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

|共98篇|

中國對澳貿易戰:傷人三分,損己七分?

過去數年,全球聚焦中美關係之際,中國也向澳洲發動了貿易戰,在去年 5 月起屢次以反傾銷稅為名,向澳洲的大麥和洋酒等多項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中澳貿易戰開打近一年,墨爾本大學國際關係專家 Melissa Conley Tyler 就撰文,檢視貿易戰對中澳雙方的影響。

加里寧格勒:未開始已結束的俄羅斯香港

在俄羅斯最西端的城市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有一棟離奇的「蘇維埃宮」(House of Soviets)。它原應是二戰時蘇聯成功佔據德國領土的象徵式建築物,然而最終象徵的,卻是蘇維埃系統的缺陷。其建築及結構差劣,長久以來無法使用,只得淪於荒廢。42 年後的今天,地方州長終宣佈預定今年春天將之拆除,然後重建一個「換湯不換藥」的新宮。

RCEP:中國合縱抗美的一盤大棋?

11 月 15 日,中國跟日韓澳紐以及東盟十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親中媒體形容 RCEP 令中國突破美國包圍網,令奧巴馬時期牽頭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及進展協定」(TPP)再沒多少發展空間。中國總理李克強豪言:「協定不僅是東亞區域合作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不過也有外媒指出,RCEP 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抵制日貨】口說堅決罷買,實則選擇性抵制?

去年日本對韓國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韓國網民遂發起抵制日貨運動反擊。日本製?不買;日本菜?不吃;遊日本?不去。一年過去,有民調指 75% 受訪韓人表示仍然「No Japan」,愛國情操之高似乎無庸置疑。但是「中央日報」發現,部分日本品牌在韓盈利不減反增,揭露罷買運動僅針對特定商品或企業,亦即是「選擇性抵制」而已。

陶傑:香港完全回歸了

或香港人對「一帶一路」成功充滿信心,等待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系列,以人民幣取得貿易貨幣的主導地位,則將來香港人手持港幣或人民幣,可以自由與馬來西亞、斯里蘭卡、非洲的吉布提(中國在那裡租用了一個軍港),或世衛總幹事譚德塞的家鄉埃塞俄比亞,另行籌組建立「國際自由貿易區」。等到「一帶一路」國家的非洲人民共同生活富裕之後,湧來香港海洋公園或迪士尼,自然會帶同其貨幣來香港兌換,購物消費,那時香港會是另一種風格的「國際商貿大都會」。

比核彈更有力的後冷戰武器:美元

早在有關「港區國安法」傳出後,已令港匯一度急跌,有市場人士憂慮聯繫匯率會受到衝擊。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張崑陽表示,局勢繼續惡化的話,美國可能會透過 SWIFT 制裁,實施外匯管制,令指定金融機構無法以美元結算,影響極大。對於美國而言,在後冷戰的時代,美元才是比核彈更厲害的制裁武器。

限制澳洲進口 —— 來自中國的非正式經濟脅迫

近日,澳洲五個穀物農業組織發表聯合聲明,指中國計劃向澳洲出口的大麥徵收反傾銷稅。適逢 4 月底,中國駐澳洲大使成競業警告,若澳洲要對武漢肺炎疫情起源作獨立調查,中國會在兩國關鍵貿易項目作報復。大麥關稅消息仍未得官方確認,但中國突然宣佈暫停從 4 家澳洲屠宰場進口牛肉。面對中國的經濟脅迫,一個國家該如何是好?

不禁止野生動物買賣,將有下一場疫症

人類總是犯同樣錯誤。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像非典型肺炎(SARS)由食用果子狸而起;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出現始於中東駱駝,是次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則懷疑源頭來自武漢出售野生動物的街市。據「紐約時報」報道,從過往致命經驗,環保人士學到的公共衛生教訓是:若要預防來自動物的流行病,就必須停止全球野生動物貿易。

中國貿易史的教訓

美中宣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為去年 7 月起展開的貿易戰畫上逗號。貿易戰結果如何,人們尚未得知。若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明、清時代亦曾處於貿易困境。意大利漢學家 Francesco Sisci 於「星期新聞(Settimana News)」撰文,歸納明、清及中國當下,在面對全球貿易環境時,均有一個共通點 —— 沒有嘗試圖將自己融入全球貿易體系。

為何經濟學家難以令人信服?

恆生指數暴跌,專家不斷提及「香港經濟衰退」,但其實民眾對此說法有所保留。與英國脫歐一事雷同,人們甚至形容這些專家論述為「離地、不負責任、精英制」。為何經濟學與現實存在偏差?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Esther Duflo 在 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 一書作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