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

|共65篇|

無客都要飛?歐洲的幽靈航班現象

疫情大流行至今,歐洲航班數量雖然回升,但直至 1 月 12 日航班量仍只有 2019 年同期的 63%。歐盟法規規定,航班承運方必須維持 8 成固定航班運營,才能保留相關機場的航權。為保航權,即使機上乘客極少甚至根本沒有載客,航空公司仍安排航班出發。面對浪費資金成本、造成不必要碳排放的批評,歐盟正面臨壓力,要取消固定航班的規定,避免航空公司一直開出「幽靈航班」以保留航權的怪現象。

航空公司佈局低碳氫能飛機

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業,但在疫情之前,商業航班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2.5%。這意味著要達到 2050 年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航空業是 40 塊零碳變革拼圖的其中一塊。政府和消費者對高碳排行業愈加施壓,航空公司亦陸續尋求轉型低碳飛行的方案。

【CUP 特約專訪】ZeroAvia 副總裁:零排放氫燃料飛機將成未來主流

ZeroAvia 的副總裁 Sergey Kiselev 一身輕鬆打扮,站在印有公司標誌的小型飛機前,將企業目標娓娓道來:「我們致力推動零碳排放,希望在未來可以氫燃料取代現有的燃油,成為飛機引擎的主要燃料。這在兩年前還是無人能夠預想得到的,但我相信零排放的氫燃料在未來將成主流。」

氣候科學家反而搭更多飛機?

武漢肺炎重創全球航空業,商務旅行及觀光旅行近乎停頓。在此之前,航空業增長快速,由於比其他運輸方式的碳排放更高,許多氣候學家就關注如何從航空業界著手減排。但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與其他學科的研究人員相比,氣候研究人員反而更多出行和乘坐更多飛機。

Flycation:到不了目的地的飛機,為何仍有旅客?

全球疫情不穩,未知何時才可出國旅行,為解心癮,有人會到酒店「Staycation」,佯裝自己到外地度假。有澳洲和亞洲航空公司近月更推出「Flycation」原機來回航班,意外地受歡迎。旅客上機飛完一趟,卻不過原地下機,究竟樂趣何在?商業雜誌 Fortune 就專文分析,旅客是抱著甚麼心態參與 Flycation。

搶手貨變失業漢:大量航班停飛,機師無工可做?

去年波音才估計,未來 20 年全球需要增聘 80 萬名機師,以應付亞洲帶領的旅遊熱潮。中國部分航空公司更是出手闊綽,提供超過 30 萬美元的年薪外加津貼,只求吸引資深機師加入。但當武漢肺炎殺到,全球 51% 航班停飛,這些搶手貨淪為失業漢。他們作為開飛機的專才,回到地面還能做甚麼?

【咱們回家】全部留學生都能回中國嗎?

武漢肺炎蔓延全球,中國倒成了「最安全的國家」。海外同胞為避疫急欲回國,不惜花過萬美元,直航回歸祖國懷抱。有人買不起或不願買,遂請中國派包機接送,但「紐約時報」指出,北京政府或因此面臨兩難局面:接人回國便憂慮「輸入病毒」;不接卻又怕被指「無法保護每一個中國人」。

與病人同機,如何避免感染?

一名來自武漢的中國遊客,在芬蘭確診患上武漢肺炎,成為當地首宗病例。航空交通發達,除了方便人們出走,亦成為了傳染病「向世界出發」的途徑。對乘客而言,看不見的病毒,加上密閉的機艙環境,自然令人憂慮:一旦感染者成功登機,自己會否被傳染?

伊朗應對客機墜毀事件,成國內局勢分水嶺?

還記得去年 11 月,伊朗民眾反油價觸發的示威浪潮嗎?經過伊朗政府強力鎮壓,加上近期「二號人物」蘇萊馬尼被美軍擊殺,群眾對政府腐敗的怒火被暫時壓下,並在葬禮上轉變為國家團結的力量。然而「紐約時報」報道,烏克蘭客機墜毀一事後,國民一致對外的矛頭,似乎已重新轉向政府。其後伊朗承認責任,國內再次爆發反政府示威。

窄體飛機回歸:未來長途航線主角?

現時,飛長途航線的多為大型客機,有寬敞的空間和兩條走廊,可供乘客四處走動。但隨著空中巴士公司推出 A321XLR,未來我們可能要「回到 60 年前」,在長途旅行時乘搭窄體飛機。究竟現在流行的「巨無霸」飛機何時出現?窄體飛機又為何回歸?

飛機安全隱患:趕工、外判和取快證?

波音 737 Max 8 型飛機連續 5 個月內發生兩宗空難。本月初美國和其他多國政府已經下令,所有 737 Max 飛機停飛,直至飛行安全可獲保證。有報道指,美國政府針對波音 737 Max 型客機已經展開連串調查,目前有一部分調查報告出爐,有稱 737 Max 在研製及獲聯邦政府批核過程中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