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Wong

|共1575篇|

性侵、逼婚、人口販賣:摩洛哥婦女的恐怖「餘震」

摩洛哥發生 6.8 級地震將近兩週,官方公佈的死亡數字已升至近 3,000 人,倖存婦女還要面對餘震以外的威脅。醫院爆滿、交通斷絕和物資不足,令她們難以確保經期衛生及安全分娩,再加上錢財盡失、無家可歸,更使性侵犯有機可乘。一些男性甚至在網上廣發訊息,鼓吹與未成年女童結婚和其他形式的性剝削。

全球南方之主,巴西也來爭?

國際政治重新洗牌,除了舊有的東西陣營,還有「全球南方」(Global South)這股新勢力,在今年的 G7 廣島峰會及金磚國家峰會成為焦點所在。印度以全球南方代言人自居,被視為與中國爭奪領導地位。但欲當盟主者,又豈止此亞洲兩國?南美的巴西及其再任總統盧拉,同樣虎視眈眈。

漫天烽火,烏克蘭樓價不跌反升?

受俄羅斯入侵影響,去年烏克蘭經濟萎縮 3 分 1,通脹率升了 4 分 1 以上,需要仰賴西方社會的數十億美元資助來替政府買單。但戰事持續至今,僅得靠近前線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樓市重挫,反觀西部的樓價增幅高達 75%,就連首都基輔北部的樓房也熱賣當中。為何漫天烽火之下,地産交易如此旺盛?

【Soul Monday】免費「樹洞」,聽你訴苦

真心說話難開口,尤其是在強調合群、重視形象的日本社會,再多辛酸也不易提起。長野縣兩名青年便自願充當「情緒垃圾桶」,定期在晚上安坐鬧市路邊,豎起寫上「 聽你發牢騷」的紙牌,讓陌生人來吐苦水,全程既不說教也不收費,將女子高中生的暗戀到企業管理層的煩惱,統統往「樹洞」裡倒。

阿米尼逝世一年,伊朗反頭巾抗爭何以失敗?

2022 年 9 月 13 日,22 歲伊朗女子阿米尼被指違反頭巾法,遭道德警察拘捕後 3 天離奇喪生。她的死亡引發全國反政府示威,成為 1979 年伊朗革命以來最嚴重動亂。但是一年過去,這場群眾運動未能促成政治轉型。加拿大籍伊朗裔自由記者兼政治分析師 Shahir Shahidsaless 於獨立媒體 Middle East Eye 發表評論,深入分析抗爭失敗之因。

反璞歸真:瑞典讓學童多翻書寫字

瑞典學童上月已重返校園,告別機不離手的日子 —— 當地很多老師選擇還原基本步,重新把教學重點放於實體書、安靜閱讀及手寫作業,減少放在平板電腦、網上研究及練習打字的時間。此舉回應了該國政客及專家對教育極度數碼化的質疑,認為重用傳統方式有助孩子打好根基,但部分學者難以認同走回頭路。

捉鬼滅奸:烏克蘭的暗殺行動

行軍打仗,最忌內鬼通風報信、通敵洩密。據「經濟學人」報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18 個月來,數十名賣國烏人成為暗殺目標,在俄軍佔領地甚至俄國境內被射死、炸死、吊死或以假酒毒死。特工默默清理門戶,烏府則裝作不知道。惟部分人憂慮,這些復仇行動缺乏明確戰略,有安全部門藉此坐大爭權。

航空業復甦,地勤工作更加高危

美國航空業高速復甦,但「華爾街日報」訪問多名機場管理層、地勤工人、工會代表、職業安全專家及業界顧問後,發現在那些為飛機加油、搬運行李、協助移動飛機等「幕後功臣」當中,工傷事故亦不斷增加。他們有的從飛機拖車摔下來,有的因貨櫃掉落而被壓傷四肢,甚至有新手在停機坪導致兩機相撞。

安穩太久,塔利班青年出國再戰

塔利班重掌阿富汗兩年,帶領國家邁向「和平」。一些組織成員、本地領袖和分析人士卻指,很多在衝突中成長的年輕士兵不甘安穩,已有數百名青年潛入巴基斯坦,與叛亂組織合作,令人再次憂慮暴力極端主義蔓延至阿國邊境。中美俄以至伊朗警告,「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或在當地捲土重來。

盧布疲弱,中亞受累

俄羅斯貨幣持續貶值,在 8 月 14 日一度跌破 1 美元兌換 100 盧布的重要心理關口。即使翌日央行緊急加息,有助阻止跌勢,但中亞多國因與莫斯科經濟高度一體化,已受嚴重打擊。加上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有數百萬人赴俄打工賺錢,廉價的盧布令這些外勞的匯款大減,更令這個內陸地區為未來憂慮。

【家賊!】博物館大盜何以橫行?

