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暫時未有官方結果,大部分媒體則推算拜登勝選。無論結果如何,以杜林普目前得票率,都難以否認他獲得不少選民支持。除了本國,杜林普在亞洲受歡迎的程度,亦成為新聞焦點。其中一項調查顯示,越南國民幾乎一面倒支持杜林普。為何不少越南人視他為「偶像」?主要原因,與中國有關。
越南
|共59篇|
【似曾相識】越南抗疫神話不再,病毒從何而來?
全球都被武漢肺炎所困擾之際,越南似乎成為了一個奇蹟,數月以來未有任何死亡病例,甚至沒有新增本地確診個案。正當當地人逐漸將口罩留在家中,外出過正常生活時,神話卻開始破滅,新疫情近日再次出現,更有蔓延之勢。
1979 年中越戰爭:中共送給美國的投名狀?
經歷貿易戰和武漢肺炎危機,中美關係無疑已陷入冰點。兩國在 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交,至今 41 年,中間經歷了很長的蜜月期,為中國改革開放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而西方資金大舉流入,也成就了中國的經濟奇蹟。但在中美建交僅一個月後,就發生了一件插曲:中越戰爭。而出兵前,鄧小平更曾請示美國總統卡特。
香港人權保障,受惠於越南船民維權抗爭?
香港反送中抗爭,一直得到越南人遙距聲援,聲言要答謝香港當年收留越南船民,但原來香港人奮力捍衛的人權保障,同樣有賴當初越南船民的抗爭。美國歷史學家 Jana Lipman 研究發現,1990 年代越南船民多次在香港律師協助下維權,申請人身保護令,立下大量案例,在普通法下間接守護了香港的人權自由基石。
3 個被人忽略的成功抗疫地區
有些國家之所以能成功撫平病毒曲線,與其是否強國、資源豐富與否無關,重點是及早採取行動。像早早封關、實施居家令、進行大規模病毒測試及追蹤、隔離病患、鼓勵民眾保持社交距離,及使用口罩作自我保護等。對的時間做對的事,確能令國民倖免於難。
乾旱加疫情,等於湄公河糧食危機
較早前的科學研究表明,過去一年,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的堤壩限制了河流流量,導致湄公河下游經歷嚴重乾旱。禍不單行,湄公河下游國家及漁農業人口,還要承受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下,受破壞的糧食供應鏈。在大米及其他主要食品價格波動之下,當地農村社區能否負擔糧食價格,漸成疑問。
為得尊嚴,歐美老人在東南亞養老
全球多個國家都正在面對人口老化問題,但發達地區醫療費用昂貴,長者難以用相宜價錢獲得妥善照顧。為了有尊嚴地度過老年生活,不少歐美老人選擇離鄉別井,用低廉價錢在東南亞接受高質素的安老服務,像英國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會到泰國養老,更有越戰美軍回到越南生活。
香港如何一度成為東南亞革命之都?
由於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她在 19、20 世紀,不單止是一個經濟城市,更加是一個進步思想會聚的革命之都,不單向中國大陸,也向鄰近地區輸出革命,成為不少東南亞革命家學習、工作和避難之所。
奧比斯:讓 Tam 擁有快樂的童年
來自越南 Quy Nhon 的 Tam,從小受視力困擾。他的雙眼患有白內障,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就會永久失明。
【人蛇慘案】越南年輕人如何走上不歸路?
