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雲端、硬碟備份資料,能讓我們現有的東西多重保障。小至個人,大如挪威種子庫、北極世界檔案館,道理都一樣。歷史文化、植物糧食值得備份,音樂又是否需要一個儲存庫?風投公司 Elire Group 正投資全球音樂庫計劃,號稱要在挪威保存世界各地、從原住民到城市人,歷來珍貴、重要的音樂作品。
音樂
|共202篇|
Percy Leung:The Absurd Conducting Audition
I was focusing on completing my doctoral thesi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and largely put aside one of my greatest passions – conducting a symphony orchestra. I missed the days when I could make music with fellow musicians, collaborate on projects and discover new repertoire together.
Percy Leung:Maestro Colin Touchin(指揮大師杜程)
I was an arrogant, obnoxious highschooler when I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Maestro Touchin by Professor Heather Slade Lipkin, on whom I wrote an article some years ago. Both of these influential pedagogues worked together in the United Kingdom for many years and it was truly my privilege to have crossed paths with them in Hong Kong.
為何年紀愈大,愈不愛聽新音樂?
隨著年齡漸長,不少人會覺得新歌不如舊歌好,試聽新歌或不熟悉音樂的意願也會下降,澳洲天主教大學音樂系教授 Timothy McKenry 近日就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解釋為何人愈年長,對新音樂愈不感興趣。
電玩音樂,終於有專屬格林美獎
聲音及音樂一直是電子遊戲體驗的基礎之一,當「薩爾達傳說」主題曲或是 Super Mario 的音效響起,總會令機迷想起遊戲內容。今年,美國國家錄音藝術科學學院就設立表揚電子遊戲配樂的格林美獎項,以肯定遊戲及其音樂對流行文化產生的重大影響。
Moyashi:YouTube 裡外的 City Pop
兩星期前,美國單人獨立樂團 Ginger Root 初次來日演出,在接近零宣傳下,加場後門票仍售罄。制作人兼樂手 Cameron Lew 在謝場時說,幫助他越洋演出的贊助商,除了購票入場的觀眾,還有 YouTube 的演算法。
青年合力,讓古典音樂再成潮流
「高尚而沉悶」的古典音樂,以往令不少年青人敬而遠之。但上月有民調顯示,74% 的 25 歲以下英國居民傾向在聖誕節聆聽管弦樂;TikTok 上話題標籤 #classictok 的影片錄得近 5.4 億觀看次數;風靡全球的韓劇「魷魚遊戲」亦起用大量經典曲目。年輕的古典音樂家更是積極尋求新方式,一改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
陶傑:每個香港人心中都有一座顧嘉煇
又或者顧嘉煇是香港流行曲的可口可樂,而黎小田是百事可樂。可樂雖然不是紅酒,甚至不是啤酒,但汽水很隨和,非常的 down to earth,在超級市場俯拾即是,是非常方便而可口的恩物。在美國,可樂定義了美國戰後一代人的口味和價值觀。
【專訪】劉以達「尋根記」,出書細訴香港樂壇與時代變遷
「方丈尋根記 」自傳出版後,59 歲的劉以達連日來東奔西走,訪問一個接一個,又重遊成長地彩虹邨,拍片回憶舊時光。因為自資出書,他事事親力親為,連包裝書本也是由他和幾個朋友處理,結果切裁氣泡紙時不慎割傷了手指頭。訪問當天,達哥左手食指仍貼著膠布,他笑稱:「好彩不用彈結他,不然就大鑊!」
莫坤菱:奧林斯基在大館,18 世紀的愛情言猶在耳
