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y Tong

|共961篇|

遠古儲物癖:尼安德特人會收集獨特的動物頭骨?

相信很多讀者又或者身邊朋友,都有一定程度的儲物癖,有些人會儲名牌,有人會收藏模型,又或者藝術品和書籍,這種儲物癖或在遠古時期已嵌入古人類的 DNA 之中。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古人類學教授 Juan Luis Arsuaga 的研究團隊,就在馬德里以北 45 公里,發現了尼安德特人收集獨特動物頭骨的證據。

垃圾圍城:由來已久的歐美工會抗爭策略

巴黎再次爆發大規模示威。由於衛生工人罷工,當地行人道已經變成垃圾倉庫,秀麗的塞納河岸暫時變成彌漫惡臭、充滿老鼠的小巷,在多座蜚聲國際的地標建築襯托下,反諷意象更為強烈。彭博社就追溯,垃圾圍城如何成為歐美工會的抗爭策略。

1892 年巴哈拉號沉船事故:香港板球隊遇難

在民航業發展前,船隻是人們周遊列國的主要工具。航海不單所費需時,也因氣象監測技術不如今日發達,存在一定風險。世上最著名的海難事件當數 1912 年英國鐵達尼號沉沒,而香港也曾有一宗慘烈的沉船事故。1892 年香港板球隊乘坐的巴哈拉號(S.S. Bokhara,台譯博卡喇汽輪)從上海返港期間,在澎湖觸礁浸沒,過百人遇難。

甲午戰爭中的美籍抗日英雄:馬吉芬

回望歷史,其實有不少美國人對中國現代化作出莫大貢獻。其中一位美國人就曾協助大清帝國訓練北洋水師,甚至在甲午戰爭中親身走上前線,結果身負重傷,更因為北洋水師慘敗而鬱鬱寡歡,最終自殺身亡。他就是威海衛海軍軍校創校校長、鎮遠艦幫辦馬吉芬(Philo McGiffin)。

日佔時期香港佛教史:高僧宇津木二秀的事跡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本入侵香港,香港華洋將士展開香港保衛戰,但終於失守淪陷。在三年零八個月的艱苦歲月中,日本對香港進行全面社會改造,其中一個較少被討論的是宗教戰線。京都大學佛學專家麥文彪就曾在「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會刊」撰文,講述香港的日本佛教。

Pornhub 易手:一場正在醞釀的色情工業改革?

香港女星素海霖投身日本 AV 界,以藝名「繪麗奈」出道,成為史上首位港產女優。有關消息和預告片傳出後,大批網民為之興奮,也令大眾更加公開討論性文化。近日全球色情工業就傳出震撼消息,其中一個最大型的成人影像網站 Pornhub 持有者 MindGeek,被加拿大私募股權公司 Ethical Capital Partners 收購,後者揚言會為網站進行改革。

恐懼:同時驅動利他主義的情緒

很多人會把恐懼歸類為負面情緒。坊間有很多慰藉心靈的書籍和網絡文章,鼓勵人們要克服內心恐懼,以建立豐盛人生。每個人都會有感到害怕的時候,這是本能反應,但不是很多人會明白恐懼的本質。喬治城大學心理學教授 Abigail Marsh 的著作 Fear Factor 就嘗試解釋恐懼情緒如何影響人類的行為,有時候甚至令人作出利他行為。

【新詞】自然而生的城市主義:東京小店為何如此繁榮?

東京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繁榮的城市,為全球第二大城市經濟體,僅次紐約,更勝倫敦,擁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市容整潔而且治安良好。在如此發達和資本化的環境下,當地橫街暗巷卻又能養育非常有趣的小店生態。慶應義塾大學副教授 Jorge Almazán 為首的研究團隊去年就出版著作 Emergent Tokyo,探討東京獨特的城市生態如何形成。

第 95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大贏家:A24

第 95 屆奧斯卡金像獎正式落幕,其中由馬來西亞影星楊紫瓊主演的「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囊括 7 項大獎,包括最佳電影和最佳女主角等重要獎項。而有觀看奧斯卡直播的朋友,會經常聽到一個名字「A24」。A24 是美國獨立電影公司,「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加上「鯨」,讓該公司發行的電影共橫掃 9 個大獎,衝擊荷里活的片商生態。

深不見底:新亂世下聯儲局的權力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軍事強國,美元亦是現時世上最普及的國際交易貨幣,美國聯邦儲備局的每項政策,都牽動全球經濟。3 月 8 日,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揚言會加快加息步伐,隨即引發香港股市震盪,恆指一度失守兩萬點。資深財經記者 Jeanna Smialek 就剛剛出版著作 Limitless,解釋美國聯儲局如何被賦予深不見底的權力。

結合環保與教育:市區農莊作為幼兒園

香港近年出現不少親子農莊,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接觸大自然,可以更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學等大型機構也會發展天台耕作,讓員工可以抖抖氣。人們意識到耕種農作物不單能生產糧食,更能促進身心健康。在世界各地,愈來愈多教育學家和建築師亦正思考,如何結合市區農莊和幼兒教育,鼓勵幼兒全人發展。

奧威爾三部曲之一:跨越時代警世的「民族主義筆記」

英國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可說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其筆下的反烏托邦巨著如「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皆為傳世之作,以諷刺手法道盡極權時代的黑暗。除了小說,奧威爾其實也寫下多篇經典的社會評論,其於 1945 年寫下的「民族主義筆記」(Notes on Nationalism)就被多次翻印,對今天的時局仍有警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