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至今才 20 年,疫症如沙士、中東呼吸綜合症、伊波拉病毒、禽流感、豬流感和現在的武漢肺炎卻已頻繁出現。對於天災,人類在建築和都市設計方面早有對策,例如為地震帶的房屋加設避震功能、減少活火山區域的人口密度等。但面對病毒爆發,未來的城市規劃又有甚麼抗疫良方?
Kent Liang
|共106篇|
你懷念有身體接觸的日子嗎?
「握手?不了。攬一下?咪搞。」疫情之下,社交距離有多遠隔多遠,身體接觸可免則免,可是這樣的情況,你能維持多久?摟肩搭背的日子不再,有人開始記掛相擁時的溫暖,但觸碰彼此除了是表達情緒的方式外,原來也是人類進化遺留下來的天性,對身心發展大有裨益。
【全球適用?】俄國民眾示範網上「示威」
非常時期下如何示威抗議?在俄羅斯,有民眾因為失業、國家沒有提供經濟補貼和總統普京意圖修改憲法延長任期而感到憤怒,但礙於禁足令,他們不能上街遊行,於是一眾「戰鬥民族」便把戰場移師網絡。
武肺過後,別期待嬰兒潮?
災厄過後,黑暗轉趨光明,人們對未來重拾希望,從而誘發大大小小的嬰兒潮。如今武漢肺炎席捲全球,多國經歷沉重陣痛,疫情雖未完結,但已有人討論它會否像其他「雨後彩虹」一樣,短暫激發生育率,而 Vox 媒體便引述專家意見指出:武肺的情況遠比過往的例子複雜,嬰兒潮也許不會出現。
美國喬治亞州復市,要錢要命自己揀?
美國喬治亞州州長肯普(Brian Kemp)近日宣佈解封措施,准許髮廊、紋身店、按摩店、保齡球館和健身室等場所在當地時間 4 月 24 日重開;27 日起,餐廳、私人會所和戲院也可恢復營業。然而,在武漢肺炎陰霾纏繞不散的情況下,復工的決定在州內引來兩極意見。
【武漢肺炎】殯葬工人的故事
對某些人來說,死亡只是一堆毫無意義的數字,但就殯葬工人而言,則是血肉俱全、真實存在的屍體,每逢工作,就要面對生命的離散。武漢肺炎至今造成全球超過 18 萬人死亡,一場病毒大流行除了使他們疲於奔命,也造成心理上額外的煎熬。
城市生活讓野生動物更為聰明?
即使在人煙稠密的市區,野生動物皆隨處可見。也許是天然食物不足,也許是習慣成自然,許多時候牠們都選擇吃人類的餘食。久而久之,牠們都學懂了如何在街巷之間找食物,甚麼時候出現在甚麼地點能飽腹一頓…… 城市的生活模式讓野生動物變得更聰明了嗎?英國廣播公司嘗試找出答案。
武肺後,知名學府危機才開始
武漢肺炎重創美國校園經濟,可牟利的校際運動比賽和交換生計劃取消、校內商戶停業、愈來愈多學生要求退還部分學費,令當地院校收入大減,有學府更損失接近 1 億美元。然而,部分教育界人士認為,即使一切雨過天青,高等學府的財政亦未必能迅速復甦,因為它們還要面對第二波危機 —— 收生不足。
為何優先解封書店?意大利官員:書乃當下必需品
意大利上週宣佈延長整體封鎖措施至 5 月 3 日,以助繼續防疫,但書店、文具店和童裝店等小型商舖則獲豁免,並於近日優先啟業,為恢復經濟鋪路。然而,部分店主和員工認為局部解封的做法操之過急,而且意義不明,防疫之路恐怕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東外來勞工的悲歌:失業、挨餓、武漢肺炎
中東的波斯灣國家,長期依賴由亞洲和非洲輸入的廉價外來勞工來發展經濟,但一場武漢肺炎,令潛藏的問題無所遁形:一方面,2022 世界盃主辦國卡塔爾繼續冒險趕工、建設球場;另一方面,經濟不景導致大量人失業,對缺乏政府幫助的外來勞工來說,病毒的恐懼只是其次,解決飢餓才是燃眉之急。
足不出戶的時代,「週末」在哪裡?
