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

|共55篇|

「嬰兒潮」美夢落空,抗疫令人性冷感?

普遍以為,疫下全人類被困家中,閒來無事便只能「做人」,造就一波嬰兒潮。只是任誰也沒想到,居家抗疫令人更忙更累更受壓,很多年青夫妻及單身男女因此性慾大減,對親密行為興趣缺缺。多國出生率再創新低,鬧起了嬰兒荒。如何重拾床第間的熱情,成為兩性關係乃至生育繁殖的難題。

千禧世代:無錢才要簽婚前協議書

近日有女士在網上控訴,長期遭受夫家冷待,包括被要求簽婚前協議書。部分網民批評,此舉對事主及婚姻缺乏信任,甚至認為既非富豪也非貴族,搞這一套未免誇張。但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愈來愈多千禧世代主動訂立婚前協議,以防萬一離異要跟對方分「身家」—— 包括寵物、債務、社交媒體帳號甚至是胚胎。

「武肺觀」不同,愛情友情決裂在即?

人人心裡都有一把尺,當量度事物的標準不一,感情再好也會產生裂痕。日本醫科大學特別教授、心理內科醫生海原純子早前撰文,指武漢肺炎爆發,對一些年青男女的人際關係產生龐大壓力。由於防疫意識及生活環境有別,令昔日親密非常的摰友、戀人,因為「武肺觀」差異而決裂在即。

工作狂會毀掉婚姻?

近日,在「南華早報」的訪問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自言是「工作狂」,花盡每一分鐘在工作上,沒有休息時間,更遑論花時間與丈夫交談。的確,有些人會選擇獻身於工作,但對於他們身邊的人而言,卻有機會成為大問題。早年有研究相關問題的專家已提出,夫婦之間若有一方工作過多,或會對婚姻產生莫大影響。

「夫妻相」真的存在?

我們時不時都會聽到有人稱讚夫妻們愈來愈有「夫妻相」,可能會令人聯想到美滿、和諧的婚後生活,令兩人長相變得相似。過去亦有研究提出,夫妻婚後一段時間,可能會出現外表趨同的現象。但日前發表於科學期刊「自然」的研究則顯示,所謂的夫妻相不是後天趨同形成,而是早在選擇伴侶的階段便出現。

【疫期限定】去直布羅陀結婚吧!

武漢肺炎成為原定今年結婚的人的惡夢,婚期隨著疫情變化要一改再改,即使能夠舉辦,參加人數受到限制,也難以滿足一眾親朋戚友。據「紐約時報」報道,歐美等地多對準新人已厭倦無了期等待,為結婚飛往英屬領土直布羅陀,只因當地邊境仍然開放、限制條件較少。

分手這回事,專家代勞也可以?

想要與伴侶分手,但不知從何入手?在凡事皆有「市場」的日本,不僅有出租家人、代辦辭職,分手也有人代勞。一項名為「分手專家」(別れさせ屋)的服務,由專業人員為苦於想與另一半分開,或者想拆散伴侶婚外情的委託人服務。他們會先暗中調查目標,再派員介入關係,逐步令關係出現裂痕。

疫情下的婚戀關係中,日企找到了多項商機

武肺之下,夫妻相處時間突然大幅增加,使親密關係易生磨擦,離婚、家暴情況接連發生。日本民宿公司在疫情下失卻海外住客,於是轉而為有需要的伴侶提供短期住宿。但另一方面,單身人士在長時間獨處下,尋找結婚對象的意欲大增,日本婚活(相親活動)公司因而抓緊機會,提供網上服務吸引新客戶。疫情引致兩性關係變化,促進另類的新興經濟。

即使國家反對,也要與妳一同穿上白色婚紗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法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後,LGBT 平權議題日漸受到重視。然而在南韓,同性婚姻仍是一大禁忌,令很多愛侶無法共諧連理。女同性戀者金圭珍(김규진,音譯)卻無懼社會傳統,即使遭受網絡謾罵,生活上又諸多不便,也堅決與伴侶穿起白色婚紗,大方步入禮堂。

親愛的,可以讓我先把話說完嗎?

傳媒人 Kate Murphy 為出版著作,進行了兩年觀察。在那期間,她留意到人與人溝通時一個弔詭之處 —— 我們愈是感覺親密,愈是不太仔細聆聽對方的話。不等對方說完就搶著接話,嚷著「不用說了﹗我們認識多久了,我明白的啦」。這種親密溝通偏見(closeness-communication bias)若是久了,足以破壞甚至終結關係。

伴侶間爭拗不斷,如何解決?

與身邊人的爭拗是一個迴環往復的過程,爭論往往在開始的地方結束,像「即使你知道會令我發瘋,也不拾起你的髒衣服」、「即使我提醒你這件事對我來說有多重要,你仍是會遲到」等對話總沒完沒了地出現。臨床心理學家 Linda Blair 認為,此類爭執其實可以「受控」甚至停止,她在「衛報」撰文,提出幾個解決方法,建議伴侶逐一審視爭拗點,選擇最適合的方法改善關係。

家庭:女性極危之地

「家是香港。」「珍惜香港這個家。」家庭往往借代和諧、溫馨,但原來可以極度危險,特別是對女性而言。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 2018 年報告指出,平均每日有 137 名女性被伴侶或家人殺害,家庭的致命程度冠絕其他地方;而在美國 2000 年至 2006 年間,家暴遇害人數多達 10,600 人,相當於同期陣亡美軍的 3 倍。美國記者斯奈德(Rachel Louise Snyder)新作 No Visible Bruises: What We Don’t Know About Domestic Violence Can Kill Us 就通過大量訪問和社會研究,揭示家庭比戰場對女性更高危的成因。

開放式關係要成功,關鍵是甚麼?

在一夫一妻制為主流的社會裡,人們若是有多於一名伴侶或性伴,多被視為敗壞道德的出軌行為。然而,人的情慾本就多元,若這種非單對單的關係狀態,經所有牽涉在內的人認可,那又能否是一種出路?為了進一步了解如何經營一段成功的浪漫關係,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 Ronald Rogge 在最新的研究裡將關係分成五類,並探討哪一種更容易成功。

為何會有「遇上人渣」體質?

我們常以「下個會更好」、「經一事長一智」等句子來安慰失戀的朋友,彷彿只要找到「對的人」,感情生活就會自動煥然一新。但這樣的說法,似乎經不起科學實證。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 Matthew Johnson 與其研究團隊發現,即使換了交往對象,你的下一段關係的愉快程度很有可能會跟上一段一樣 —— 一樣愉快,一樣折磨。

能否戰勝情感難題,同基因有關?

正所謂「相見好、同住難」,人與人的相處本來就很難一帆風順,婚姻關係更是波折重重。但為甚麼有些人可以冷靜理智地處理,有些人卻總是深陷歇斯底里的狀態之中?除了二人是否契合、經驗的累積、性格與思維模式外,你可有想過基因可能亦是其中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