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如何渡過寒冷的冬天?香港人有很多 BBQ 的經驗,但有沒有想過,BBQ 要成功,必須懂得生火,而此技能更是人生必須的知識?可不可以將在香港圍爐生火的經驗,轉而在英國造一個自然的火爐,與你渡過冬天?
專欄
|共3816篇|
Moyashi:無職轉生 —— 重來的人生可否是勵志
所有人的人生路都充滿無數大大小小的轉折,你自問把握了多少?有多少是事後回想才發現錯過?又有多少是自己沒有珍惜而溜走?「重來」可以是一種機遇的象徵,機遇來得太好不代表不勵志,現實世界中,無數人即使有第二三四次的機遇都抓不住。
唐明:不要扮「停止謠言」那個智者
和公眾利益最關切的,譬如天災、疾病、糧荒、市場風險的「謠言」,譬如選舉舞弊、疫苗副作用之類,永遠是止不住的,沒有人會自稱「智者」,只能是將信將疑。考核謠言的標準,英語有金句:「甚麼也不要信,直到聽說正式否認。」(Never believe anything until it has been officially denied.)
李衍蒨:吸血鬼謀殺案
警方於現場搜證時在廚房發現血跡,認為兇手有機會「品嚐」過 Lilly 的血液,因而被廣稱為「阿特拉斯吸血鬼」(Atlas Vampire)。
劉偉民:澳洲自由了(上)
為甚麼給你自由,竟然有人不要呢?原因很簡單,新世界生產的葡萄酒,並非因為歷史背景或當地飲食文化而衍生出來,釀酒不是給自己喝,前提是出口市場。
Ryan Fung:從中電業績到財政預算案
香港官僚思維一向不夠斬釘截鐵,另一個例子就是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雖定下時間表在 2035 年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表面上是為減碳做事,卻不同時為入手電動車提供更多誘因,只有「電動車一換一計劃」,做一半不做一半,算是一項思慮不周的政策。
鄭立:捍衛江山 —— 所謂中立就是同時得罪所有人,你準備好了嗎?
連小品遊戲都讓你知道,中立不是兩邊都不得罪,而是得罪所有人,偏偏現實的人不知道,還以為中立很好玩。
Percy Leung:疫下的香港藝術節
基於武漢肺炎疫情關係,只有寥寥可數的音樂會能如期進行。不過,本年度的香港藝術節,節目雖然沒有往年的豐富,但仍會於 2 月 27 日至 3 月 26 日期間,在網上及少數場地現場舉辦。
夕立:日本當代追星文化有甚麼不同?—— 看「神推」動畫
為甚麼在這種新型追星文化中,親衛隊等大型組織卻愈來愈少見?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隨著雙方的距離拉近,偶像對粉絲的承認變成了整個消費的一部分。
鄭立:科學地寫感情,感性地寫科學,快樂地寫悲傷,認真地寫笑話
而在寫作之中,寫法與主題的落差,可以提升文章的趣味,所以我一直以此方式去寫。在娛樂別人之前先娛樂自己,寫出一些自己想見到的組合。
Moyashi:手工製作的自由
地下化與手作化恐怕是香港未來的趨勢,只有付出金錢及勞力的代價才能獲得少量的自由。
包大人:政府加稅差勁的公關
令市民反感的是,政府抗疫胡亂揮霍,製造很少人用的銅芯口罩,訂了效果受質疑的科興疫苗。政府加稅,市民會反問,你花了我們的錢去哪裡?
鄭立:馬沙之反擊 —— 點解太空孫中山要搞破壞?
瘋狂向對方作出破壞,其實就是瘋狂的頑固閉塞,這兩者是共生的。愈頑固的既得利益者,就會導致愈大的暴亂。馬沙可能和毛澤東很相像吧?如果我們只是叫人不要破壞,卻沒有叫人不要頑固,悲劇是不可能停止的。
Hallie Tam:Men Crush 系列 —— Alain De Botton
可見 Alain 厲害的地方,是他將學術知識貼地化,融入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實際地利用知識改善人生。
方俊傑:孤味 —— 帶有無形殺傷力的老套
電影甚至沒有為了討好今日潮流,而強調一連串金句或所謂精彩的場面。它很淡,但若觀眾代入到,卻會跟角色同喜同悲。
Moyashi:吃飯前請先登記,並證明你並非機械人
香港政府可以照辦煮碗,像網上登記時剔選哪個是單車以證明自己不是機械人般,立法要求食客每次都要測試,剔選「漢奸」的相片,諸如黎智英、黃之鋒,還有陶傑,選對就是品格良好的大國國民,特此恩准你有飯吃。
唐明:愛全人類的漂亮口號
倒是每一次聽到這種為全人類著想,為大家好的漂亮口號,就有點驚悚,正如特區政府強制實施的「安心出行」,令人聯想起巫婆塞給白雪公主的毒蘋果 —— 愈是叫人安心,愈是令人不安心,不是嗎?
李衍蒨:LA 凶殺大宅之謎(下)
在其屍體旁邊,搜索隊伍找到了一個鎚仔、一些空藥瓶,以及由但丁(Dante)寫的「神曲」(Divine Comedy)。
包大人:ESG 公關大趨勢
ESG 已不再是企業塗脂抹粉的化妝,而是成長和生存必要的一環,對公關而言,也是要深入研究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