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共237篇|

唐明:文學男人 09 —— 典範的紳士,即冷漠的帝國主義者?

歷史學家錢穆曾說,「大部分的人不能認識時代,只能追隨時代。」凡爾納顯然對於他的時代有足夠的洞察和先見之明,而且寄托了極大的熱情:他相信工業革命的成果,能夠改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時代的英雄,是那些憑智慧和勇氣創造財富的人。他們的財富也能相應時代改變,發明新的動力、加快交通速度、電報、電話的問世,使世人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快捷,得以能夠擺脫原有部族的狹隘視野,眺望更為遼闊的 horizon。

唐明:文學男人 08 —— 潔淨、空白、虛無的悲哀三重奏

雪國是一個避世的藏身所在,但是與中國士大夫幻想的桃花源不一樣,作者清楚明白,這個有如仙境般潔淨的雪國,其實是一個困局。沒有人來人往,沒有出路和希望,沒有任何新鮮事物。事實是空白的,虛無的,是令人理想幻滅的 —— 正如葉子最後的結局。

米斯特拉爾:象徵反建制的諾貝爾獎詩人

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作為首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拉丁美洲作家,在祖國名氣卻遠不及同鄉聶魯達(Pablo Neruda),生前發行的 4 本詩集僅得 1 本在故鄉出版,在同胞眼中更只是莊重乏味的老婦。為何來到近年,米斯特拉爾卻被智利人奉為反建制象徵?

唐明:文學男人 07 —— 甘為蟲豸的另類悲劇

狼的眼睛,又兇又怯,只是出於動物本能,而這些人的眼睛,又鈍又鋒利;鈍的是麻木的情感,鋒利的是冷酷的人性,他們不是動物,卻又沒有人應有的一切。如此扭曲的狀態,無法滋養任何好的東西,劣勝優汰,導致大量阿 Q 般的渣滓在醬缸裡浮沉,苟且地活過,草率地死去。

唐明:文學男人 05 —— 美麗新世界要換人當家作主

書名已經引出了兩個男人:一個在明,一個在暗,弔詭的是,在明的是情人,反而丈夫退了一席之地。這兩個人的關係,是小說成為傳世經典最大的關鍵,這個關鍵就是權力的轉移和拉鋸。不僅發生在不同社會階層之間,也發生在兩性之間,以及現代文化與古典文化,新興的愛情觀,與舊有的婚姻制度之間的衝突。

唐明:文學男人 04 —— 他幽暗的激情,頂多只能仿效一段亂倫

作者唯恐這位 H. H 先生的心傷得還不夠,還要雪上加霜:使他哀嘆自己可憐的愛情,在蘿莉塔已經褪色的灰色眼睛裡,念頭一閃而過,便當作一場很悶的派對,隨便打發掉了(dismissed like a dull party)。甚至他自己都明白過來,即使最不幸的家庭,也勝過他至多帶給蘿莉塔的,這種模仿亂倫的關係。愛到這個田地,真可說悲莫大焉,而作者寫到此,恐怕已經變成一個黑色喜劇。

唐明:文學男人 03 —— 向死而生的孤獨豹子

驚天地,泣鬼神的開場白,經典之中實在數不勝數,正如今日的人都沒有太多時間閱讀小說,只是記住一些開場白有助於閒談。但是談論結尾就有點困難,因為體會出結尾的任何妙處或者餘韻,則無法跳過整個閱讀過程。海明威的這部名篇「吉力馬札羅山的雪」,就有一個毫不遜色於開頭的精彩結尾。

卡爾維諾新英譯散文:自己的寫作弱點,偏要克服

著作等身的意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離開人世 38 年,至今仍有作品未曾翻譯成中文,包括最新出版的英譯散文集 The Written World And The Unwritten World。在書中,卡爾維諾以遊走文字與非文字世界作為比喻,講述自身的寫作心路歷程,更分享訓練洞察力的秘訣。

唐明:文學男人 02 —— 富家公子不止愛上我

難的不是「富家公子愛上我」,因為愛可以只是一刻的衝動;難的是愛上之後如何樂於相伴,如何度過美貌、青春、激情與力量,甚至是都消散之後的人生。這樣的相伴,如果沒有相互的欣賞與尊重,深入靈魂的理解,則是極其困難的;而懂得欣賞、尊重、理解另一個人,若從來不講究一點人格高尚,也是不可能的。

唐明:文學男人 01 ——「長日將盡」仍無法告白的美德

這種美符合英國文化最核心的價值:「尊嚴」。尊嚴是甚麼?從來沒有教科書提供標準答案,因為「尊嚴並不是紳士獨有的,尊嚴也不是趾高氣昂,而是每一個男男女女都可以努力獲得的」…… 但是,「當奴隸是沒有尊嚴的」,「那些略受挑釁就脫下西裝和襯衫,尖叫奔竄的人,也無法窺得尊嚴的堂奧」。

勇氣與敏銳:202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其中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在 10 月 6 日公佈,由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獲得殊榮,亦是歷來第 16 位奪獎的法國作家。負責評審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盛讚安妮艾諾能夠「以勇氣、客觀、敏銳,揭示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限制」。其作者與學者雙重身份,令其「自傳式社會學觀察」成為創作一大特色。

紀浩基:「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如何把自己的問題講給全世界

看著澤連斯基的演講,套用內地的一句說法,他是一個被演藝事業耽誤了的政治家,他本來就該從政,只是之前被迫困在電視屏幕中,飾演一個被選為總統的中學教師。「人民公僕」也是他從電視屏幕走向真實國家領導的踏腳石。

要看懂 Drive My Car,先讀「凡尼亞舅舅」

去年奪得多個國際大獎的日本電影 Drive My Car,改編自村上春樹作品,原著小說在映後再次暢銷,不少人卻忽略戲中反覆出現的劇中之劇「凡尼亞舅舅」(Uncle Vanya)。這部俄國劇作家契訶夫(Anton Chekhov)四大經典之一,所說的是甚麼故事?憑甚麼成為俄羅斯文學經典?

莎士比亞跟他人合寫作品?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傳世劇作達 38 部,身後同樣留下不少謎團,例如人們就對其於 1587 至 1592 年的「失落的歲月」間的生活所知甚少。甚至莎翁本人也是一個謎,有人質疑是否真有其人,或作者真身是否其他人。也有人認為莎劇是一群劇作家的共同創作;事實上,莎士比亞最後十部戲劇約一半是合作寫成。近期一項研究,可能找到了更多莎劇為合作創作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