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由三名物理學家共享,分別是法國的呂利耶(Anne L’Huillier)、美國的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和匈牙利的克勞斯(Ferenc Krausz),肯定他們透過實驗「阿秒光脈衝」(Attosecond Pulses),為研究電子移動帶來嶄新工具。究竟「阿秒」是甚麼概念?如此無比短促的光脈衝,如何使人類眼睛得以進入亞原子世界?
諾貝爾物理學獎
|共3篇|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證明愛因斯坦有錯的科學家
物理學獎向來是諾貝爾獎最矚目的獎項,今年 3 位得獎科學家,分別是來自美國的克勞澤(John F. Clauser)、法國的阿斯佩(Alain Aspect)及奧地利的蔡林格(Anton Zeilinger)。究竟他們如何透過量子物理學研究,證明宇宙遠比愛因斯坦設想更為怪異,同時為未來量子科技建立理論基礎?
Ryan Fung:諾貝爾獎也發聲 氣候危機遲來的公義?
臨近「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就連「過氣」的科學家也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功靠不新也不舊的氣候模型突圍而出。連一向致力探索浩瀚未來的諾貝爾獎,都願意押上百年老店名譽,為日益增加的氣候危機叫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