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

|共1809篇|

給狗隻的長壽藥有望面世?

狗隻的預期壽命比人類短得多,一般 10 歲以上的狗已經可以視作長壽,即使是世界上最長命的狗,也只活到 31 歲。不少飼主將家中寵物犬視為家人,希望牠們愈長命愈好。近年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可延長狗隻生命的藥物,近日生物科技公司 Loyal 就宣佈,他們向推出此類藥物邁進了一步。

各國肺炎支原體感染激增,是防疫後遺?

中國多地近期出現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官媒報道指,有關病例連日激增,其中兒童感染最嚴重,而且感染時間比往年更早,兒科醫生警告今年支原體肺炎可能會大規模爆發;相關情況引起世衛(WHO)關注,並要求中國提供有關更多資訊。肺炎支原體是一種細菌,可藉由破壞喉嚨、肺部和氣管的呼吸系統內壁導致疾病,感染最常見於年輕人和學齡兒童。事實上,有研究團隊早在今年 6 底發表於「刺針微生物」的研究中提醒,自大流行以來消失不見的支原體肺炎,有可能捲土重來。

方景文:彈性素食主義如何維持健康?

以往反對素食的人士認為,茹素容易令身體缺乏必需的營養,但近年逐漸有更多研究為茹素主義平反。例如美國飲食協會曾指出:「恰當計劃的素食(包括純素食)飲食方式是健康和營養充足的,並且有助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健康茹素的關鍵就在於重視均衡的營養攝取。

兒童金魚腦?可能是早期健忘症

在求學階段中,有些同學能過目不忘,有些同學卻過目即忘,總是記不住學過的東西,這些人或不是「無心裝載」,而是可能患上發展性健忘症(Developmental amnesia)。這種病會導致兒童過目即忘,無法記起以往的談話內容或事件,即使事件再難忘,也會瞬間忘記,情況更會持續影響他們的成年生活。

對抗「孤獨流行病」,重新審視交友偏好

研究顯示,良好的朋友關係,有助人們更快從疾病和手術中康復;於青少年、為人父母或老年階段,孤獨感均較低。這些研究大多針對交友帶來的好處,卻較少涉及如何建立友誼。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Jessica D. Ayers 近日於網上撰文,重新探討人們的擇友偏好,或有助對抗孤獨流行病。

年少日記:非一念之差,自殺念頭往往年幼就出現

近月學生自殺個案大幅上升,據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 8 至 10 月,有 22 宗涉 18 歲以下青少年企圖自殺個案,去年同期則為 11 宗。會浮現自殺念頭的當然不僅是高中青少年,不少高小及初中學生都曾有輕生念頭。在此年齡階段,最應該有人介入及早預防憾事發生,但美國臨床兒科心理學家兼全國兒童醫院轄下預防自殺協調員 John Ackerman 直言:「很多成年人認為小學生不可能經歷想要自殺的情緒困擾,但我們非常客觀地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不滅的化學品 PFAS」即將被消失

PFAS 有「不滅的化學物質」之稱,因其難以消除,日常產品、雨水、土壤和人體皆有之。英國和歐洲有超過 2,100 個地點的 PFAS 含量超標,可能會致癌及破壞內分泌系統。PFAS 化學品的全球社會成本,每年更高達 17 萬億美元。科學家正研發更低成本的方法,消除 PFAS 對環境的永久損害。

每日服用阿士匹靈,或弊多於利?

全球有數百萬人每日服用阿士匹靈。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一直建議以該藥物預防心血管疾病;惟去年兩項臨床研究顯示,對於 60 至 69 歲的人士,這可能弊多於利。然而 2019 年,僅在美國就有約 5 分之 1 的 40 歲以上人士每日服用該藥物。面對不斷變更的專家指引,人們應怎樣權衡?

