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度琳 鐘擺人生

|共23篇|

潘度琳:在光影中,懷念張國榮

說到張國榮,我總會先想到他在「家有囍事」的演出。初看此電影時年紀還很小,但已經在張國榮身上看到一個成為巨星的條件 —— Versatility(多才多藝)。演過「胭脂扣」裡那個痴情的十二少,也曾是個經常六神無主的書生寧采臣,轉眼居然可以演喜劇,好笑程度還不亞於周星馳,張的「搶戲」程度絕對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當年的我還是用 VHS 看電影,和妹妹在家中翻看了 50 多次「家有囍事」後已經可以把對白倒背如流。沒想到那 VHS 仍然被我收藏在抽屜,哥哥卻已經走了 15 年。

潘度琳:九百萬種的孤獨和寂寞

讀到有關英國設立孤獨事務大臣一職,不免有點唏噓。這大概是地球上第一個孤獨事務大臣,沒有先例可循或前車可鑑,在現代社會中的悲哀誕生。寂寞是人類社會當前的重大議題。恆常感到寂寞的英國人達到 900 萬之多,而且佈滿各年齡及階層 —— 老年人 1 個月不跟人說話連繫;有大約一半的殘疾人士會無緣無故感到寂寞;超過一半的家長亦曾經面對寂寞問題而感到不知所措;感到寂寞及被孤立的比例更達 6 成……以一人之力面對龐大的孤獨人口,本來就是一件很孤獨的事。

潘度琳:抗戰二十年 —— 由雪花血路走到放下屠刀的 Frances McDormand

「廣告牌殺人事件」橫掃英國 BAFTA 頒獎禮,Frances McDormand 輕輕鬆鬆摘下最佳女主角一獎。穿著紅黑色長裙上台領獎的她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她指著自己的裝束語帶雙關地說:「明顯地我不是一個跟規矩做事的人」引來全場笑聲。的確,當晚大部分女星也響應了「#metoo」運動而穿上了黑色晚禮服以譴責電影界性侵一事,沒有跟 dress code 的 Frances 難免顯得格格不入。同樣,她在「廣告牌」中的得獎角色 Mildred Hayes 也並非一個跟隨社會指引或是順從規矩的女性,在戲中不斷以激烈的手法挑戰警方以及民眾。

潘度琳:Unnatural —— 再次找到追劇的理由

石原收起了甜美的笑容,換了一頭短髮,倏地由注重外表的花瓶美女變成背負著故事和經歷的職場女性,似乎真的投入了三澄美琴法醫的這個角色。戲中的三澄說過:「我們只是法醫,只需要找出死者的死因,在哪裡死去,查案的事就留給警察去辦吧。」聽起來帶點感慨,也顯出了歷練。試想我們初出茅廬之時,誰不是覺得可以憑著一雙手做到奇妙而偉大的事情?

潘度琳:FRIENAISSANCE —— Friends 的再復活

Friends 在美國再度風行,Netflix 功不可沒,是它令這套劇的觀眾層擴展到 90 後甚至是 00 後。在芸芸著名美劇中,「Friends」於 2015 年被 Netflix 選上成為主打經典 sitcom。新一代愛上 Friends 除了因為笑話經典外,還因為一種鄉愁。科技發展得太快,令這一代人跟上一代斷層愈陷愈深,他們難以了解父母一輩年青時到底經歷過甚麼,而當時的紐約又是怎樣的光景。這套劇恍如一扇回到過去的門,重塑了社會在 90 年代的精神面貌。

潘度琳:前度

想不到今天會在尖沙咀街頭碰到前度。分手很多年後的今天,我又再讀到這個「教授論」。我發現當年這個中年未發福的人教會了我很多有關電影和文學的種種,當然還親身示範了人性的虛偽,令我看見自己的脆弱和無知,失戀確實有令人一夜長大的威力。雖然事隔多年,但恕我始終未能真心說感謝。跟一個曾經最熟悉的人變陌生,心裡的感受難以形容,並非一封信能道出。但我確信當有天你能夠離開你曾經眷戀的風景,勇敢踏上旅途,尋找下一個目的地,便證明你與那段過去劃上句號,從短期課程畢業。那封信要不要寫,都不再重要了。

潘度琳:「何者」—— 獻給徬徨的大學生

「何者」要說的不只是朋友之間的競爭,還有年青人在「為找工作而討好別人,埋沒自己」一事上的心理掙扎。就讀不同學系的朋友本來各有理想,但時勢迫人,在大學最後一年要把愛玩的一面收起,明明內心不安又空洞,也要向別人推銷自己是個獨一無二的人。儘管如此,大學生在面試上還是不停受到拒絕和打擊。為了得到大企一職,他們還要與已畢業的校友打好關係,展現出那種「有如齒輪一樣低調而刻板地工作直到退休」的熱誠。

潘度琳:一個人吃飯

在網上讀過一篇文章才知道,單獨吃飯的人的飢餓感會比一般人高,而且吃完又很快會餓。根據研究分析,由於社會變得愈來愈複雜,吃一頓飯有時也會變成激烈的討論,少不免要附和別人的價值觀,才可換取一刻安寧,因此寧可獨自吃飯的人愈來愈多。但由於跟外界的連結被切斷,令這些人產生了孤立感,漸漸便會透過增加食量來尋求慰藉。

潘度琳:當大家都是網內人,誰還是無辜?

