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共45篇|

紅眼:「東京二十三區女」—— 被繁華景象掩飾的城市記憶

日本收費電視台 WOWOW 的劇集,素來別樹一幟,由小說家長江俊和原著及親自編導的「東京二十三區女」,於上月開播,堪稱本年度的鎮台之作。凌晨深夜小劇場,邀得中山美穗、倉科加奈、壇蜜、島崎遙香等 6 位知名女優參演的 6 個單元短篇故事,劇情奇幻詭異,鬼魅陰森,亦相當符合 WOWOW「暗黑電視台」的台風。

日本戰時沒有建成的博物館

說起日本的博物館,多數人就會想起上野恩賜公園一帶,大型博物館數量眾多。尤其上野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和「國立科學博物館」,經歷明治、大正、昭和與平成,已經接近一個半世紀歷史。然而在漫長的時間中,不是每個計劃都能夠付諸實行。有為數不少的展覽會與博物館,因資金、政治或戰爭等外在的原因,最終被淹沒在歷史的黃土中,又或者以另一副面孔重回人間。

禮貌與約束:日本人的道歉藝術

據指,在日文語法中,單是表達道歉意思的語句就有 20 種。日本人視道歉為一個普遍的生活習慣,有時僅僅是一套自降身份的說法,而最壞情況,則用來表達一種不必要的自我鞭韃。對人有禮,作為日本文化的一環,其源頭可能是為了顧及擠逼生活環境中的人際交往。因為東京的人均佔有空間僅 19 平方米,人和人之間愈容易產生碰撞,就愈需要講究禮數。

下町工廠黃昏:東京的後工業化

對比明治大正工業高速發展的年代,現今關東地區尤其東京的製造業已經嚴重衰落。曾經令昭和日本引以自傲的下町工廠,雖然未至於絕種,但數量無疑逐年遞減。這與工廠本身的技術能力無直接關係,而是與日本高經濟成長期往後的產業結構、乃至外圍的經濟環境相關。

地震以後:突顯日本城市的防災盲點

大阪北部地區週一發生 6.1 級地震。由於受災地區人口密集,又正值上班上課時分,地震造成的交通網絡癱瘓,令大批市民想回家也難。眾多外國遊客不諳日語,欠缺第一手資訊,更加是徬徨無助。這片混亂景象正為日本敲響警號 —— 隨著 2020 年東京奧運來臨,海外訪客不斷增加,如何應對這種「都市型災害」,成為主辦國的當務之急。

Moyashi:明治近代空間的誕生

「在東京裡,令三四郎為之震驚的事數之不盡。首先震驚的是電車的嗚嗚聲,然後是鳴叫的瞬間,在電車湧上湧落的人群。當中令他最為震驚的是,無論走到多遠,仍然在走不出東京的範圍⋯⋯所有的東西都正在被摧毀,同時又正在被建設,事物激烈地變動著。」這是明治 41 年在「朝日新聞」中,夏目漱石的連載小說「三四郎」的情節。九州出身的主角所目睹的,是 20 世紀初、日本最初的都市建設。摧毀與建設的交替間,都市的邊界如同倒在桌面的液體般不斷擴張,最終成為統一全國的時空間。

東京貧民幽谷:看不見就不存在了

由 60 至 80 年代,「寄せ場」內黑幫與勞動者爭鬥等原因暴動頻發,但始終都存在。警察不會取締「山谷」等地,因為那裡被當成「貧民回收場」,將所有「低端人口」趕進裡面,繼而達至隔離效果。外面是文明的國際都會——東京;裡面是不屬於日本現代文明的野蠻風景。簡單說就是將社會問題分離,只要看不見就不存在了。

Moyashi:有錢大家搵?

日本與東京之間幾乎畫上等號,雖然就旅遊而言,關西的大阪京都似乎比關東熱門,但講城市機能,東京絕對佔優。動畫日劇裡經常出現的情節是,某角色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標,到東京上大學找工作,總之去了再說。側面訊息是:無論如何,東京的機會總會比其他地方多。從二戰結束後開始,一直都有首都機能轉移的意見,認為政府將所有機能置於東京,乃百害而無一利。除了地區經濟不平等外,還有危機管理上的問題。日本天災不算少,地震簡直是家常便飯,萬一東京遭遇大型災難,基本上所有政府機能都要癱瘓。所以將東京首都圈的部分機能轉移,有助於風險分散。

Moyashi:TED x UTokyo 見聞

TED, Idea Worth Spreading。應該不少人在網上聽過其免費演講,不用花錢又有字幕,就是學英文也值回票價。另外有所謂「x 系列」,是外判的本地組織之作。向美國總部申請版權,符合一定條件後,基本上就可以自己舉辦「x 系列」的 TED Talk。香港幾年前曾經都舉辦過,TED x Kowloon,有沒有人去過?

