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

|共1809篇|

【新詞】母化期:女性成為母親的過程

在英語世界中,「adolescence」是一個常用詞語,意指青春期。可是,若果提到另一個字「matrescence」,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這個字是由已故人類學家 Dana Raphael 在 1975 年提出,意思是女性「成為母親的過程」,這裡暫譯為「母化期」。英國新聞作家 Lucy Jones 便在今年發表著作 Matrescence,探討女性蛻變成為母親期間,要經歷甚麼轉變。

消費焦慮、過度揮霍 —— 被忽視的財務創傷

疫症陰影尚在,國際政局更亂,經濟前景愈發黯淡。只是日子難過日日過,十幾年後很多人或許就一笑置之。但是多位金融心理學家警告,這類捱窮吃苦的經歷足以構成「財務創傷」,並且難以磨滅。而隨年月過去,創傷可扭曲一個人的理財觀念和行為,進而親手摧毀自己的財務未來,甚至以不同方式影響後代。

世衞頒佈全球首個應對高血壓計劃

現時全球每 3 個成年人中,就有 1 個患有高血壓,比 1990 年以來多出 1 倍,已達 13 億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4 分之 3 的患者居於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當中近半數人未曾被確診;而 5 分之 4 的患者未能獲適當治療。為此,世衞剛制定了首個應對高血壓的計劃,預計至 2050 年將可能拯救 7,600 萬人。

日本人獨自吃飯,食得更少

外國人到日本旅遊,有時會覺得日本食物分量較細,畢竟飲食文化和習慣不同,本地人眼中的正常餐食,對他國人來說或者未能飽腹。不過另一方面,日本人確實愈吃愈少,民眾人均卡路里攝取量從 2007 年的 1,911 卡路里,輕微下滑至 2017 年的 1,907 卡路里,原因可能與人口老化、獨居生活人數增加有關。

以「毒」攻毒:PTSD 困擾烏軍,藥用大麻能否緩解?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烏克蘭人身心飽受煎熬。去年俄軍入侵後,衛生部估計 57% 烏人有創傷後壓力症(PTSD)風險。政府資源卻已到極限,一些專家遂推動探索利用大麻、搖頭丸及迷幻蘑菇,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和 PTSD 的可能,更指許多退伍軍人已經開始自我治療。

新跨境路線 —— 前往墨西哥墮胎的美國女性

在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1 年多後,墨西哥發現越過邊境尋求墮胎的美國婦女人數增加,也有組織將墮胎藥運到美國,這跟本月初墨西哥最高法院裁定全國範圍墮胎合法有關。對於那些求助無門、只能尋求非法墮胎的美國女性而言,去墨西哥成為另一個「選擇」。

睡前思考如何,睡眠質素也必如何

有時躺在床上想要入睡,思緒卻無法停止,像是思考明天的工作、吃甚麼午餐、懊悔說出不該說的話,或是突然想起旅行證件是否要續期等。墨爾本大學睡眠心理學家 Hailey Meaklim 及蒙納殊大學心理科學學院大腦與精神健康研究所副教授 Melinda Jackson,在學術媒體 The Coversation 上撰文,指出睡前想法確會影響睡眠,睡得好的人及睡不好的人,確會思考不同的事。

人會變老,藥會不再適合

部分長者可能會一種藥食到老,畢竟過去有效,就認為繼續服用問題應該不大。65 歲或以上的老年人群體中,使用潛在不適當藥物(PIM)的比例高達 36.7%。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家庭與預防醫學系副教授 Ambar Kulshreshtha 舉例形容:「一種藥物在 40 或 50 多歲時對病人有效,可能到 60 或 70 多歲藥效也沒甚麼問題,但也有機會帶來比好處更多的弊端。」

【Soul Monday】放鬆談心的美國「男團」

美國男性傳統上予人剛強的形象,再是難過也只會藏於心裡,更別說跟好兄弟吐苦水。直至近年,才有愈來愈多人坦承生活有所缺失,因而感到孤單、寂寞甚至不時憤怒。部分男士在聯誼組織 Journeymen 找到彼此,他們在大自然一同呼吸、一同冥想,並且學習敞開心扉談話,聊起各自的心碎與悲傷。

用人工智能,加速合成抗體

抗體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這些形狀特殊的蛋白質鏈,能黏附於受細菌和病毒入侵的細胞,有助免疫系統識別及清除之。1980 年代以來,藥廠一直生產合成抗體以治療癌症、器官移植排斥等;研發期間要對數百萬種潛在抗體的氨基酸組合作篩選及測試。近年英國生物製藥公司 LabGenius 就運用算法提升研發效率,為合成抗體帶來革命。

筆是港媽:從餵母乳中學習相信和放手

我本身是一個習慣處理數據的人,所以奶粉餵哺其實很切合我的性格,有很多數據讓我去參考和分析,例如:每次餵的奶量、餵奶間隔和次數、換尿片的次數等。而母乳餵哺是以嬰兒為主導,講求母嬰合作和建立默契,沒有太多確實的數據參考,這種抽象的關係令我經歷了好幾週的迷茫。於是,我為自己安排了三個適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