疫情持續,人人被迫「宅」在家中。披頭散髮懶得打理,日常就是穿著睡衣工作、上課和網上購物。每天做著近乎重複的事,閒日和假日的界線逐漸模糊。在深居簡出的日子裡,週末還是那個「週末」嗎?
前線醫護的心病:道德創傷
歐美國家疫情嚴重,呼吸機和快速測試劑等醫療用品供不應求,在有限資源下,醫護人員被迫決定要「拯救誰」和「放棄誰」。掌控生死大權的他們,即使最後成功治好部分病人,也難抵心中的罪咎感,從此影響精神健康,甚至患上「道德創傷」。
【咱們回家】全部留學生都能回中國嗎?
武漢肺炎蔓延全球,中國倒成了「最安全的國家」。海外同胞為避疫急欲回國,不惜花過萬美元,直航回歸祖國懷抱。有人買不起或不願買,遂請中國派包機接送,但「紐約時報」指出,北京政府或因此面臨兩難局面:接人回國便憂慮「輸入病毒」;不接卻又怕被指「無法保護每一個中國人」。
疫中產子:準爸爸不得入產房
為對抗疫情,德國政府上週宣佈多項措施,其中包括「限制醫院探病人數」,指引看似正常不過,但「德國之聲」指出,政府沒有為此作詳細說明,導致各家醫院做法不一,探病次數、探病家屬的年齡限制等各有出入。然而最令孕婦憂慮的,是醫院禁止她們的丈夫進入產房,懷胎十月的最後關頭,伴侶卻不在身邊。
當不夜天的賭城,遇上武漢肺炎
因應防控武漢肺炎,美國內華達州日前宣佈暫停一切非必要商業活動,為期 30 日,賭場、酒吧、健身中心和髮廊等皆在其中。禁令一出,以博彩業聞名世界的不夜城拉斯維加斯隨即變得冷清,大量員工失業,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飾,如今也只剩下黑暗的輪廓。
【勝利在望?】中國「零確診」後的隱形炸彈
武漢近來宣佈市內肺炎確診個案「零增長」,消息一出,外界隨即質疑中方「隱瞞事實」,雖然地方官員堅稱數據客觀真實,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警告「不應為零增長而瞞報漏報」,再度引起猜測。在美國,有衛生專家則認為,「零確診」是不成熟的說法。
沒火神山的南韓,如何應對病床短缺?
武漢肺炎在內地爆發之際,醫院病床供不應求,中國政府因而用 10 天速建火神山醫院,接收大量病人。如今疫症蔓延海外,南韓確診個案在上月底連續出現單日破百的情況。同樣面對病床短缺,南韓沒有光速建設,而是應用醫院裡常見的做法:分流。
歷劫生死的她:不要遺忘被擄走的人
博科聖地(Boko Haram)是尼日利亞的伊斯蘭極端組織,他們常把綁架回來的女子訓練成「死士」,以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Balaraba Mohammed 便是其中一人,她曾被三度強制參與自殺式任務,但智慧、運氣和命硬使她最終都能全身而退,甚至重獲自由。
【似曾相識】一代年輕人前途,換一個平等社會
去年 10 月,智利地鐵加價約 4 %,一群高中學生因而發起「跳閘」運動表達不滿,不少民眾隨即群起響應,大規模示威浪潮由此爆發,國家陷入僵局。眾多未成年學生加入抗議行列,即使明知有入獄風險,仍決定上街遊行,只為爭取完整的民主制度和社會平等。
強力宣傳工具:地圖
面對政治爭議,許多國家都愛打資訊戰,大肆宣傳自己的德行和對方的醜陋,以爭取人們支持,同仇敵愾。於是政治變得無處不在,經濟、體育、藝術、遊戲、教育等皆有政治的身影,當中還包括了: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