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宣佈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後,Google 隨即也宣佈中止與華為合作,華為用戶將無法取得 Android 手機作業系統的更新,亦不能使用 Google 功能,此舉被視為科技冷戰之始。分析員告訴 BBC,這可能迫使擁有眾多華為用戶的非洲國家,未來要在中美技術上二選一。
智能手機
|共101篇|
Moyashi:劇透的誕生
熱門的電影剛上映,討論區與社交媒體上立即烽火四起,原因是未觀看者深怕提前知道劇情。劇透罪大惡極,不用審已經可以拖出午門處斬,但「劇透」是從甚麼時候開始變成一個全民災難?
陶傑:幫美國戒毒
杜林普的意思是要美國各大製造商選擇:這樣的市場,不斷用短期的利潤來引誘你,中期要盜取你的產權技術,長期要將你們每一家「剝光豬」,這種市場,你要不要?
陶傑:用世界人類的手來投票
杜林普很壞,決定要華為連同其五千年文化加七十年的紅色國情、政策、規定、潛規則,用世界人類的手來投票。
手機成癮?不妨多買一部手機
沒有了智能電話,生活不知如何過。然而,智能電話是雙面刃:為人提供極大便利,同樣也為人帶來資訊疲勞。該如何擺脫無止境地沉溺於智能電話,又能保持與外界接觸?有人想出了新方法:多置一部低智能手機,即新一代極簡、功能有限的小尺寸手機。「華爾街日報」記者訪問了相關用家及生產商,了解這是否可行的方法。
Slow Morning 才是 Good Morning
香港早晨總是急急趕趕,但早上如果能夠放慢腳步,享受一陣子的慢節奏,整天都會輕鬆不少。「華爾街日報」記者就訪問了享受緩慢早晨的人,他們表示,在時刻與外界緊密接觸的世界中,這是一種管理壓力、控制焦慮的方法,為全日的工作效率、平靜及專注奠下基礎。
蘋果危機:最念舊的果粉,才是問題所在
蘋果宣布 iphone 銷情不似預期後,市值暴跌超過 750 億美元。各大媒體爭相分析這場危機,有的批評庫克領導無方,亦有說即使喬布斯在生,恐也無補於事。「紐約時報」科技專欄作家 Kevin Roose 倒有不同見解。他認為蘋果的最大問題,在於包括他母親在內、一群異常「念舊」的 iPhone 擁躉。
50 年前的預言,2018 實現了嗎?
關於去年回顧已完結,不如看 50 年前的專家如何預測去年,當中究竟應驗了多少。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Jill Lepore 最近就撰文,「盤點」半世紀前的人,如何看待剛過去的 2018 年。
「抱歉,我回覆晚了」—— 即時通訊使我們疲於奔命?
在即時通訊科技當道的年代裡,時間不容有失,即時回覆代表美德,致使我們經常要為遲了回覆而道歉。得獎作家兼美國馬里蘭大學媒體研究學者 Jason Farman 最新著作指出,在這股崇尚即時的文化中,我們是如何在不知不覺間付出無形代價,忘記了「等待」其實是細膩溝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Google 在紙媒上賣廣告,所為何事?
Google 最近在紙本雜誌上賣廣告,作為互聯網巨頭,這種做法或令人費解。的確,紙本雜誌的影響力已不如互聯網,但互聯網難以取代的,是人對時尚雜誌封面仍抱有憧憬,如果用智能手機就能拍出雜誌封面,相信會令不少人驚喜,而這就正中 Google 下懷了。
電話推陳出新,電池技術有進步嗎?
今年,不同平台和品牌的旗艦級智能電話相繼推出。製造商每年均強調新的產品在鏡頭、處理效能上,比一代如何進步。但再好的電話,也需要續航力強大的電池配合。「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Geoffrey A. Fowler 就認為,電池技術沒有跟上時代步伐,儘管有一些明顯的例外,但大部分新智能電話的電池表現未如理想。
數碼時代父母:愛你所以「追蹤」你
開學快 1 個月,孩子回到校園,有些父母卻放心不來。欺凌、性侵、染毒及失蹤等可怕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份焦慮該如何消除?科技公司 Three Square Market 的主席 Patrick McMullen 提出一個建議:要不給你子女裝個「追蹤器」?
不用智能手機或社交媒體的人,教曉我們甚麼?
無論在上班途中、用膳時間、如廁期間、臨入睡前,我們已習慣機不離手,無時無刻在社交媒體更新好友動向、國際趣聞、分享自拍照以刷存在感…… 我們似乎都忘了,10 多年前智能手機還沒那麼普及的年代,我們是如何過活的?英國有大學對拒絕使用智能手機或社交媒體的「少數族群」展開研究,從他們身上重新反思社交媒體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舊機回收,爆炸收場
又一年蘋果發布會,又一系列新 iPhone。當你心思思想要換機,盤算要否重金買部 XS Max 時,舊的那台又會何去何從?美國「華盛頓郵報」發現,iPhone、iPad 等電子產品被棄置後,無論你只是丟進垃圾桶,還是送去回收中心,容易爆炸收場。因為機內藏了一個微型「炸彈」,那就是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
新 iPhone 能否挽救中印市場的敗局?
即使 Apple 已成為史上首家市值破 10,000 億美元的上市企業,但曾是年度熱話的 Apple 新品發佈會,則顯然掌聲寥落,失去了焦點。過去備受期待的 iPhone 系列,經過了持續多年的發展後,創新性大減。如今選擇以定價較低的新品作主打,符合了市場普遍看法,從今日來看,要在智能手機市場上趕上三星和華為等競爭對手,Apple 的最大挑戰正是如何放下身段,打入人口眾多的中國和印度。
低頭族長者 心理更健康
有人覺得智能手機削弱人際關係,讓人低頭獨對智能手機,躲進網絡世界,代替親身互動,每個人都成了孤島。筆者近期的一項研究卻發現,對 55 歲至 70 歲人士而言,手機是眾多通訊工具中,最有助他們鞏固與維繫其強連結的關係,因而令他們感到更幸福。
我們為何喜歡即時短訊,而討厭電郵?
收發 WhatsApp 或 Messenger 短訊,與收發電郵,同樣都是依賴文字,為何我們愈來愈冷落電郵?甚至愈來愈少登入電郵的收件箱?究竟是甚麼原因令我們放棄以電郵進行私人聯絡?
想食客放下手機,擺個鐵盒就得?
智能電話出現至今,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自己機不離手的問題,然而實際要解決上癮的問題,卻極少人做到。在紐約東村的餐廳 Hearth,老闆 Marco Canora 加入一件小工具,希望人們能夠放下手機,好好享用自己的食物,以及和進餐的人交流。但你萬萬猜不到,那件小工具只是一個鐵盒。
耗時數年開一張天價罰單,Google 半個月就賺回來了
歐盟過去多年致力打擊科網巨頭壟斷地位,日前宣佈再度對 Google 開出罰單,金額達到破紀錄的 43.4 億歐元,成為反壟斷法例下的最高懲罰。理由是 Google 於過去十年借助其手機平台 Android 系統,強迫各手機生產商在手機出廠時預載 Google 的搜尋引擎、瀏覽器和網絡商店等程式,以此鞏固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