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從業員進行調查報道,搜羅各種資料及證據,以揭露貪贓枉法之事,為公眾守護真相。但在專制國家,此舉往往觸動極權神經,令他們成為當局的眼中釘,出盡手段想要趕盡殺絕,好讓人民繼續被蒙在鼓裡。近日在俄羅斯及塞爾維亞,就有至少兩名調查記者遭受打壓及抹黑,起因均與其偵查工作有關。
社會脈衝
|共3503篇|
我們最「快樂」?芬蘭人的獨特幸福論
最新一份「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上月出爐,芬蘭連續 4 年名列首位,即使疫症大流行之下,仍是幸福之最。全球人類羨慕妒忌恨,唯獨在這北歐國家的男女,卻對調查結果表現詫異,甚至反問「是真的嗎?」。皆因對於「美滿生活」,芬蘭人自有一套,這樣與人一較高下,更非他們所好。
明日
“Those who do not move, do not notice their chains.”
– Rosa Luxemburg, German philosopher
不動的人,不會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枷鎖。
– 羅莎・盧森堡(德國哲學家)
公義還是基本需要:該如何界定貧窮?
2 月 25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實現了 9,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壯舉」。可是有評論質疑,中國所依據每人每年收入約 3,218 人民幣的貧窮標準過低。同時,疫情打擊經濟,令貧窮成為各國的關鍵詞,就讓我們反思一個經濟學上的老問題:究竟該如何界定貧窮?
拯救委內瑞拉,旨望虛擬貨幣?
委內瑞拉淪為活地獄,總統馬杜羅責無旁貸,但民眾抗爭多年仍無成果,只能在飢餓與疫症中偷生。然而,無望不等於絕望。Gabriel Jimenez 這位年青工程師,便把革命寄托科技之上。近年他積極推動虛擬貨幣,試圖藉此繞過經濟制裁,拯救極度貶值的法定貨幣玻利瓦爾(Bolivar),並讓同胞重獲財務自由。時至今日,此舉終於漸見成效。
旅遊品牌正為世界重開作準備
當疫苗接種逐漸普及、國家逐步對外開放,旅客們苦候一年多,終於盼得外遊的機會。為迎接即將大幅增加的旅行需求,不少品牌已率先做好市場營銷策略。
過度膨脹導致「組織自戀」?麥肯錫黃金招牌染污點
過去十年,麥肯錫從 1,200 位合夥人擴大到 2,500 位。一位從合夥人轉變為客戶的人認為,麥肯錫的規模讓它變得「難以管理」,它對增長的追求讓它變得沒以前那麼厭惡風險,而且以其合夥人之多,很難保持它獨有的光環。倫敦大學城市商學院(City Business School)教授 Laura Empson 則有不同的說法:麥肯錫的成功導致了「組織自戀」。
尼日利亞接連的華工綁架案
中國近來大搞一帶一路計劃,銳意拉攏非洲各國成為戰略合作夥伴。為此,中國在非洲大舉發債,大量中資企業和民工進駐當地,但大興土木的同時,同時滋長部分地方的仇中情緒,一些華工因當地政局不安,以致人身安全受威脅。學術雜誌「外交家」報道,尼日利亞近月就接連發生華工綁架案,情況令人憂慮。
重逢
“The pain of parting is nothing to the joy of meeting again.”
– Charles Dickens, English writer
與重逢的喜悅相比,離别的痛苦顯得不足掛齒。
– 狄更斯(英國作家)
ESG 成商學院新科目寵兒?