透過一宗悲劇,小說想說的是網絡的魔力,網絡欺凌甚至可以把一個人從懸崖邊推下去,殺人不見血。但在網中的所有人也是共犯 —— 留下不負責任的留言、對欺凌視而不見的人都責無旁貸。當我們自詡文明,卻原來一直處理不了內在日益滋長的惡念,不知不覺間使世界倒退,變得更醜陋。

潘度琳:曼徹斯特警隊——如何由榜尾變成「班霸」

自從曼徹斯特於 5 月份的恐襲發生後,城市的焦點不期然放在 Greater Manchester Police 身上。基於「吊橋效應」,民眾在恐慌之中定會更靠近政府及警方以求保護,而 GMP 的確沒有令人失望,不論在疏散人群,拘捕疑犯,到及後在 Facebook 以及 Twitter 上不停更新有關恐襲消息都極為迅速,乾淨俐落,靠著網絡的力量, 贏了不少掌聲。

潘度琳:如果幸福要收費

如果要你在幸福上加一個價,那會是多少?你可能要先解答一個基本的問題:對你來說,幸福是甚麼?是在一個無端早起的清晨看見日出?是在春日的街道聽到孩子們清脆的笑聲?是跟伴侶倚在沙發上看肥皂劇的一個小時?Jonas Karlsson 的小說 The Invoice 可能會給你一點啟示。

潘度琳:沒有 Michael Nyqvist 的「龍紋身」

Nyqvist 不是典型金髮高大綠眼的瑞典男明星。他一頭黑髮、皮膚粗糙、眼神冷峻、五官也非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種(雖然有不少人說他的臉跟普京有七分相似),但「龍紋身」的導演第一眼就看上了他,因為主角 Mikael Blomkvist 這號人物其實是原著作者 Stieg Larsson 對自己的投射。

潘度琳:在黑暗中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

前陣子新居入伙,忽然設計師上身,希望設計一個「北歐風格」家居。在網上搜索,發現香港有不少室內設計師也標榜自己的設計帶有「濃厚的北歐風」。從照片及文字中可歸納出,只要有木地板,加青綠色的地毯,配一張米色布藝梳化,或是一張木製的飯桌又或是咖啡小茶,已可以 80% 肯定會被評定為北歐設計了。然而我左看右看還是覺得那些裝潢欠了點甚麼。

潘度琳:「樹大招風」的三大賊王

林家棟扮演季正雄,深沉而冷竣。一刀刀捅進別人的腹部,望見血流如注而毫無懼色,似乎這才是吃那口大茶飯的真相。林能夠得獎我絕不意外,他的演技無疑較另外兩主角稍勝一籌,但更重要的是他有種令人心寒的氣場。別人說他做戲本來就是皮笑肉不笑,因此與這角色是絕配。

潘度琳:「東京白日夢女」小團圓結局

「東京白日夢女」終於播畢,三位主角小雪、香與倫子的白日夢故事也隨之而落幕。曾經介入過別人婚姻的小雪,在街上閒逛著時遇上了前度。兩人縱然曾經極為親密,小雪卻無法一下子認出他。現實就是殘酷,前男友看來總是比分手前好,他已是兩個小孩的父親,身上散發出一種家庭帶給人的完整和快樂。

潘度琳:「東京白日夢女」——都到了這種年紀

都到了這種年紀,煲劇不再是找虛幻世界的娛樂,而是把現實世界所發生的事情重頭看一次。看「東京白日夢女」便覺得 déjà-vu 不停出現——這個情節好像在哪裡見過 ,是多少年前的事呢?是哪個朋友的經歷?抑或是朋友的朋友?已經分不清楚了,大抵這個社會過了三十的尋愛女性都自然被歸為同一類,一個人的失敗經歷總會被包裝成為都市傳說,聽得多都以為是自己身邊發生過的事,這就是中女的共同話題與回憶。

潘度琳:校對女王華麗與樸實的掙扎

幸人為了寫紀實文學而四出尋找活故事,他找到電纜維修工人﹑兒童遊樂場維修員等人做訪問,合輯成名為「東京 Side B」一書,以表揚為社會默默貢獻的一群。因為這本「東京 Side B」,悅子明白到沒有這些默默耕耘,做著重複的工作的人,社會將變得混亂甚至不能運作。有如飛機每顆細小的螺絲一樣,微小而不顯眼,但缺一不可,否則便會影響航機安全。

潘度琳:Molly 的最佳位置

作為 St. Bartholomew 醫院的驗屍官,Molly 的工作是面對冰冷的屍首,找出他們致死的原因。 可能因為工作時無用說話,她是一個頗為安靜沉鬱的人,面對著她一直傾慕的 Sherlock ,Molly 變得更加寡言而不擅詞令。如果你還記得第一季的片段,當與 Sherlock 說話時,Molly 總是低著頭,眼角從下而上的看著 Sherlock,結結巴巴地說出不太完整的句子,說的時候嘴唇還會顫抖,自信基本上完全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