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

|共265篇|

污染、暖化…… 是誰殺死了精子?

研究顯示,1973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多地男性精子濃度從每毫升 1.012 億,跌至每毫升 4,900 萬,降幅達 51.6%;同期精子總數亦由 3.357 億下降 62.3% 至 1.266 億。學者擔心,精子質量持續下跌,會降低繁殖能力。但為何精子質量愈來愈差,甚至已影響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污染也許是原因之一。

這個冬天不太冷:瑞士滑雪產業危機

過去一年,歐洲經歷嚴峻的氣候危機,踏入 1 月,多國氣溫又創下最高紀錄,許多滑雪勝地甚至缺雪。對於瑞士來說,冰川和積雪是歐洲供水的重要水庫,其影響更令人擔憂;種種變化也對瑞士滑雪產業構成風險,業界改用人造雪取代,對環境影響又有多大?

寄生蟲會隨暖化消失,卻不是好事

傳播萊姆病的蜱蟲、傳播瘧疾和寨卡病毒的蚊,以及令人感染南美錐蟲病的接吻蟲,皆因氣候變化而擴大其活動範圍。但寄生物種因和暖天氣而活躍的情況,原來只屬例外。上週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表明,在多達 85 種寄生蟲當中,大部分數量會在 140 年內減少,對整個生態系統敲響警號。

【*CUPodcast】ESG 傾呢啲:展望 2023,拯救氣候新出路

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低碳想創坊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莊陳有、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一起討論對來年的展望,政府會否實踐 2050 年碳中和藍圖具體計劃,包括引入公義轉型概念,並徹底淘汰化石燃料等,力求擺脫氣候危機。

全球暖化,白蟻禍延萬里

達爾文澳白蟻(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在 1.5 億年前就與恐龍共存於世,並作為祖先物種的最後倖存者活至現在。這種巨型北方白蟻具有極強破壞力,近年氣候變化令溫度上升,更讓喜熱的牠們胃口大增,不斷擴大活動範圍,南下蠶食更多地方。惟專家警告,受全球暖化影響,白蟻之禍已非地區性問題。

FTX事件後,加密貨幣結合碳交易會是好生意?(下)

傳統碳權的計算,可能來自數千個不同的環境項目,很難進行比較。但化為加密貨幣之後,不論是 JustCarbon 的 JCRs,或是 Moss.Earth 的 MCO2s,標準都是一致的。每家公司都可以決定碳權的範疇,例如將植林的成果,轉變成標準化的碳代幣。但仍有不少人對此機制感到懷疑。

在歐請留意:海象出沒,保持距離

遇到「一條小抹香鯨,擱淺喺沙灘」,身為泳客可能想淋水拯救。不過如果在海灘的是一隻海象,靠近前請想清楚。歐洲各地時有發生海象靠岸事件,引起公眾關注甚至駐足圍觀。最近海象索爾(Thor)來到英國漢普郡海灘,有海洋慈善機構便要求公眾與之保持距離。

施彼理:ESG 所謂何物?

早前言論引起爭議的前滙豐負責任投資主管 Stuart Kirk,今年夏天離職之後,重操故業,在「金融時報」每週撰寫投資專欄。他在 9 月的復出之作提出了一個有用的論點:我們在談論 ESG 的時候,往往混淆兩種意思。其一,是 ESG 因素對投資回報的影響;其二,是相關業務運作對 ESG 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