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妙奇

|共221篇|

人們生活更健康,可為國家省多少錢?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每年消耗巨資照顧吸煙、酗酒或運動不足的人;假如這些人改變生活方式,例如改用電子煙、減少攝取酒精及增加運動,將可為 NHS 節省多少開支?倫敦布魯內爾大學商業經濟學教授 Francesco Moscone 就進行有關研究,他於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表明,這些輕微轉變,將能大大降低醫療服務成本。

中國購物平台 Temu,能與亞馬遜匹敵嗎?

去年 9 月面世的中國購物平台 Temu,以琳琅滿目的廉價商品作賣點,宣揚用戶「可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截至 5 月,其應用程式已在 48 個國家上架,在美國有超過 1 億活躍用戶。消費歷史學家 Wendy Woloson 認為,該平台滿足了美國人對便宜商品與新奇體驗的渴望。美國新聞網站 Vox 分析了該平台的興起。

薯片公司如何決定口味?

1948 年英國零食公司 Walkers 開始生產薯片,1989 年被美國百事公司收購,旗下 Frito-Lay 目前在超過 200 個國家銷售 Lay’s 薯片和 Doritos 墨西哥脆片等產品,更不時因地制宜推出不同口味。例如,泰國有售的一款千層麵口味薯片,在意大利卻並沒上架,後者的口味選擇亦較少。英國「衛報」走訪 Walkers 的萊斯特總部,探討他們如何決定全球的薯片口味。

全球最大的基本收入實驗:一筆過資金援助或更有成效

2008 年成立的非牟利慈善組織 GiveDirectly,一直為東非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現金援助。他們同時進行全球最大型的基本收入測試:從 2016 至 2028 年,每月向肯雅農村地區約 6,000 人提供略高於 20 美元的現金,另外還向數以萬計的人提供短期或不同形式的金錢援助,意圖找出哪種現金資助方式最能幫助低收入家庭。

日本人已掌握久坐的奧秘?

自 2020 年疫情封鎖以來,人們減少出勤而在家工作,發現自己坐著的時間更長,增加失眠、抑鬱、肥胖、心血管問題和死亡風險。2011 年一項針對 20 個國家的研究顯示,日本人坐著的時間最長,平均每個工作日約為 420 分鐘。此外,該國自古以來已有席地而坐的傳統,涉及深厚文化、政治和宗教底蘊。「日本時報」近日就以「坐」為主題,剖析日本人「坐的文化」,探討他們是否已掌握正確坐法的奧秘。

礦物變成養活世界的關鍵?

跨國礦業集團英美資源(Anglo American),正在英國北約克郡 Woodsmith 礦區開採一種俗稱為「金粉」的雜鹵石(polyhalite)。其礦床是由二疊紀時代的沉積岸層所形成;1930 年代在約克郡以至德國及波蘭均有發現,惟一直被忽視。該集團遂提出變革,開採雜鹵石用作礦物肥料,既可重振英國的採礦業,更有助提高全球糧食產量。

通脹放緩了,為何物價依然上升?

美國勞動市場及經濟增長回勇,但不少民調顯示,民眾普遍依然認為經濟低迷、物價高企。有些人或會歸咎於通脹;然而,去年 6 月物價指數雖較前一年上漲 9.1%,達至 40 年來最高,但到了今年 9 月,價格比前 12 個月上升僅 3.7%。專家指出,通脹正在放緩,但價格並未回落,而且將難以回復過往水平。

氣候變化會改變動物的大腦與行為?

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令地球溫度急升,降雨量和季節驟變,以及海洋酸化。許多物種正面臨生存環境的劇變,甚至影響其大腦和神經系統。美國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生物學家及神經科學家 Sean O’Donnell,試圖找出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物種的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以及牠們在適應環境時的可能反應。

對抗「孤獨流行病」,重新審視交友偏好

研究顯示,良好的朋友關係,有助人們更快從疾病和手術中康復;於青少年、為人父母或老年階段,孤獨感均較低。這些研究大多針對交友帶來的好處,卻較少涉及如何建立友誼。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Jessica D. Ayers 近日於網上撰文,重新探討人們的擇友偏好,或有助對抗孤獨流行病。

養寵物如何更環保?

全球寵物數量或已增至 10 億以上,為環境帶來沉重負擔。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研究,肉類狗糧和貓糧每年產生約 6,400 萬噸二氧化碳(CO2),相等於 1,250 萬輛汽車的全年排放量;每年生產貓、狗乾糧的佔地面積,是英國總面積的兩倍。如果想以更環保的方式飼養寵物,應怎樣做才好?

萌島:可能是英國最快實現安樂死的地方

英國自治的皇室屬地萌島(Isle of Man),其議會近日提出一項「安樂死」法案,使該島可能超越其他英屬群島及許多國家,成為首個准許安樂死的地方。根據法案,年滿 18 歳、預計剩餘壽命不足 6 個月,並於該島上居住至少滿 12 個月人士將合資格申請,在這個人口不足 84,000 的島上正掀起爭議。

「不滅的化學品 PFAS」即將被消失

PFAS 有「不滅的化學物質」之稱,因其難以消除,日常產品、雨水、土壤和人體皆有之。英國和歐洲有超過 2,100 個地點的 PFAS 含量超標,可能會致癌及破壞內分泌系統。PFAS 化學品的全球社會成本,每年更高達 17 萬億美元。科學家正研發更低成本的方法,消除 PFAS 對環境的永久損害。

多語言人士:語言轉換會改變個性思維

倫敦伯貝克大學應用語言學教授 Jean-Marc Dewaele 成長於比利時,切身感受到類似情況:「我幾乎都用法語來閱讀和寫詩,在家裡卻大多說荷蘭語。換上學者身份時,我就是英國人 —— 無論在措辭、態度或習慣上。」他曾對 1,500 名多語言人士進行研究,80% 的人表示其行為會因語言而異,他認為這跟語言引起的「情感共鳴」效應有關。

每日服用阿士匹靈,或弊多於利?

全球有數百萬人每日服用阿士匹靈。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一直建議以該藥物預防心血管疾病;惟去年兩項臨床研究顯示,對於 60 至 69 歲的人士,這可能弊多於利。然而 2019 年,僅在美國就有約 5 分之 1 的 40 歲以上人士每日服用該藥物。面對不斷變更的專家指引,人們應怎樣權衡?