上週媒體廣泛報道,大英博物館一名職員就多件藏品「失蹤、被盜或損毀」一事被解僱。「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多名藝術品修復專家,他們皆指各館縱有防範,館藏失竊仍屬「家常便飯」,但賊人也不一定能轉手大賺。有些被盜文物遭熔掉,也有些價值天文數字的珍藏在黑市賤賣,更有的從此消失。

【Soul Monday】放鬆談心的美國「男團」

美國男性傳統上予人剛強的形象,再是難過也只會藏於心裡,更別說跟好兄弟吐苦水。直至近年,才有愈來愈多人坦承生活有所缺失,因而感到孤單、寂寞甚至不時憤怒。部分男士在聯誼組織 Journeymen 找到彼此,他們在大自然一同呼吸、一同冥想,並且學習敞開心扉談話,聊起各自的心碎與悲傷。

我在受難,你在度假:山火後的「兩個夏威夷」

夏威夷茂宜島(Maui)上週二發生美國現代史上最致命山火,至今死亡數字已突破 100 人。政府呼籲遊客離開,但仍有數千人留下來,更有不少人按原定計劃飛來,享受他們的夏日假期。很多島民怒指,這場天災凸顯所謂的「兩個夏威夷」—— 一個是為遊客而建的度假天堂,另一個是留給本地人的難活之地。

另類「脫英」:歐洲大學抵制英語?

在丹麥、瑞典、挪威、芬蘭這「北歐四國」及近鄰荷蘭,很多人能操一口流利英語。多間大學躋身國際排名,更有大部分甚至全部課程皆以英語教授。這種被語言學家稱為「領域喪失」的現象,引起不少北歐人憂慮母語將從學術環境消失。部分國家爭取恢復本土語言在大學的主導地位,卻遭受強烈反對。

產科沙漠:美國女性生育之難

低生育率的影響之一,是令女性更難生育。美國愈來愈多醫院關閉「門可羅雀」的產科部門,以免人手不足下勉強營運而造成事故。更多老化或鄉郊地區變成所謂的「產科沙漠」,全縣沒有醫院、分娩中心及有接生經驗的醫生和助產士。這有可能導致嬰兒健康狀況惡化,孕產婦死亡率更達到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追趕矽谷,多倫多爭做全球 AI 中心

美國矽谷作為科技業代名詞,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和龐大資金,但此龍頭地位正面對多倫多挑戰。彭博社報道,當地長期投資人工智能(AI),如今隨著商業機會迅速擴大,並充分利用其學術影響力,朝 AI 初創中心發展。「AI 教父」Geoffrey Hinton 更形容,這個加拿大最大城市現在是「創業活動的溫床」。

晝伏夜出:酷熱下的新生活模式

今夏美國各地錄得破紀錄高溫,日間天氣熱到令人難以忍受。部分人開始晝伏夜出,在凌晨時分醒來,把購物、運動甚至工作等日常活動,從白天推遲到較涼快的晚上才做,藉此避過烈日的煎熬。這種生活模式令深夜不再荒涼,還促使政府及企業調整設施及服務營運,創造出有別於尋歡作樂的夜生活經濟。

殺傷案連連,引發南韓人集體恐慌

半個月以內,有「治安強國」之稱的南韓發生兩宗隨機殺人事件,案發地點皆在光天化日下的地鐵站毗連之處,本已導致人心惶惶。隨後網上再湧現殺人預告,令市民的不安達至最高點,終日如同驚弓之鳥,不是見疑即報就是先跑為上,結果全屬虛驚誤報。多位專家認為,韓國人已經陷入「集體恐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