:拿破崙八世

「拿破崙」電影上畫後,評價相當參差,但無損大家討論這位一代梟雄的興緻。儘管法國早已推翻王權帝制,但拿破崙建立的法國皇室依然存在,目前家族族長是 37 歲的 Prince Jean-Christophe Napoleon Bonaparte,是拿破崙的曾曾曾姪孫,被波拿巴主義者奉為「拿破崙八世」。究竟這位「拿破崙」從事甚麼職業?他是否有任何政治野心,以拿破崙八世之名稱帝登基?

Moyashi:世界記憶的政治

日本決定推薦「廣島原子彈爆炸視覺資料 —— 1945 年的相片及影像」申請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中國在 2015 年成功申請「南京大屠殺」時,掀起了巨大的爭議。日本官方立場承認屠殺事件,但對中國所提出的死亡數字表示質疑。為了表達抗議,日本在 2016 年凍結了對聯合國的 44 億日元資助。

曾經,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並肩作戰的時刻

以巴局勢近日持續惡化,全世界都關注各國領袖如何能夠平息衝突。自從 1948 年以色列獨立戰爭起,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對立局面已經持續超過 70 年,人們也許很難想像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肩並肩、一同作戰的畫面,然而歷史上確實出現過這樣的時刻。歷史學家 Mustafa Abbasi 曾在期刊 War in History 發表文章,講述巴勒斯坦志願軍在二戰時的故事。

拿破崙很矮?誰說的

橫掃歐洲大陸的拿破崙,從繪畫作品到同名電影都是一個目光銳利、氣勢逼人的形象,只是 —— 似乎都有點矮。跟「矮男症候群」(short man syndrome)同義的「拿破崙情結」(Napoleon Complex),更是用來形容一些身材較矮小的人,以霸道及侵略行為來彌補身高不足。不過真正的拿破崙,又是否真的那麼矮?

1984 年的士騷亂 —— 六七暴動後,香港第一次大型暴力衝突

1960 年代香港局勢動盪,其中 1967 年的左派暴動就歷時足足大半年,造成 51 人死亡,帶來嚴重經濟損失。六七暴動被視為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港英政府一方面大力鎮壓左派勢力,一方面推行一系列社會改革。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香港較少激烈抗爭活動,其中一次,則為 1984 年由的士牌費加價引發的「的士騷亂」。

林喜兒:「王冠」第六季 —— 好好的告別

「王冠」未完,這幾年間菲臘親王、英女王相繼逝世,查理斯也正式登基。世界變了,Peter Morgan 的「王冠」也變了,這一季是在英女王逝世後才拍攝,背景設定為 1997 年到 2005 年,而剛上架的第一部分四集,則集中在 1997 年戴安娜王妃在巴黎意外身亡前的八個星期。

澳洲乒乓外交:與中國建交的幕後故事

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近日訪華,中澳緊張關係急速降溫,時間正恰逢中澳建交 50 周年。很多人都知道,197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透過乒乓球隊互訪,令中美兩國破冰,但其實同年的澳洲亦奉行「乒乓外交」。兩位當年訪華的澳洲球手最近亦再訪京,惟這段故事完全被中美破冰的風頭蓋過。

同性戀危害國安?時光倒流 70 年的美國恐慌

近日有立法會議員指控「香港同樂運動會」屬於危害國安的「軟對抗」,又有單張形容同志運動是「美國為首的性解放活動」。事實上,美國政府亦曾經視同性戀為國家安全威脅,背後的恐懼稱為「薰衣草恐慌」(Lavender Scare),是 70 年前的上世紀記憶,與反共的「紅色恐慌」情緒同時彌漫美國。去年出版的論著 Secret City: The Hidden History of Gay Washington 便重構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從舊報紙,認識香港尼泊爾人才:啹喀兵

施政報告提出要向尼泊爾「搶人才」,其實作為尼泊爾軍事人才的啹喀兵,對香港早就貢獻卓著。他們是冷戰期間駐港英軍的主力擔當,1967 年沙頭角槍戰後鎮守邊界,1970 年代堵截湧港偷渡潮,在香港的黃金時代維護疆界。究竟當年報章是如何報道他們的事蹟?內容又如何反映他們的身份轉變?

冷戰自由主義遺產,如何主導我們的自由觀念?

自由主義素來致力限制政府權力、保障個人自由、堅守法治原則,如今卻受威權政權崛起、極右民粹抬頭及社會停滯不前挑戰。耶魯大學法學與歷史學教授 Samuel Moyn 出版新書 Liberalism Against Itself 指出,自由主義今日所面臨的困境,是昔日冷戰遺產所累,把自由單純演繹為與共產敵人的鬥爭,對未來卻愈漸缺乏想像力;當新冷戰降臨,自由主義有必要再次提出解放許諾,才能夠再次感召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