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迪倫 牧羊思維

|共32篇|

梁迪倫:霧霾來了

最近霧霾厲害,連中國南方各城都開始被受牽連,大家又再重新關注空氣污染的問題。上星期有一天我起床之後,發現當天香港的空氣質素處於紅色嚴重水平,呼籲老人家及小孩不要外出,家中窗戶應該緊閉起來。於是,我便走到五金舖,買了一個 3M 口罩,還提醒五金舖老闆自己都帶一個。老闆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揚,不知是對我的關懷有點覺得溫暖,還是對我走在街上帶著裝修專用的 3M 口罩而偷笑。

梁迪倫:文化之路難走,也有難得之人

上一篇說到新一代在香港文化路上一路走來的難處,現實與夢想的落差。然而,難走之路也有難得之人,近來我身邊便有兩位認識多年的朋友,在這些年間掙扎過後,逐漸在各自的文化範疇上建立成就,讓香港這片文藝乾涸的土地,得到新一點非商業性的滋潤。

梁迪倫:這一代人走在文化路上的心情

在香港,如果是 20 至 30 歲的年輕人,思想最常出現的掙扎,往往是夢想與現實的衝突。大家時常想:「在殘酷現實,經濟完全主導的香港,我心該投向何方?」因為在香港,有一些工作是比較容易搵食,大家都覺得是荀工,搵錢容易;但亦有一些工作是「硬野」,大家都勸你放棄,早點轉行,因為搵錢艱難,時常朝不保晚。但這些「硬野」,往往也是最具文化的工作,可能是畫家、音樂人、作家、設計師、電影工作者等等。

梁迪倫:應否改變自己去配合當地文化?

一位女性友人幾年前去澳洲工作假期的時候,認識了法國籍的夫君,二人結了婚生了小孩子。法國丈夫生性自由,並不要求我的朋友隨他回法國生活,反而跟著老婆回香港落地生根。在香港,他第一份工作是外籍教師,教授小孩子英文。我從他口中聽到法國人對港式教育與及怪獸父母的不屑和討厭。一年後,他最終受不住港孩的驕縱,抵不住怪獸家長的橫蠻,與及香港教育制度的無聊,毅然辭了職。他與我朋友決定夫妻檔合力開一間小餐館,烹調真正的法式平民調理,以真正法國人地道的口味去煮平民菜,準備一洗香港人對法式料理昂貴以及上菜緩慢的印象。

梁迪倫:在富良野我遇上世上最純粹的人

日本的北海道地大物博,山林處處。不少希望歸園田居的日本人,都會來到這日本極北之地落葉生根,不問塵世。那一天我在富良野心血來潮,決定前往一所在網上找到,地處偏僻的「私設萬華鏡學校」去參觀。這所博物館從市區駕車過去也要半小時,沿途是荒野森林,我一直在猜想這間萬花筒學校是甚麼來頭,開得這麼偏僻誰會過來呢?

梁迪倫:台灣年輕人如何看待創意,香港又如何?

今早看了一個「台灣大學生呼喊最想見的名人」人氣票選,第一名是林俊傑,第二名是蔡依林。當你以為台灣年輕人想見的 Top 10 都會是明星的時候,你會發現從第五名開始,那些人都不是明星,而是在各個界別有傑出成就、創意和在業界形成革命之風的創意巨人。

梁迪倫:我的唯一老師

跟那些令人尊敬的老前輩交流,往往就像跟族長交談一樣,可以憑他們多年經驗累積下來的智慧,告訴你一些預測或方向,感覺就像數據學。然而在商場上,大家往往十分平等,無分老少。因為拳怕少壯,但薑也是愈老愈辣,大家交流上多少有一種純粹是行家之間交換資訊的公平,平起平坐,並沒誰站高位,抑或誰是受教的人。

梁迪倫:孤獨的路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暗算」(The Accountant),片中主角是一位患有自閉症的數學天才。他一直幫犯罪集團擔任會計師一職,同一時間把犯罪集團的罪証暗地交給警察,把不法之徒繩之於法。他像踩鋼線般遊走於黑與白之間,危險處處,要獨善其身,不能有朋友及家人,註定是一條孤獨的路。這角色定位定得好,也許這種角色,就只有自閉症不喜歡社交的主角,才能勝任。

梁迪倫:為甚麼要開一間漂書館?

