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浩基 影院書店才是正經事

|共58篇|

紀浩基:「GT 跑車浪漫旅」宅男的熱血出頭天

由日本 PlayStation 開拍的「GT 跑車浪漫旅」(Gran Turismo),從一開始宣佈要拍攝,就萬眾期待,亦徹底見證了一個歷史(嚴格來說,這個歷史是由 Marvel 拍攝「鐵甲奇俠」開始),就是擁有 IP 版權的公司,不再以高價賣 IP 給傳統的荷里活大片廠,而是改為自行開發。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11 主角的對手,唔通真係自己對手?

許多剛開始寫故事的新編劇都很喜歡說,其筆下主角所面對的真正對手,就是他自己,如挑戰自己的心魔。坦白說,如果在大學一年級說出這種話,可能還騙到小女生,一旦過了廿五歲仍在說,就有點尷尬了。

紀浩基:海外移民求生小智慧系列 —— 完全循環再用的助燃劑(Fire Starter)

在海外生活,若週末要進市中心,所花的交通時間成本,較在香港這麼集中的城市為高,因此許多人的週末活動,都是選擇與一班朋友去某個人的家,進行燒烤聚會。在這種情況下,就牽涉到後院燒烤爐的生火問題。有人喜歡用柴或炭來燒烤,但生火永遠是習慣了城市生活的香港人一個大難題。當然,你大可在網上或超市輕易買到炭精或其他各種助燃物料,但其實也有不少外國專家有教授如何自製助燃劑。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8 分場的重要性

大概有新手編劇會說,那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知識版權而已。坦白說,要是連給投資方看個故事大綱都如此閃閃縮縮、怕被偷橋、侵犯你權益的話,那我會勸喻你,不如乾脆連大綱都別送出去。因為許多有經驗的投資人,年中看 100 個劇本,99 個都不堪入目,那為甚麼你能認定自己就是那唯一一個呢?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7 說話不一定要用嘴巴

不用每個資訊都直接透過角色的嘴巴說出來給觀眾,要讓觀眾透過自己的記憶和隱喻,把這些內容帶出來。這不是賣弄高深或故弄玄虛,而是比較貼近真實,因為現實中,我們都不會說出所有心中話,但我們的行動卻表達著。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5 人人都講類型片,唔通人人都識類型片?

許多時候大家都會把很典型的電影分類成愛情片、喜劇、恐怖片等,這種商業上的分類,也許在市場上宣傳會易於讓觀眾理解,可是在創作劇本的層面上,這樣分類就會過於簡單,容易造成既定形象或誤解,好像動作片就只能連場動作,不可以講述家庭或其他感情事。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3 偽旗行動

要是在第一次看時,就已發現到編劇隱藏的伏線,例如明明不是兇手,卻給那人一個神情凝重的眼神特寫,又或是故意切入一些特別動作或道具特寫,便很容易被觀眾發現。因此上乘的編劇,在鋪墊往後的伏線時,就必須形成一種所謂的「偽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2 重看電影的重要性

曾經有個孩子在我重看電影時說,他從不喜歡重看電影,因為覺得很浪費時間。對於年紀輕輕的他,如此重視時間,我固然驚訝。但同時也認為他判斷錯誤。於是我跟他說,如果你不打算重看一部電影,一定程度上,代表你沒有完全看明白那部電影。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1 首場的重要性

許多編劇會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說故事的套路,只跟從自己的思考模式。假設每個人都會坐在戲院裡,乖乖看完整個故事,因此想從哪裡說起,就從那裡說。但根據社會學家研究,人的注意力大概只有 90 秒,所以開場的首個影像和第一場戲至關重要。編劇在寫作過程中,當然可以邊寫邊想,但在完成初稿後,不妨重新調整。

紀浩基:「百事可樂,說好的戰鬥機呢?」—— 應該袋住先?還是寧為玉碎?

當然,叫你回想發生在自家身上的這類難題,有時不想提起,未敢忘記。但近日 Netflix 新推出的迷你紀錄片「百事可樂,說好的戰鬥機呢?」(Pepsi, Where’s My Jet?),就正好是個完美演繹,也許可透過這個象徵性故事,回想一下自己曾經面對過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