這星期,音樂成了我們共同的語言。不論是線上觀賞、引頸以待的坂本龍一音樂會,還是 Happy Friday 在大館親歷其境的「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閉幕節目 —— 意大利金蘋果古樂團及奧林斯基(亞洲首演),都讓人浸淫於豐富美滿的音色裡。
坂本龍一:由寫真集挑出來的電影配樂大師
日本著名作曲家、人稱「教授」的坂本龍一,去年初公佈再度患癌的消息,近日在網上以錄播方式舉行「可能是最後一次」的獨奏音樂會。即使未有在網上欣賞教授演奏,也能在其相關 YouTube 頻道收到「聖誕禮物」—— 音樂會其中一首演奏片段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同名的 1983 年電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是教授首次為電影配樂,但導演大島渚最初邀請對方合作,是希望他演出角色。
研究:超過 10 億年輕人或喪失聽力
串流音樂平台及無線耳機普及之後,聽音樂及 Podcast 也變得更隨心,但收聽音量過大及長時間聆聽也為人類的聽力帶來壓力。近日一項研究預測,超過 10 億年輕人或會因為長期使用耳機通話、收聽音樂及節目、看影片,以及到嘈吵的消遣場所,而要面臨喪失聽力風險。
繼黑膠後,卡式錄音帶也開始復興
黑膠復興,銷售增長驚人,為實體音樂市場帶來希望。鍾情黑膠的人,可能是享受播放唱片過程的儀式感,又或追求其模擬音質。黑膠在美國的銷售數字自 2006 年起回升時,另一種模擬音樂載體卡式錄音帶的市場仍然低迷。然而,近年這種音質不如黑膠的音樂載體,同樣有復興之勢。
鴻若遠:「全面失控:1999 胡士托音樂節」—— 解構完美風暴形成原因
1969 年提倡愛與和平的胡士托音樂節(The Woodstock Festival),是音樂史上,甚至是美國史上的一個重要活動。當年的倡議者一直希望重辦,1994 年嘗試過,卻不太成功,1999 年找來娛樂公司老闆投資,在紐約附近的羅馬市,一個舊軍事基地進行,結果 3 日的音樂會,最後演變成大型騷亂,以災難結束。
貓王真的是「文化挪用」?
傳記電影「貓王」(Elvis)上映,電影中來自美國南部的皮禮士利,少年時觀看黑人歌唱及舞蹈,日後糅合成極具個人風格的表演。部分聲稱皮禮士利盜竊黑人音樂、舞蹈的人,或者不會同意當中一句對白「The way you sing is God-given, so there can’t be nothing wrong with it」,不過在音樂仍有種族界限的 50 年代,卻有不少黑人音樂家欣賞貓王,貓王亦表達自己對黑人音樂(black music)及音樂家的讚賞。
紀浩基:The Beatles: Get Back —— 對同一影像的不同見解
傳奇天團 Beatles 自 1970 年解散至今,超過半世紀,但對全球流行文化的影響從未減退。前年是其最後一張專輯 Let It Be 發表的 50 周年,Disney+ 頻道也推出了由彼德積遜(Peter Jackson)主理,長達 6 小時的原創紀錄片 The Beatles: Get Back 。
【烏克蘭戰爭】RAP 出戰時憤怒與傷痛
烏克蘭雖在 1991 年獨立成國,卻始終被鄰國俄羅斯「虎視眈眈」。直至今年 2 月普京開展全面侵略,烏國青年對俄的厭惡和仇恨,被敵軍的暴行激發至最高點,一股強烈的民族主義亦由此形成。他們對戰爭的憤怒及對家國的熱愛,藉著一名親赴前線的年輕 Rapper,以及他的饒舌音樂,終於找到宣洩的出口。
林喜兒:Pistol —— 流於表面的 Punk
Sex Pistols 從來不只是音樂,而是整個形象包裝、公關手段。70 年代的 Punk 是回應當時英國的社會環境,一個「反」的行動。可惜 Pistol 所帶出的 Punk 只流於片面,觀眾看到的是他們曾經這樣那樣,卻不能理解 Punk 的精神與社會意義。
茶里:如何找到你真正喜歡的事物
我相信每個人,在每個領域,都必然會經歷過這個階段。也許在最初的時候,你會單純因為有趣、外觀漂亮等淺層的原因被它所吸引,但在過程中卻漸漸感到痛苦,從而懷疑它的價值,懷疑自己是否選錯路了,甚至會誤以為自己「其實沒那麼愛它」、「其實不需要它」,而錯失了很多了解自己和體驗人生的機會。
【語文陶話廊】安迪詩話:波蘭人物詩之蕭邦
以詩詠古人、借史抒懷,不算甚麼新奇題材,陶淵明「詠荊軻」、王維「西施詠」、杜甫「詠懷古蹟五首」,比比皆是。那麼以舊體詩憑弔歐洲名人,大家又有否讀過?今集「安迪詩話」,盧安迪就帶來其波蘭人物詩,一詠當地民族音樂英雄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