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

|共66篇|

被北韓綁架的日本人:瞭解失去日常生活是怎樣

上世紀 70 至 80 年代,北韓多次綁架日本國民,日本官方確認有 17 名國民受害,只有 5 人成功回國。這些事件中,以 1977 年只有 13 歲的橫田惠懷疑被擄一事,最震驚當時的社會。近日,眾籌電影「向惠發誓」(めぐみへの誓い)在日本上映,主力北韓新聞的 NK News 就訪問導演野伏翔,了解這段綁架歷史。

無法防禦滲透的英國

據本月英國「衛報」報道,軍情五處(MI5)曾在去年認定三名中國間諜偽裝成中國新聞機構記者,並將之驅逐出境。報道同時引述消息指,軍情五處近年一直向政界施壓,要求他們更關注中國的活動。「經濟學人」前資深編輯、美國智庫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CEPA)資深研究員 Edward Lucas,日前亦在「泰晤士報」撰文提醒,英國的自滿與貪婪,蒙蔽了她的雙眼,使她無法判斷外國代理人的滲透行動。

全球貿易戰下,日本商業間諜成新威脅

由於中國政府推行「中國製造二○二五」高科技產業振興政策,在人工智能(AI)、半導體、生物科技等尖端科技領域上,與美國進行激烈的「高科技霸權」角力。其中官方與民間致力於一同貪婪汲取日、美、歐等外國企業技術,而且手段並不僅限企業併購或技術合作等正當方式。

超出容忍範圍的中國間諜

美國總統杜林普下令,中國駐侯斯頓總領事館需於星期五前關閉,有美方官員表示,此舉是對中國間諜活動激增的回應。前中情局幕僚長 Larry Pfeiffer 亦指:「總有一定數量的間諜會獲容忍。但事件反映中國人已超出間諜活動的可接受範圍。」假如間諜與間諜活動受一定程度默許,那甚麼程度的間諜活動,才屬於超越界線?

史上最著名的國家安全委員會:KGB

港區國家安全委員會於 7 月 3 日正式成立。誠言,放諸古今,所謂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並非香港獨有,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制度,例如東德的「史塔西(Stasi)」,意思就是「國家安全部」。至於史上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蘇聯的「KGB」,中文翻譯正正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

美軍暗殺行動,揭開伊朗在伊拉克的權力網絡

美軍在伊拉克刺殺伊朗「二號人物」蘇萊馬尼(Qasem Soleimani),激發中東多國的反美情緒。事實上,蘇萊馬尼現身巴格達絕非偶然,有傳媒取得的伊朗間諜情報紀錄,揭露蘇萊馬尼如何利用擊退伊斯蘭國的機會,擴張伊朗在伊拉克的權力網絡。伊拉克國會日前要求駐伊美軍撤走,足見伊朗在伊拉克政壇的影響力。

文化冷戰:小說如何充當反共武器?

英國小說家奧威爾名作「1984」近年洛陽紙貴,文學與政治關係再次引起熱議。哈佛大學歷史與文學研究學者懷特出版新書,便帶領讀者重返上世紀冷戰,講述美蘇陣營如何動員作家展開連場文化攻防戰。美國中情局甚至重編奧威爾名著「動物農莊」為袖珍本,以便用汽球送入鐵幕,透過文字想像顛覆蘇共政權。

林喜兒:The Little Drummer Girl —— 以巴之間,真假之外

正在播放中的 6 集迷你劇 The Little Drummer Girl 找來英國新演員 Florence Pugh 擔大旗,兩年前參演了 Lady Macbeth 而備受關注。男主角則是憑 Big Little Lies 奪得金球獎及艾美獎最佳男配角的瑞典演員 Alexander Skarsgård。看到朴贊郁的名字,自然是期待他的暴力與復仇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