自從在英國埃塞克斯郡貨櫃箱發現 39 具屍體之後,越南小村莊翻天覆地。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在義安省的小村莊 Do Thanh 非法偷渡問題一直猖獗,年輕人想到歐洲賺錢,令自己及家人過上好生活,不料今次卻踏上不歸之路。
唐明:越戰輸在了另一個戰場
真正的轉捩點是美軍取勝後,並沒有「將剩勇追窮寇」,他們停手,令北越軍感覺到了美軍的虛弱和猶豫。當時的詹森總統也知道美國自身的弱點:「胡志明和希特拉一樣,他不用去參加競選,但是我們一個不留神,就被扣上殺人兇手的帽子。但媒體從來不這樣說胡志明。」
【亞洲實力指數】中國發展障礙不是美國,是其自身
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昨日公佈「2019 年亞洲實力指數」,顯示美國國力依然冠絕亞太,中國得分緊隨其後,台灣是唯一得分下滑的國家。雖然中美貿易戰是全球焦點,但研究警告中國的真正敵人不是美國,反而是其自身的政治和社會隱患。
【Soul Monday】「我向美麗部落致敬」:把 54 個民族保育起來
法國攝影師 Réhahn 視越南為家,為了保留當地或快將消逝的民族部落傳統風貌,2011 年開始 Precious Heritage 攝影計劃,拍攝越南 54 個公認的民族,更建立博物館,冀望與世人分享他們豐富而美麗的傳統。
要領袖「千秋萬代」,靠俄國科技
美朝第二次峰會無協議告終,金正恩隨後留越南繼續訪問,並到訪越南國父胡志明陵墓。即使金正恩出國外訪經驗甚少,向一具經防腐處理的共產領袖遺體致意卻絕不陌生。因為其父親金正日、祖父金日成「永垂不朽」的遺體,亦安放於錦繡山太陽宮。無獨有偶,兩國三名領導人的屍體防腐工作,最初均由為保存列寧屍體而成立的莫斯科「列寧實驗室」專家負責。
越南改革模式,北韓能仿效嗎?
第二次美朝峰會即將在越南河內舉行。有評論認為,在美國角度,同為共產國家的越南,是北韓日後發展的學習對象。然而,北韓要仿倣越南經濟模式並非易事。「亞洲時報在線」的東南亞專欄作家 David Hutt 撰文指,北韓如要複製越南的市場改革,將會遇上各種阻礙。
火海中的蓮花:一行禪師在越戰提倡的入世佛教
一行禪師在國際廣受稱頌,被無數人視為心靈導師,但其實一行禪師亦曾是活躍的社運分子,半個世紀前在戰火燎原的越南推動和平運動、革新越南佛教,更獲馬丁路德金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究竟戰亂中的苦難,是如何模塑一行禪師的思想?
留日之後,轉賣戶口予不法者
「西日本新聞」報道,部分在日留學生及技能實習生在回國前夕,把銀行戶口賣予他人,被用作電話詐騙等不法行為。光是九州的地方銀行,涉及犯罪而被凍結的外國人戶口,在 2017 年度就有約 70 宗。金融機構怕被誤會,把此事視為歧視,僅作呼籲而不敢直擊核心。但日本從 4 月開始擴大輸入外勞,令人憂慮情況將會惡化。
越南原是柬埔寨的救國恩人,何以現在因中國而反目?
1979 年 1 月 7 日,越南軍隊開進赤柬首都金邊,成功從紅色高棉的屠刀下解放柬埔寨人。柬埔寨全國上下均會在當天慶祝「勝利日」,而越柬兩國多年一直在「特殊關係」中共處。但東南亞專欄作家 David Hutt 認為,中國作為柬埔寨的主要援助及投資者,已令柬埔寨倒向中國,偏離越南的趨勢日益明顯。
中美貿易戰,越南或成最大贏家?
美國總統杜林普早前指,若談判無果,計劃向中國更多產品加徵關稅。儘管貿易戰何時完結仍未可知,但在兩軍交戰之際,另一國家越南,正乘勢而起,搶去不少生產訂單。越南要成為大贏家,又有甚麼需要注意?
護瞳行動:為晦暗的工廠滲進光
現代工廠帶給工人的傷害,罄竹難書。工廠裡的灰塵、化學品、昏暗的燈光和噪音,均令工人每天都承受著難以磨滅的傷害。勞工團體年復年大聲疾呼,消費者手中的成品仍然充滿血淚。Mossamut 是孟加拉製衣廠的女工,16 歲便開始在工廠工作,已經 7 年了。天天對著衣車「唧唧復唧唧」,Mossamut 下班的時候經常感到頭痛,視力變得模糊,甚至流淚。她說︰「我愈集中精神工作,視力便變得愈差,頭變得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