為甚麼一本有價值的書,到最後會面臨這種情況結局?而可笑是,像聖修伯里的「小王子」,在每一個人的家中都有一本,多年原封不動,但同時每年在書局中依然十分暢銷。紙由樹木而造,在這個世紀,環保議題已不能再漠不關心。如此,一些多年老舊巨著的再版印刷,不是十分可笑嗎?我把這個想法告訴身邊的朋友,才發現原來大家家中都有一堆擺了多年的舊書,不捨得丟掉,但擺著又肯定不會重新閱讀。於是,我便泛起了建立「漂書館」的念頭。

梁迪倫:企業家必須開會?

這 10 年內,在一家企業內變化最大的,除了是市場推廣的方式外,管理方式都改變了很多。明顯地,舊的管理方法逐漸被批評,反而愈來愈多新一代 CEO 提倡無為而治,相信並鼓勵員工自發性的上進,摒棄傳統擾人的 KPI 及層壓式傳遞命令、早會、以及匯報等。在香港當中尤為有名的當然是前一田 CEO 莊偉忠先生,絕對是這新派自由管理作風的表表者。

梁迪倫:餐飲業千奇百趣系列 01

在餐飲服務業中,時常遇到很多怪客,讓人無奈也很氣結。多年以來,我跟我的伙伴同事時常說笑,希望把這些怪客不文明的行為,記錄成書,命名為「餐飲業千奇百趣」,希望大眾閱讀之後,學會尊重別人,體諒服務業從業員。而在今天假日,其中一間分店就發生了一個故事。

梁迪倫:小確幸是天堂還是地獄

這個週末,來到台灣,為了光顧一間咖啡店。這一間咖啡店,由一對香港夫婦創辦。他們原本是攝影師和記者,走遍世界各地,認識文化和生命。幾年前,他們對於在香港的生活感到窒息,於是把多年來的積蓄,投資過來台灣,創立了一間充滿靈性及氣質的咖啡店。咖啡店內的傢俱都是北歐舊物,菜單都是店主每天親自到菜市場挑選新鮮食材烹調的精巧美食。一間咖啡店最重要的元素,美食、咖啡、裝飾,還有象徵咖啡店靈魂的老闆,每項都沒有得挑剔。然而,這一次過來,是因為他們經歷了三年的營運之後,決定結業了。所以我專程過來台灣,為了作最後的支持,並希望當面祝福夫婦二人,希望他們之後的路向繼續順利。

梁迪倫:日本人服務質素下降的啟發

剛從東京旅行回來,發現日本的服務業,相比以前的感覺有點略為遜色。從前,來到日本,從事飲食服務行業的我,總會訝異日本人服務的態度與深度。他們的謙卑及無微不至,很多時會令到作為客人的我感到不好意思。有人說他們這一種奉獻心態是沿於從小的國民教育,以致你在讚賞服務態度時其實是在稱讚日本人整體的國家氣節和教育。

梁迪倫:人望自由

我踏入創業的年期不知不覺已進入第八年。從 22 歲開始創業,涉足需要大量人力資源的餐飲業。在這一個世代,租金上漲,貨源昂貴等問題,硬著頭皮都可以撐過去。可是人力資源短缺的惡性循環,卻是每一間餐廳都正在面對的夢魘。

梁迪倫:融資與天然增長

很多企業家大老闆,都提醒香港的年輕創業者,不要把目光放在香港之上。歸根究底,源於香港只有 700 萬人口,市場太小。而你在香港辛苦幾年小有成就,往往因為文化不同,而不能拓展到其他城市。因為本來香港就是一個與別不同的城市,其他城市很難複製。而且行業本身已規限了可能的發展。如你不是為了興趣,而是真的想致富,或許要審慎思考,你該投身的行業。

梁迪倫:網絡評價的真偽

一間餐廳最重要的宣傳方法是透過客人口耳相傳的口碑。從前社交網絡還未發達的時候,口碑傳播依賴面對面人傳人,覆蓋率很低。因此地利位置的優劣與及廣告費的多寡,相對較為影響一間餐廳生意的好壞。然而時至今天,網絡發達,不過在餐廳評價網站裡,明眼人會發現,今天的評價未必如以往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