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留意二次元動漫的宅男,就一定聽過「德國骨科」這名詞,它是華人動漫圈內有名的一個網絡用語,其真正起源已不可考究,但最可信的說法,是在 2013 年,有網友在網上發表了一則消息……
紀浩基 影院書店才是正經事
|共27篇|
紀浩基:「人魚帝國」—— 一部只聞樓梯響的科幻大型災難片
直到今天,我還是會偶爾關注一下「人魚帝國」,期望有天能在電影院裡正式跟它見面,要是它上映的話,不管怎樣,我都會買張票去支持。
紀浩基:The Beatles: Get Back —— 對同一影像的不同見解
傳奇天團 Beatles 自 1970 年解散至今,超過半世紀,但對全球流行文化的影響從未減退。前年是其最後一張專輯 Let It Be 發表的 50 周年,Disney+ 頻道也推出了由彼德積遜(Peter Jackson)主理,長達 6 小時的原創紀錄片 The Beatles: Get Back 。
紀浩基:「戰龍在野」—— 從外籍僱傭兵看港產片題材多樣化,與曾經的輝煌
想起這部電影,一來是為了它沒發行過 DVD 而感可惜,但更重要是懷念那個百花齊放、無禁忌創作的年代。我不會為「戰龍在野」貼金吹噓,它甚至有著不少瑕疵,只是我喜歡它天馬行空的遼闊創作角度,縱有瑕疵,亦值得支持。
紀浩基:「壯志凌雲:獨行俠」—— 老派敍事的回歸
可能對年輕觀眾來說,這是老派,但在現場來看,那群老觀眾卻如獲至寶, 該要伏線的爆笑點全部踩中。如果你曾是「壯志凌雲」或老湯的影迷,那實在不應該錯過。
紀浩基:Firestarter —— 改編 King 的三分險
作為史提芬京書迷,每次看到有人要改編他的小說時,都總覺得觸目驚心。
紀浩基:「蝙蝠俠:致命玩笑」—— 當美式漫畫被注入了致命的深度與黑暗
放下書本,可能會讓你發現,無論身處何方,多少也感覺到有點像葛咸城,而在每個葛咸城中,大概都有一個小丑,只是不一定找到蝙蝠俠而已。
紀浩基:喪盡癲才 —— 當尼古拉斯基治致敬尼古拉斯基治
在好玩的戲劇前,大家可以把理性都放下,重溫一下這個陪著我們香港一代人成長、從顛峰到低谷的演員。尼古拉斯基治徹底演繹了花無百日紅。許多事情來去都應該隨心,有時是人,有時是一個城市的盛世。
紀浩基:實體書最後堅持者的掙扎
有個實體書堅持者好友最近卻找到一個新觀點,就是即使書城存著你的 Amazon 電子書帳戶,其實也受控於一個 big brother,當然你希望 Amazon 雲端系統不對你進行審查,但萬一某個政權施加壓力時,很可能你帳戶中的一些言論激進書籍,就會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時候實體書的意義,就是無可取代。
紀浩基:「初創玩家」—— 關於初創企業的興起與幻滅
不少像 WeWork 這種初創公司,許多計劃都只是建立於空中樓閣,並無實際收入,卻不停被華爾街資金或其他金主吹捧,其原因是當初錯過了 Google 和 Facebook 的人都急著要尋找下一個「轉世靈童」,於是只要夠膽放狠話、形象嘩眾取寵、不停見報的,就自然成為眾人的吹捧對象,甚至替其護短和辯解。
紀浩基:彭美與湯美 —— 時代鬧劇的起點
關心這種實況劇和名人醜態八卦的現代人,這個就是你們快樂泉源的起點,值得花些時間回聖城朝拜。
紀浩基:「國王排名」—— 有經歷的,看了 40 頁就會哭
過去的童話故事都寫得太簡單,人世間怎可能會有完全邪惡的女巫?也不會有百分百善良的正派。如何認清人性、在複雜的人性中找出平衡,教會我們擁抱脆弱的自己,再成長出柔軟又勇敢的心,或許就是這個故事讓人動容的主因。
紀浩基:「我所看到的未來」—— 也會是港人預見的未來嗎?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Ryo Tatsuki)在 1999 年日本發表的漫畫「我所看到的未來」,就有種說不清楚的神秘準確性。
紀浩基:金魚妻 ——疫症時代的 C9 煲劇首選
就如中醫常說「吃得鹽多,腎不好」,此等鹽花程度(都是大露背,即使有露點,也只是上半身),既帶點刺激又恰到好處,剛好是 C9 能接受的最大極限。如果你能接受到「全裸監督」(The Naked Director)的話,這個也不會讓你失望。
紀浩基:創造安娜 —— 社交媒體的騙徒育成記
這種媒體騙徒是現代版的祈福黨,永遠給予受害人一個美好的應許之地,只要付出少許,就能帶你實現夢想,但夢想最後只有一個人能實現:通常都是他/她自己。
紀浩基:美式釣魷魚 —— 另類的極左出征
拜託!Netflix 和「魷魚遊戲」的主創人,切勿屈服於這種極左出征的政治正確暴力,在第二季加入黑人玩家啊!
紀浩基:81 號檔案 —— 沒有實物紀錄,就無法還原
有些時候科技方便了大家,但科技愈是發達,就愈是疏於保存,因為大家都覺得上個 Wi-Fi 就能找到。在看這劇的過程中,我不禁問自己,這些年到底有多少東西、畫面、故事、經歷已消失於我們的視線中?
紀浩基:「骨扒好嗒」—— 在下斜坡前緬懷創作之瘋狂
聽著都覺得瘋狂的劇情,但在自由社會中,不管如何惡搞,也不會收到貓王或甘迺迪家族後人之投訴,或申請司法覆核阻止電影上映。言論自由是你本身感覺不到它存在,直到一天被收緊了,才發現原來已經失去。
紀浩基:「毒魔:血戰大屠殺」—— 淺談日趨嚴重的成人電影兒童化
要不是花了不少成本做出精彩的特技,這部電影根本可以閉上眼睛當廣播劇去聽。過去能夠拍成電影的劇本,一般都是千錘百煉,但現在有了漫威這品牌做護身符,怎麼樣的劇本都能搬上大銀幕。
紀浩基:千萬別抬頭 —— 拳打左派偽善造假,腳踢右派盲目㒼塞
而導演和編劇最成功的地方,是影片同時間嘲弄左右兩黨,既諷刺左派操弄媒體的偽善和造假,但又譴責右派盲目的信仰和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