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

|共27篇|

甚麼年紀才交到益友?

隨著年齡增長,人會傾向和自己有類似價值觀、生活目標、甚至人格的人交朋友。心理學家 Elizabeth B. Hurlock 指出,35 歲是一個關鍵年齡,過了 35 歲,每個人對自己的興趣、志向、理想、需求都已經很清晰,不必再像年輕時那樣在交友過程中摸索自己,變得不再輕易交朋友,或者,會更多考慮文化教育背景、經濟等因素。如果這些理性的交友考慮顯得更現實、更注重利益,而不像小時候那樣「單純」,無疑是忽略了志同道合的重要及人格的成熟,以為「天真爛漫,兩小無猜」更為高尚。

Hater:讓毒舌們一起圍爐的交友 App

明天就是情人節,單身的你若樂於獨處,悠然自得並無不可。但若見街裡愛人一對對,你只覺空虛寂寞凍,又該如何是好?即刻上網找個伴,固然是一條出路,只怕既沒興趣又沒喜好,難找投契之人。不過,誰說只有臭味相投,才能一拍即合?Hater 這個交友 app 就是為了撮合「憤青」存在。

當「凝望」成為一種交友活動

低頭族之所以低頭,除了是沉迷 Facebook 捉小精靈,也是避免與人四目交投,怕對方看穿自己、看低自己,又或是看不到自己。既是缺乏自信,卻又猜疑對方。我們唯有借用智能手機,找個藉口躲開目光,藏身虛擬社交平台,截斷現實眼神接觸。澳洲的 Igor Kreyman 則反其道而行,他創立組織「Human Connection」,定期舉辦「互相凝視」活動,希望從兩人的靈魂之窗,聯繫彼此的靈魂。

Tinder 結合 Spotify 締造不一樣世界

如何更了解一個人?這成為網上交友平台的核心問題,Tinder 在 Spotify 找到這個答案。現在所有 Tinder 用戶可以看到其他用家在 Spotify 最常聽的曲目。曲目會在 Tinder 用家的個人檔案中自動列出,至少這首歌的確是用數據說真我及真相。男女生們可能要開始留意自己的音樂品味了!

3 萬呎上的交換日記

脫歐成定局,英鎊狂瀉不止。「適逢」日元重上近年高位,日日返工望去玩的你,會否考慮少走東京兩轉,儲個長假一遊英倫三島?但由香港飛倫敦,直航單程都要十幾小時,一想到要困在機艙大半天,不少人都意興闌珊。這種困擾,經常出差的 Eva Liparova 也有,但在前年從倫敦飛三藩市的航班上,她忽然想到,一種比起煲劇睇書狂睡覺更有意義的機內活動:幫全機人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