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2 日,拉斯維加斯大約 25,000 名烹飪和調酒師工會成員參與投票,99% 人贊成在 6 月 1 日發動大罷工。工會成員在 34 個不同賭場度假村工作,聚集了集體談判籌碼,準備為新的 5 年合同討價還價。罷工原因不外乎爭取更高薪酬和福利,但這次罷工他們更是為了尋求更佳的工作保障,尤其是來自機械人的威脅。
服務業
|共29篇|
張景宜:新年相遇在京城 漫步藝術商業間
趁著開年不太忙,周末到北京找港漂美女,看看她最近負責的寫字樓和商場項目。今次讓她安排,住在東區英資酒店,價錢並不貴,而且很有香港的感覺。她給我家的感覺,我也還她一個台北的味道。星期天我跟台灣朋友抓她到北面的購物中心逛逛。她懂琴棋書畫,而我懂得買演唱會和博物館門票,外面風大,氣溫去到零下十度,決定好好在芳草地的美術館和電影院度過星期天。
貼士心理學
香港某些餐廳有種怪現象,明明伙計們沒甚麼服務可言,甚至乎態度惡劣,結帳時卻還得付 10%「服務費」,跟被搶劫沒兩樣。其實付小費這種做法,在 16 世紀的英國誕生時,乃過夜的客人給屋主的下人留些錢,純屬自願性質。此事成了習慣並傳遍世界以後,各國卻對何時要付、要付多少、付的對象和理由,自成一套規矩,甚至在部分場合,令給貼士變成指定動作。
服務新態度:不搭話,是店員的溫柔
日本出名服務周到,但遇著店員過分積極,就連本地人也吃不消。不是怕了髮型師問長問短閒話家常,彷彿不聊不給剪;就是煩了售貨員亦步亦趨說個沒停,變相施加壓力,要人非買不可。部分店舖甚至的士公司,近來汲取意見,改以「不主動搭話」作為待客方針,還顧客一個安靜舒適的服務享受。
德國工時全球最低,但競爭力仍排名世界第五?
德國每人每年總計工作 1,371 小時,等於一天只上班 7 小時,全年還有多達 130 天的假期,成為全球平均工時最低的國家。那麼德國是如何做到最強競爭力?在德國擔任奈米材料工程師的印度移民 Kulpreet Virdi,對德國式效率深有體會。他發現,德國上班沒人遲到、沒人會在工作時間滑手機聊天,午休超過半小時就不能計入工時,臨時處理私事得把時薪扣還給公司。這在亞洲國家簡直不可思議。
日本即將進入「零加班」新時代?
「一生懸命」、「鞠躬盡瘁」、「顧客是神」,「即使拼盡最後一口氣也要完成所有的使命」,這些傳統日本職場的價值,在一個 24 歲女孩過勞死之後,即將成為過去式。日本消費者對於商品、服務的要求,眾所周知是世界第一嚴苛,過去日本人以此自豪,但現在開始反省:「這樣的要求,真的有必要嗎?」
新年飲茶與人工智能
這一刻我想起日本推出的機械人 Pepper,如果酒樓所有侍應換成 Pepper,可能嗎?誠然,我一直也享受這種無情的服務態度,而大家也覺沒問題時,要換不難,而且有短暫的新鮮感呢。現時已經有不少連鎖快餐店安裝了觸控螢幕,及八達通付款,收銀員的職位只會愈來愈少,而這種趨勢必定會愈來愈普遍,未來的連鎖快餐店一定更適合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
梁迪倫:餐飲業千奇百趣系列 01
在餐飲服務業中,時常遇到很多怪客,讓人無奈也很氣結。多年以來,我跟我的伙伴同事時常說笑,希望把這些怪客不文明的行為,記錄成書,命名為「餐飲業千奇百趣」,希望大眾閱讀之後,學會尊重別人,體諒服務業從業員。而在今天假日,其中一間分店就發生了一個故事。
鄭立:你說你做服務業,那服務業是甚麼鬼東西?
很多創業者就像政府一樣,雖然實際上是在做服務業,但心理上並不清楚自己在做的是服務業。沒有服務業的概念,結果就是導致了客人不來,來過的也不想再來,或者沒留下甚麼印象。是否我們做了我們所說要提供的服務,例如別人要吃個飯,我們給飯他吃,就是完成了我們的工作?或者只是像劉德華所說「有禮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