到海外尋找便宜沒保障的醫學美容,後果可以是一世

近日本港有十多名女士到美容打針消脂後,懷疑群體感染膿腫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而涉事美容院更疑似無牌行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及傳染病學教授 Claire Panosian Dunavan 就曾撰文指出,合資格及經驗豐富的整容外科醫生通常會做好預防措施,以防病人在進行手術或注射的過程中受惡菌感染。但患者往往選用更便宜,但沒有保障的美容機構,因此令身體受嚴重傷害。

隔夜飯的禍 —— 足以致命的「炒飯綜合症」

近日,很多歐美媒體關注一種被稱為「炒飯綜合症」(fried rice syndrome)的可致命病症。事緣網民們在 Tiktok 重推一宗發生在 2008 年的案件,當時有一位 20 歲大學生煮了一份意粉,吃剩後沒有放到雪櫃裡,在 5 天後直接重新加熱食用,最終因為食物中毒而逝世。斯威本理工大學微生物學教授 Enzo Palombo 便在 The Conversation 分享預防「炒飯綜合症」的方法。

偷窺殘酷:血腥影像改寫現代戰爭

身首異處的屍體、血流披面的平民、猛烈炮轟的火光、垂死掙扎的人質、敵對雙方的駁火…… 隨著手機和 GoPro 在前線普及,從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到本月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大量令人不安的影像淹沒了網絡。這些殺戮影片滿足了部分人對殘酷的偷窺癖,並作為威力強大的無形武器,改寫現代戰爭。

在晴朗的一天…… 冒險?

踏入 11 月,香港不見滿街蕭瑟的秋意,反而連續一週天晴甚至烈日當空,最高氣溫達攝氏 27、28 度,彷彿之前的陰涼有雨只是幻覺。但是「華盛頓郵報」提醒各位,這種意料之外的好天氣同樣潛伏危機。一些研究顯示,異常晴朗的日子可令人變得格外樂觀,甚至膽大無畏,願意冒上更大風險。

老齡化日本:認知障礙症員工的初體驗

在日本一家咖啡室,85 歲的侍應在門口熱情迎接客人,但當客人落單時,侍應顯得有點手忙腳亂,甚至送餐送錯給另一枱客人,也有客人入座後等了 16 分鐘才拿到一杯水,但完全沒人投訴或大驚小怪,因為這是一家聘請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咖啡室。這類咖啡室近年在日本盛行,作為一個安全空間,方便年老患者在店內與朋友互動,提高工作效率之餘,最重要的是感覺自己被需要。

直覺飲食:聽從我們的身體,反節食

有些人會想靠節食減掉體重,但人意志力有限,即使真的成功,嘴一饞就會反彈,而且盲目節食引起的營養不良等問題更會危害健康。相比節食以限制自己、超越身體本能來控制體重,早在 1995 年兩位營養師 Evelyn Tribole 和 Elyse Resch 便提出直覺飲食,鼓勵人信靠內在飢餓信號,滿足心理和生理需求。

2050 年將達至全球 1.5 億人?失智症背後的政治問題

10 月 21日,英格蘭足球名宿卜比查爾頓(Sir Bobby Charlton)離世,多位體壇名人發文悼念;在 2020 年,當時年屆 83 歲的卜比查爾頓向外界宣佈患上失智症,其晚年一直與病魔纏鬥。近日台灣傳奇導演侯孝賢也傳出因失智症而退休,消息震撼影壇。到今天,專家對失智症仍然有很多不解的地方,而疾病除了是醫學,也跟政治有關,很多人因為資源和政策問題而耽誤病情。

睡著了仍能聽到你說話?

人在熟睡時,通常不會理解外界的聲音,但近日一項小型研究發現,人們睡覺時會對某些字詞做出短暫而有限度的微笑或皺眉,事後並不會記得。該研究首次與非清醒夢者建立這種溝通,巴黎腦研究院研究員 Delphine Oudiette 表示:「這些反應窗口可創造與睡眠者實時交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