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共286篇|

外譯的可能?淺談法蘭克福書展觀察

法蘭克福書展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書展,沒有之一。每年共有來自 80 個國家的參展商、全球 5 大出版社、本地德語出版社、出版相關業務,例如:版權代理、發行商、印刷商、電子書商等都有攤位,也有古董書商及手工藝術家參展。場內亦設有版權洽談中心,給各國代理洽談業務。

法蘭克福書展也無法迴避 TikTok?

正在舉行的法蘭克福書展,向來是全球出版界盛事,讓業界掌握國際市場趨勢,今年焦點就竟然落在 TikTok 身上。近年歐美年輕人都熱衷玩 TikTok,更有愛書人錄製名為 BookTok 短片,分享閱讀體驗,被書商看成市場營銷渠道,今年法蘭克福書展便首次與 TikTok 合作,邀請 BookToker 辦分享會。

德國中產階級正在萎縮?

德國從戰敗國變成歐盟最大經濟體,中產階層在這期間象徵社會進步的希望,亦因為他們貢獻一大部分稅收, 普遍也對民主信心較大,有助於確保社會穩定。只是好景不常,如今通脹侵蝕工資,加上能源等價格飆升,教師和公務員等為數眾多的中產人士,生活開始陷入困境,令人憂慮社會衰退,動搖一國之本。

德國食用城市:花園的蔬果任你採

德國最古老城市之一安德納赫(Andernach),從古羅馬人建立至今已有 2,000 多年歷史,但傳統不等如保守。當地政府近年就在市中心開闢公共綠色空間,種植各種蔬果供人摘取,成為「食用城市」的先驅。這些既美麗又實用的花園,吸引旅客慕名前來參加導賞,還為當地約 3 萬名居民創造就業機會。

70 歲才退休,德國人願意嗎?

一如很多發展國家,德國正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劇減及退休金缺口問題,將成經濟及社會沉重負擔。當局把法定退休年齡再三延長,最近甚至提議提高至 70 歲。長命 80 歲,工作 50 年,德人會否願意這樣渡過一生?數據顯示,離開職場的年紀反而有提早的趨勢。想要活到老、做到老的人,似乎並沒那麼多。

【東德無間道】一名雙重間諜的冷戰記憶

日本動畫 Spy x Family 隱約可見冷戰時代東西德諜戰的影子,而寫成溫馨搞笑的間諜喜劇,現實中諜戰卻遠遠不是如此浪漫。兩名荷蘭學者研究間諜工作,近年多次訪問化名「M」的前雙重間諜,冷戰時代先後為荷蘭和美國服務,以間諜身份滲透東德情報機關,陷於亦敵亦友的關係,更受過東德嚴刑逼供,晚年卻要飽受創傷記憶的煎熬。

大熱天時,德國人已開始儲木過冬

德國有近一半家庭使用天然氣供暖。自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之後,燃料價格上漲,供應亦變得不再可靠,像近日俄方北溪 1 號天然氣管道供應歐洲的天然氣量再減一半。不少德國家庭因擔心能源危機,即使氣溫高達攝氏 40 度炎,亦已開始為寒冬做準備,大量囤積木材作為燃料;政府更補貼將燃氣暖爐換成燃木火爐的住戶。

俄烏戰爭導致德國啤出現危機?

據統計,前年德國的人均啤酒消費量高據全球第五。但在這個微醺天堂,各釀酒商正面臨一個重大危機。本來由於烏克蘭戰爭,從能源到原材料都見價格飆升,已令成本大幅上漲。偏在此時,當地繼 2018 年後再度鬧起酒瓶荒,發行量最大的報章「圖片報」(Bild)甚至揚言:「德國快要用完啤酒瓶。」

9 歐元交通月票,能否讓德人少開車?

區區 9 歐元(約 76 港元),能夠做甚麼?6 月開始,德國民眾可在今夏以此「震撼優惠價」,購買通行全國的交通月票。當局此舉是為鼓勵人們放棄開車出遊,藉此減少燃料消耗,擺脫在天然氣及石油上對俄羅斯的嚴重依賴,並加速脫碳。但這個貌似官民雙贏的措施,卻遭當地報章以至經濟學家質疑成效。

希特拉是猶太人一說,從何而來?

5 月 1 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出席意大利電視節目,被問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身是猶太人,何來支持納粹主義時,竟聲稱希特拉都有猶太血統,史上一些最惡名昭彰的反猶分子本身就是猶太人。拉夫羅夫的說法震驚國際社會,原本對俄相對溫和的以色列,亦譴責有關言論不可原諒,並立即傳召俄國大使要求道歉。其實,希特拉是猶太人之說已流傳多年,就讓我們考證當中由來。

德國人的恐懼

無論國內外,德國似乎都是「儲蓄冠軍」(Sparweltmeister)—— 帶領歐盟達成協議,制定 7,500 億歐元復甦基金(Recovery Fund)聯合發債計劃;國內的人習慣儲蓄,經常賬戶盈餘是發達國家之首。惟這儲蓄的習慣,未必全是好事。著有「德國最短歷史」的英國歷史作家 James Hawes,批評德國在烏克蘭戰爭上逃避自己的責任;他認為該國一直受自身,尤其是來自社會民主黨(SPD)的恐懼籠罩。

普京侵略戰,全面逆轉後冷戰德國國策

在反俄侵略的國際行動中,德國立場愈趨強硬,破天荒向烏克蘭供應軍備。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德國研究所所長 Jeff Rathke 在「外交政策」雜誌指出,現在德國幾乎每天都有反傳統的新發展,標誌著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正式捨棄對後冷戰秩序的美好假想,改為正面抗衡俄羅斯,又拋開政治禁忌,宣佈大舉投資德軍現代化,以承擔維護歐洲安全的責任。

禁藥暗黑史:東德稱霸冬奧的黑幕

東德曾經是冷戰時代的體育大國,1984 年位列冬奧獎牌榜榜首,多次夏季奧運成績都僅次蘇聯。不過東德倒台後,多名前教練、醫生、吹哨者及解密檔案同樣證實,東德曾經對運動員大規模使用禁藥,以宣示社會主義舉國體制的優越,多數選手對此不知情,卻因此患上各種後遺。

教堂彩繪玻璃中的希特拉

在德國西南部城鎮魏爾代施塔特(Weil der Stadt)的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church of St. Peter and Paul)內,除信眾外還有許多好奇的遊人,他們通常駐足在彩繪玻璃前:玻璃上 9 個講述耶穌生平的場景,其中一個窗格描繪魔鬼試探耶穌,奇怪的是,創作者 JoKarl Huber 筆下的魔鬼,竟然是希特拉。

解開禁書封印:東德圖書館的「毒草櫃」

究竟專制政權整肅圖書館後,下架禁書會落得甚麼下場?東德便曾經把禁書封印在俗稱「毒草櫃」的密室,只准部分黨員和學者在館內閱讀。有學者多年後憶述閱讀禁書的神秘經驗;有守衛則借工作便利飽覽禁書,意外得到政治啟蒙,成為知名東德異見分子。

德國新政府 —— 總理與外交部長的潛在對華政策衝突

蕭爾茨就任德國新總理,後默克爾時代正式來臨。外交上,默克爾政策務實,對美國盟友保持忠誠、勉力維持與俄國的不穩定關係,而在與中國建立經濟夥伴關係的同時,又在人權等敏感議題上顯得小心翼翼。英國政治分析員 Thomas O. Falk 認為,蕭爾茨及其聯盟政府在對華立場上將有所轉變,但新任外交部長基於價值觀的外交政策,恐怕很快要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