Moyashi:人生存除了需要餅還需要柏青哥

柏青哥是日文パチンコ(Pachinko)的音譯,另外有翻譯成彈珠機店。大家到日本旅遊時,可能都留意到一間間門口擺放著「新台入替」等意義不明招牌的商店,驟眼看貌似「X 國冒險樂園」,但自動門打開後所傳出的聲浪,比地盤打椿還高,那就是柏青哥店。

阿嬋:東京近郊御岳山森林浴

最近一次去東京,就在旅程中段花了三日兩夜到距離東京市中心只有約兩小時車程的御岳山,淺嚐日本森林浴。其實東京近郊有很多深入大自然的好選擇,香港人較為熟悉的輕井澤、橫濱、箱根等等…最後選擇青梅市的御岳山只因一個很膚淺的理由——青梅(Ōme)這名字很可愛。由東京乘 JR 青梅線到御嶽駅,大約需時一個小時,然後再分別轉乘巴士和登山纜車,便到達御岳山。

消失的東京的士行燈

每個城市總有其獨有風格的的士,黑色倫敦的,黃底黑格紐約的,香港的花樣多極也不外乎紅綠藍的,只有日本的外表不盡相同。有何不同?且看車頂的小燈牌。東京市內大約有 5 萬輛的士行駛,的士公司為了從市內眾多豐田皇冠中辨別自己旗下的士,就在車頂裝上代表所屬公司的小燈牌,就像現代版的家紋,日本人俗稱為「行燈」。

東京樓價長期平穩之謎

近年中港流行日本置業,市面出現一本又一本的買樓天書,日本樓如此吸引,主因當然是價格較低。過去廿年,全球各大城市樓市大幅見漲,溫哥華飆升近五倍,倫敦漲逾四倍,香港則已升穿九七高峰,唯獨東京增幅極微,僅四成半。東京平穩樓價背後原因眾多,金融時報東京分社社長 Robin Harding 認為,主因在於自由放任的城市規劃。

旅日趨勢:一起放下東京,面向九州吧!

愈來愈多旅客到日本觀光,東京、京都和大阪卻再不是壟斷旅客流量的地點。據日本觀光廳統計, 回看 2015 年共 6, 561 萬人次的外國住宿旅客中,便有 56 %( 3,451 萬人次)在一都二府(即東京都、大阪府、京都府)以外的地方過夜。到日本旅遊的人數有增無減,4 年來,一都二府佔全日本的旅客住宿比例卻首次跌破 5 成。就正如香港還有鶴咀、塔門和東平洲,台灣不只是台北、花蓮和墾丁;日本不應只得東京、京都和大阪,大抵是上列數據所反映的新一代旅遊共識。

哥斯拉來襲的話,日本如何應付?(下)

對極具憂患意識的日本人來說,哥斯拉一直是現實議題:2007 年防衛省曾召開記者會,公佈應付哥斯拉的對策;防衛大學校及幹部候補生學校(培訓自衛官的軍校)有課程探討「哥斯拉登陸東京並撞倒 Sunshine 60 瞭望塔」如何應付;自衛隊甚至會認真分析哥斯拉的戰力,衡量兵力與戰況。日本記者秋山謙一郎就此採訪多位自衛官,了解各編制的災難對策。

哥斯拉來襲的話,日本如何應付?(上)

電影「真 ‧ 哥斯拉」票房超越 2014 年荷里活版,打破日本同類作品紀錄,片中怪獸大鬧東京的情節,也引起極具災難意識的日本人一陣熱議:哥斯拉真出現的話,日本政府會如何處理?日本前防衛大臣、現役自衛隊員對此均發表了意見,自衛隊各編制之間的看法不乏分歧,甚至有隊員大膽批評:防衛省才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