我們對商業社會的印象,一向都是唯利是圖,「講金唔講心」。但商界近年吹起新風,在分析一間公司的價值和前景時,會考慮企業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方面的表現。ESG 在商界炙手可熱,商學院也敵不過「供求關係」,開設更多有關可持續投資的課程。
塔吉克重塑首都,告別前蘇聯與探索前路的掙扎
中亞國家塔吉克 1991 從蘇聯獨立。今天的首都杜尚別(Dushanbe),自 1929 年起,到 1961 年蘇聯去史太林化前,被稱為史太林納巴德(Stalinabad)。這個曾以蘇聯領袖命名的城市,既有大量蘇聯風格建築,人口結構亦反映蘇聯多民族特點。近年,當地興起建築熱潮,有人憂慮清拆大量蘇聯建築,意味著抹煞記憶;亦有人思考該如何從建築反映城市的文化新貌。
一顆止痛藥,掀開麥肯錫的誠信危機
長久以來,「麥肯錫的奧秘」讓它能夠挑選優秀的商學院畢業生,並對其提供的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它還將位居世界企業龍頭和政府領導層的前員工網絡,變成了一個利潤豐厚的業務來源。Google 的 Sundar Pichai 和 Facebook 的 Sheryl Sandberg 都曾在麥肯錫工作,美國總統拜登的運輸部長 Pete Buttigieg 也是。但這家傳奇管理顧問公司,正在面臨一個極可能動搖根本的挑戰。
【*CUPodcast】為何外向型性格總是較受歡迎?內向外向由天定?
大家身邊總會有較內向的朋友,他們沉默寡言,大多絕跡於熱鬧的派對。究竟內向者與外向者有何分別,是甚麼令他們如此神秘?Susan Cain 花費七年時間撰寫「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以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及文化研究的角度,向讀者全面展示內向型人格。
解決加州山火法寶:種蕉?
每當踏入 8 月,美國加州天氣酷熱且氣候乾燥,容易引發山火。去年 8 月,當地多處爆發大規模山火,燒掉 400 多英畝土地,造成 33 人死亡。2018 年的那場山火就更加嚴重,奪走 100 人性命。近日,加州州長表示會撥出 5.3 億美元,提前準備今年的山火季節。同時,很多研究人員提出各種方法應對山火,當中有人別具創意地建議政府種蕉。
【圖解】世界塑膠污染的未來
在 50 年代,全球塑膠產量約 200 萬噸,處理塑膠廢料相對容易。及至 2010 年代,全球每年塑膠產量超過 3 億噸。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研究,時至今日,全球已生產超過 83 億噸塑膠產品。當中,只有 9% 的塑膠廢料被回收,約有 12% 被焚化,其餘 79% 則被送往垃圾場、堆填區或棄置在自然環境中。每年更有 800 萬噸塑膠流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Soul Monday】突破傳統限制,阿富汗唯一女導遊
疫情摧毀全球旅遊業,很多人被迫另謀出路,忍痛放棄多年夢想。23 歲的 Fatima Haidari 卻在行內堅持至今,希望帶更多人欣賞家鄉的美景和遺跡,並以自身經歷激勵其他女性勇於活出自我。因為她是阿富汗這個封建保守的國度之中,首名且唯一的全職女導遊。
陶傑:王夫之死
雖然英女王無權,王室是國民文化身份和尊嚴所繫。當王室名譽受損,菲臘親王的形象可以順利補位。若菲臘親王與英女王都不在,形象相對柔弱的查理斯及其子威廉是否能同時維繫,戰後長達七十年英國的民族信心,令人懷疑。
如水緬甸,無聲抗爭
緬甸軍方政變以來,已有超過 700 人死於軍政府鎮壓;抗爭者一方付出了沉重代價。雜誌「緬甸前線」(Frontier Myanmar)報道指,面對同路人死亡數字增加,抗爭者不得不考慮改變對抗軍政府的策略。
兒童雜誌轉型契機二:幫醫院培訓護理師
學研之所以透過多元發展,持續探索以活化公司的內部資源,原因是「如何重新配置人才」,對學研來說是經營的一大關鍵。
「免費試用」的魔力:為何我們總是難以抗拒?
從護膚品到串流平台,均愛以「免費試用」作為招徠,強調合則續不合則退。而即使未有親身經歷,也肯定曾眼聞目堵,這些產品或服務,往往是易購難退「Cut 唔到」,或被收取額外費用,我們仍會鬼迷心竅,忍不住刷卡付錢。「免費試用」到底有何魔力,讓消費者難以抗拒,一次又一次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