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共1157篇|

林喜兒:「王冠」第六季 —— 好好的告別

「王冠」未完,這幾年間菲臘親王、英女王相繼逝世,查理斯也正式登基。世界變了,Peter Morgan 的「王冠」也變了,這一季是在英女王逝世後才拍攝,背景設定為 1997 年到 2005 年,而剛上架的第一部分四集,則集中在 1997 年戴安娜王妃在巴黎意外身亡前的八個星期。

民望低企的辛偉誠,該如何決定大選日期?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委任卡梅倫(David Cameron)為外相,非但未能挽救保守黨政府威信,近日更被揭疫情期間揚言應當「任由民眾死去」,更可能拖累保守黨民望。按照法例規定,英國必須在一年多時間內舉行大選,但執政保守黨民望落後工黨多達 20 個百分點,黨內右翼亦另有打算,令舉行大選的時機,成為辛偉誠面對的最大難題之一。

來自千里達的案例,如何影響香港重新界定煽動罪?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日前原定於區院裁決,但英國樞密院上月就千里達司法覆核案的裁決,裁定煽動罪必須有煽動暴力或動亂的意圖,令控辯雙方改為就此陳詞,裁決得以押後。究竟這宗遠至加勒比島國的訴訟,有甚麼來龍去脈?這宗案件又如何影響香港司法?

萌島:可能是英國最快實現安樂死的地方

英國自治的皇室屬地萌島(Isle of Man),其議會近日提出一項「安樂死」法案,使該島可能超越其他英屬群島及許多國家,成為首個准許安樂死的地方。根據法案,年滿 18 歳、預計剩餘壽命不足 6 個月,並於該島上居住至少滿 12 個月人士將合資格申請,在這個人口不足 84,000 的島上正掀起爭議。

留下爛攤子的卡梅倫回朝:辛偉誠的最後掙扎

6 個星期前,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還自詡為「變革首相」,決意要與過去 30 年的失敗劃清界線,如今卻邀請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回朝出任外交大臣。輿論普遍都不抱任何期望,甚至指控英國今日亂局就是卡梅倫一手造成,其回朝反映辛偉誠政府既無法擺脫過去,也想不出任何新法子。

卡梅倫重返政壇,為何因而成為「終身貴族」?

本已在 2016 年先後辭去英國首相、國會議員職務的卡梅倫(David Cameron)意外重返政壇,獲首相辛偉誠延攬入閣擔任外交大臣,英國媒體形容消息「令人震驚」。其入閣方式在今天看來也相對特別 —— 以終身貴族身份進入上議院,再擔任部長。

筆是港媽:帶著兒子輕鬆遊峰區 —— Heights of Abraham

英國 10 月尾就是冬令時間的開始,隨著日照時間愈來愈短,天氣逐漸寒冷,出外的動力自然會大大減低。剛過去的週末,氣溫已經下降了,但我們趁日照時間還是比較長,再多來一個 3 日 2 夜的休閒 staycation,從倫敦自駕北上峰區(Peak District)。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7 —— 對於海外港人自發組織 Logo 的想法

Logo 設計和練習功夫一樣,不以實戰做案例,是很難研究出來。在這點上,筆者就試以近日網上留意到的英國麻雀大賽 Logo 作為討論準則,與其他如雨後春筍的香港人團體分享,從專業設計角度看這樣的 Logo,應該如何改善。

【Soul Monday】跨國界交響樂團

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等等的分歧,足以令毗連之地成為百年仇敵。同在一島的愛爾蘭與北愛爾蘭,曾經發生長達 30 載的血腥衝突,使很多人留下永難磨滅的創傷。一個受北愛和平進程啟發的交響樂團,便將隔在邊境兩側、擁有天主教和新教背景的年青人聯繫起來,為世界帶來音樂、笑容和希望。

以哈戰爭|「別以我之名」援巴勒斯坦的歐美猶太人

為報復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的突襲,過去兩週以色列圍困並猛轟加沙地帶,迄今造成超過 5,700 名巴人死亡,140 萬人流離失所。有非政府組織更指,平均每 15 分鐘就有 1 名兒童喪生。從倫敦到紐約,歐美各地爆發親巴勒斯坦示威,不少猶太人更親身參與,冒著賣國之名、眾叛親離的風險,聲援無辜平民。

英政府的憂慮:在農田安裝太陽能板

太陽能板可以把光能轉為電能,既環保成本又低,在全球不斷普及,但英國卻似乎例外。去年時任首相卓慧思試圖阻止英格蘭大部分農地使用太陽能,措施隨她下台才擱置,但近來現屆政府擬重啟計劃,如限制在農田上安裝太陽能板等。環保人士批評英國在綠色能源方面走回頭路,到底政府為何要這樣做?

床蝨肆虐巴黎後,下一站會隨行李到倫敦?

巴黎受床蝨爆發困擾,大批短片及圖片顯示床蝨聚集在火車及巴士座位上。由巴黎前往倫敦的歐洲之星火車車程只需兩個多小時,倫敦市長簡世德擔心蟲患會蔓延到該市的交通網絡,通勤者亦大感恐慌,不敢坐地鐵的布椅。有專家認為床蝨容易隨行李前往各處,恐難以避免爆發蝨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